晏子的故事有?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11-10-9 11: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0-9 11: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晏子的故事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大臣中权力最大的官),他的名字叫晏(yàn)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有一本书《晏子春秋》,专门记录了他的故事。现在介绍其中的一则。鸟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华而不实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里边,有古铜色水流。在这红色水域里边,有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什么原因?”晏子回答:“从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用黄布包裹着蒸枣。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公抛弃裹枣的黄布,使那黄布染红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铜色。又因枣被蒸过,所以种植后只开花,不结果。”景公不满意地说:“我装着问,你为什么对我胡诌?”晏子说:“我听说,对于假装提问的人,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晏子发笑齐景公往牛山游览,向北登临齐国都城时,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1艾孔、梁丘据听了,也哭泣起来了。晏子却在发笑。齐景公怒问他为何发笑。晏子回答:“如果使贤能的国君,长久地据守齐国,那么,太公、桓公将长久地据有齐国了;如果让勇猛的国君,长久地占有齐国,那么庄公,灵公将要长时间地享有齐国了!那么,您怎么能得到国君的宝座而立身于世呢?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不仁道的国君我看到一个,馅谀的近臣我见到两个,这就是我私自发笑的原因啊1晏子数罪齐景公喜欢捉鸟玩,便派烛邹专门管理鸟儿,可是烛邹不慎让鸟飞逃了。景公大为恼火,下令杀死他。晏子说:“浊邹有三条罪状,让我数落他一番。然后再杀,让他死个明白。”齐景公高兴地说:“好。”于是把烛邹叫进来。晏子便一本正经地说:“烛邹!你知罪吗?你为国王管鸟却让它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使国王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士人,败坏我们国王的名誉,这是第三条罪状。你真是罪该万死!”说完,马上请求景公下令斩杀。可是景公却说:“不要杀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0-9 11: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节俭力行廉洁勤政——晏婴一、历事三公一代贤相晏婴,字平仲,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市)人,齐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弱死,晏婴继任为大夫,历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贤相。司马迁说,晏婴“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济,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从齐灵公时期开始,齐历史上出现了长达五十年的崔、庆之乱,正是在齐国国内战乱不断,政局动荡不安,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晏婴作为一个政治家出现在了齐国的政治舞台上。公元前556年,晏婴的父亲晏桓子弱病逝,晏婴继父位为卿。从此,晏婴继承了桓管富国强兵的内政与外交政策,立足齐国实际,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提出了合乎国情的主张和措施,并能力谏齐侯,身体力行,使齐国在列国诸侯的纷争中一直保持着大国的地位。在国内,农业、工商业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稳定了民心,维护了社会的安定。二、以民为本礼义治国晏婴把“以民为本”作为谋划大事而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则和方法,明确地指出:“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傲民举事,虽成不荣。故臣闻义谋之法,以民事之本也”,“故度义因民,谋事之术也”(《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三)即是说,凡作事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要为民着想,才能得到民的支持,才能取得成功。他认为“民,事之本也”,“事大则利厚,事小则利薄,称事之大小,权利之轻重,国有义务,民有加利,以此举世者必成矣”,“卑而不失尊,曲而不使政者,以民为本也。苟遗民矣,安有遗道!苟遗民矣,安有正行焉1(《晏子春秋·内篇问下》)晏子的“民本”思想还表现在他爱民的具体行动上,如“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公不许。”于是晏子愤而回家,把自己家的粮食分给了老百姓。晏婴还针对齐国财富分配不均的社会现实,提出了“权有无,均贫富”的经济主张。他认为,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会严重危及社会的稳定。因此,他给景公出谋划策:“薄于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其处上也,足以明政行教,不以威天下。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此项主张受到广大百姓的欢迎。晏婴还重视运用礼义来抑制私门的发展。《左传·昭公十年》记载这样一件事:五月庚辰日,齐景公、陈、鲍之军与栾、高之军在齐都的稷里作战,结果栾、高之军败北,接着他们又在齐都庄里被战败,齐都人民都追栾、高,结果又在鹿门战败了他们,最后栾、高亡命鲁国。陈、鲍二氏想乘机瓜分栾、高两家的财产。可是晏婴却认为这样是违背礼义的行为,他严正地告诉陈无宇说:“必致诸公。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蕴利生孽。姑使无蕴乎!可以滋长。”在晏婴看来,义和利相比,义是根本,只有用义御利,才能克制私欲,避免违礼的越轨行为。否则见利忘义,就必然招来祸患。他指出,必须把栾、高的财产献给君主。陈无宇听了晏婴的话,就把栾、高的财产都献给了齐景公,然后自己隐居莒国颐养天年。晏婴就是这样,遏制卿大夫的私欲,从而维护了公室的利益。晏婴重视礼,也重视义。他在继承管仲关于“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实际提出了新的见解,这就是除了服从等级差别意识之外,强调“和如羹焉,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左传·昭公二十年》)在这里,晏婴用做羹汤为例,同君臣关系进行比较,指出厨师烹饪鱼肉,如果不配用各种佐料,如果不用柴烧制,就不能增加汤的美味。据此,晏婴认为君臣关系也应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即当君主认为可行,但实际有不可行处时,做臣子的就应指出不可行的道理和方法。因此,他把和而不同当成“义”,即人所行之宜的根本所在。反之,如果君所谓可,臣亦认可,君谓否,臣也亦有否,这就不是和而不同的君臣关系,而是一种不完善、不和谐的君臣关系。一次景公饮酒喝得非常高兴,于深夜想转移到晏子家中继续饮酒作乐,晏子听说后立即着朝衣,立于门前迎侯,见景公后问道:“国君有否大事,深夜驾到。”景公说:“饮酒赏乐,愿和夫子您共同享受。”晏婴回答说:“要说摆下宴席、陈列好盛满食品器皿的事,自应有人去做,但我不敢奉陪。”晏婴婉转地拒绝了此事。这里,晏婴的言行正体现了义,即和而不同。正是由于晏婴重视义,以礼治国,才使当时齐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桓、管霸业的余绪,使齐**持了大国的地位和尊严。三、举贤任能不讲私情在用人方面,当景公问晏婴任人之道时,晏婴指出“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晏子春秋·内篇上》)也就是说,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要注重用其所长,不能过分讲究其短。据《史记》载,晏婴的车夫刚开始为其驾车时,以为自己是为相驾车,神采飞扬,甚为得意。但不久这位车夫改变了态度,处处表现出一种谦让精神。晏婴便问其中的缘由。车夫如实地告诉了他。原来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看到丈夫驾车时的那种高傲神态,等到车夫回家的,他的妻子提出要离去。车夫问其原因,妻子便对丈夫说:“晏婴身高不过六尺而做齐国的国相,并且名声显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出门时神情安祥,谦恭谨慎。而你身高八尺,却为人驾车,而且非常傲慢,我因此要离去。”从此以后,车夫就变得谨慎谦虚起来,不再盛气凌人。晏婴因为车夫能听从妻子的劝告,自勉自强,一心向上,于是就把他推荐给景公做了大夫。齐景公时,晋国举兵攻伐阿、鄄,燕国也侵扰河上,齐国的军队节节败退,景公非常忧虑。这时,晏婴向景公推荐了田穰苴。景公便任之为将。田穰苴治军严明,并按军法斩杀了迟到的监军庄贾,使齐国军队纪律严明,军威大振。特别是由于他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得士兵的拥护,士气十分高涨。晋国的军队便撤军而去,燕国之师也渡水退回。田穰苴率兵追去,收复了全部失地。(《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晏婴在举贤任能的同时,还极力反对任用那些无能无德无礼之人,惩治侯臣。比如晏婴的家臣高纠,跟从晏婴做事达三年之久,不仅没提拔重用,反而被辞退了。高纠便向晏婴问其原因。晏婴对他说,我家有三条家法,即闲暇时从容相处而不相谈论,就疏远他;出门不相互关照,回家不相互切磋,就不与他交往;国家大事不议论,怠慢有才能之人,就不会见他。这些你一条也做不到,也就是我辞退你的缘由。晏婴认为,一个人提不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是称不上贤能之士的。因而,当景公想会见高纠时,晏婴便以高纠无益于国君而回绝了景公。孔子是鲁国的思想家,他有一套完整的治国纲领和政治主张,到齐国来施展其政治抱负,并拜见了景公。景公很高兴,便想把尼溪这块土地赐给孔子。晏婴便劝谏景公说:“孔子虽知识渊博,但他自以为是,不可用来教化百姓;他喜好音乐,纵容百姓,不可使他参政;他顺从天命做事,不可使他担任职务;他提倡厚葬,长久守丧,浪费民财,导致国家贫困;他讲求奇装异服,修饰仪表,不可用来教育民众。因此,他的主张不适合齐国的实际情况,不可在齐国宣传和实行。”景公听晏婴说得在理,就没有给孔子封邑,也没有重用他。孔子只好离齐国而去。四、节俭力行赐而不受齐景公时,奢侈腐败是齐国朝政的一个突出问题。“齐景公内好声色,外好狗马,猎射亡归,好色无辨,作为路寝之台,族铸大钟,撞之庭下,郊雉皆狗,一朝用三千钟赣。”为了国家的政局稳定,晏婴多次进谏景公止奢侈,行廉政,还“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史记·管姜列传》)。虽然晏婴身居相国高位,但他严以律己,廉洁从政,他在衣、食、注行等方面都十分节俭,为百官做出了榜样。他吃的“脱粟之食、五卯、苔菜”、“肉不足”;穿的是粗布衣,仅有一件皮衣,竟穿了三十年;住的是闹市附近,潮湿喧嚣,条件较差的破房子;乘坐的是驾马、破车。而且,晏婴还经常把节衣缩食剩余下来的衣食之物,拿出来周济族人、亲友、百姓,以达到为国养民的目的。晏婴主张丧事从简并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晏婴的父亲去世就没有厚葬。他穿着粗麻制成的丧服,头上和腰间系着麻布带子,手拿竹杖,脚穿草鞋,住在孝棚里,睡在草苫子上。他的管家都觉得这样治丧太简单,“不是大夫守丧的礼仪”,而晏子却依然坚持丧事从简。晏婴之所以能够以德抑欲,以义御利,是因为他认识到清廉则为福,贪欲则为祸。由于晏婴克己奉公,尚俭倡廉,在中国历史上树立了廉相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明嘉靖《青州府志》称:“齐地汉以后尚俭、倡廉,与晏子的移俗不无关系。”五、出使吴楚不辱使命晏婴认为外交活动应是维护国家地位、国家声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此,他在历次外交活动中,总是机智善辩,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外交任务,维护了齐国尊严。有一次晏婴出使吴国,吴王想嘲弄晏婴一番。当晏子到达吴国时,掌管接待的侍从官按吴王的吩咐对晏子说:“天子请见!”晏婴一听这是有意蔑视齐国,便没动声色。“天子请见1侍从官连喊三声,晏婴装聋作哑,一声不吭。侍从飞报吴王,吴王无奈只好亲自出来接见他晏婴见吴王迎来,便首先施礼,然后问吴王:“我是受齐君之命来贵国的。我是一个糊涂人,而糊涂人常常受骗。方才听侍从官高喊天子请见,您既然以天子相称,那我今天就是踏上天子之朝了。不过请允许我大胆问一句,原来的吴王应放在哪里呢?”吴王听后十分恼怒,但又无可奈何,只好改变了称呼,行了诸侯国的礼节,与晏婴相见。晏婴奉命出使楚国,因为当时楚强齐弱,楚王便想羞辱他,以显示自己的威风。晏婴来到郢都东门时,守门者不给他开门,指着刚刚打开的侧门对晏婴说:“相国,依您的身材出入此门即可,何必要开大门呢?”晏婴灵机一动,明白了这是楚国君臣有意在捉弄他,便说:“这是狗门,出使狗国者,方从狗门入。”晏婴的话使守门人无言以对,只好敞开大门,迎接晏婴败见了楚王。楚王见了晏婴又问:“齐国没有人了吗?”晏从容的回答道:“我们齐国是大国,人们举起衣袖就能遮住太阳,挥洒汗水就像下雨一般,人们比肩继踵,怎么说没有人呢?”楚王又问:“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让你担任使臣呢?”晏婴回答:“齐国任命使臣,各有相应的对象,贤德的使臣出使贤明的国家,无能的使臣出使无能的国家。我最无才无德,所以最适合出使楚国了。”楚王又无言以对。楚王宴请晏婴饮酒,喝得酒兴正浓时,两个甲士捆绑着一人来见楚王,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王又对晏婴说:“齐国人本来就是善于偷盗吗?”晏婴反唇相讥说:“我听说,桔树长在淮水以南就结桔子,长在淮水以北则成了味道很苦的枳。果实的味道不同,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啊!这个人在齐国不会偷盗,可到了楚国就偷盗,莫不是楚国有使人偷盗的环境氛围吧!”晏婴的回答使楚王面红耳赤,讨了个没趣。(《姜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婴使楚,以机智善辩,讽嘲了楚国君臣的无礼和愚蠢,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婴是齐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民本思想的指导下,为政尚礼,以礼治国;敢于直谏,匡君救失;重民举贤,廉俭力行;刚柔相济,忠心爱国;从而使趋于落势的姜齐政权,能够在列国争雄中保持了大国的地位,得到了诸侯们的敬佩,后世的敬仰,被称为一代贤相。以致于太史公由衷地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0-9 11: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折冲樽俎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1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荆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霸业因时而兴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秦穆公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外貌不足识人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晏子使楚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电视剧《兵圣》中的晏子(午马饰)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会说话的人。现在他将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有一个官员建议说:“当晏子来的时候,请允许我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着的是做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喝酒正喝的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犯了盗窃罪。”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就喜欢盗窃吗?”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橘子长在淮河南边就是橘子,而长在淮河北边就变成枳子,虽然两种植物的叶子一样,它们果实味道截然不同。这样的原因是啥,是因为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辛勤劳动,到了楚国反而学会了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春秋末期著名的外交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