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名与字有何区别,如诸葛亮与孔明。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16-12-1 20: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6-12-1 20: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古人起名取字方式虽多种多样,但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其一:取字最常见的方法是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彼此能起解释的作用。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尔雅·释地》中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6-12-1 20: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表字,又称字,是汉字文化圈传统上在名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日本为元服礼)时取字,女子15岁及笄(日本为裳著礼或铁浆礼)或许嫁时取字。如项籍字羽,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字与名通常有关。如杜甫字子美,甫为古代男子美称;韩愈字退之为互补;杜牧字牧之为相似;王维字摩诘为欣赏佛教人物维摩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6-12-1 20: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古人好像都喊字而不喊名,在古代,男孩子长到20岁的时候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筓”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6-12-1 20: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什么是名、字 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由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