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韩文公庙碑》中的“勇夺三军之帅”是什么历史事件?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10-7-28 22: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需要详细历史,包括文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7-28 22: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荆州,而是潮州才对。三军一词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天子六军,大国三军的规定。一军一般为12500人。三军通常称为指左、中、右三军 ,也有按照行军先后顺序称为前、中、后三军 。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7-28 22: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庆二年(822年)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 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改吏部侍郎。 旧唐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7-28 22: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应该是对应《孟子》中的“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7-28 22: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荆州,而是潮州原文: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道济天下之溺:谓提倡儒家之道,使天下人不受佛教、道教之害。 济:拯救。 忠犯人主之怒:唐宪宗迎佛骨入官,韩愈直谏,几被处死,经大臣营救,贬潮州刺史。 勇夺三军之帅:唐穆宗时,镇州兵变,韩愈奉命前去宣抚,说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