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洋务运动的求富之路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11-11-1 05: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1 05: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1)洋务派实质上还是地主阶级的所以他的性质应该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因为提出西学为用中学为体所以他们的目标并不是民主共和而是自强求富这与近代化中政治近代化的体现(民主化与法制化)不符又因为洋务派是只学习西方的军,工,经济而不学习体制会造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矛盾这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同时因为清政府的腐败与地主阶级的落后性使得这场运动最终失败但是因为洋务运动的(一定)关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的民族资本家出现发展为资产阶级打下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1 05: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洋务派实质上还是地主阶级的所以他的性质应该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因为提出西学为用中学为体所以他们的目标并不是民主共和而是自强求富这与近代化中政治近代化的体现(民主化与法制化)不符又因为洋务派是只学习西方的军,工,经济而不学习体制会造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矛盾这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同时因为清政府的腐败与地主阶级的落后性使得这场运动最终失败但是因为洋务运动的(一定)关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的民族资本家出现发展为资产阶级打下基础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1 05: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养肥了第一代军阀集团。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劝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1 05: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是学习西方技术性质并没改变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