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是怎么样继成皇位的?

[复制链接]
查看12 | 回复12 | 2011-11-9 04: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起雍正,就会想到他的继位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受康熙遗诏继位,是合法继承;一种认为康熙并未传位与他,雍正是矫诏夺位。由于雍正即位,篡改了历史,销毁了档案,现在已找不到他矫诏夺位的确凿证据。斧声烛影,已是千古的疑案,但从各种迹象推断,他的继位确实存在很多疑点。<br_extended=\"true\"><br_extended=\"true\">康熙晚年,太子废立,诸子争位,闹得乌烟瘴气,储位虚悬,人心不定。当时因准噶尔入侵西藏,康熙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统兵援藏,给以大权,用正黄旗?,称大将军王,礼仪隆重,规格极高,康熙当是意有所钟。康熙称赞胤禵的才能\"大将军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很多人心目中也以胤禵为接班人,如皇九子胤禟说胤禵\"聪明绝世\",\"才德双全,我弟兄内皆不如\";\"十四爷现今出兵,皇上看的也很重,将来这皇太子一定是他\"。可是,康熙在畅春园猝然去世,雍正与时任步军统领,掌管京师兵权的隆科多勾结密谋,夺取了帝位,而允禵远在青海,鞭长莫及,故而帝梦成空。雍正后来所讲康熙弥留前遗命传位雍正的情形,仔细推敲,矛盾甚多。如说隆科多为惟一顾命之大臣,而其他谕旨中却说,康熙死时隆科多不在御前,又说康熙传诏时皇十七子胤礼在寝宫外侍候,而其他史料证明,允礼时在皇宫内值班,并不在畅春园寝宫外,如此等等。因此,是否存在这一临终传位的现场,实属疑问。<br_extended=\"true\"><br_extended=\"true\">由于雍正夺位篡立,激起了皇族内部的集体抗争,除皇十三子允祥以外,雍正的其他兄弟大多反对雍正继位。胤禵是争夺皇位的对手,被从前线调回,永远禁锢。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是雍正的死对头,雍正痛恨入骨,将二人迫害致死。皇十子胤(礻我)和皇三子胤祉、胤祉的儿子弘晟均被永远囚禁,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贬秩,连雍正的亲生儿子弘时也不满其父的作为,竟站在八叔胤禩一边,被雍正处罚致死。据朝鲜的记载,雍正上台,被杀的宗室、官员达数百人。连康熙身边一位照料皇帝起居的内务府官员赵昌,在康熙死后也立即被杀,引起举朝震惊,这大概是赵昌太了解康熙去世和传位的真相,因而得祸。康熙生前长住畅春园,死后葬在东陵,而雍正长住圆明园,别建西陵,似乎要远远躲开父亲。须知雍正的迷信思想很浓厚,如果做了对不起父亲的事,就会有这类悖于常理的举止。雍正后来似乎也愧恧不安,乾隆说:?胤禩、胤禵\"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将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意颇悔之\"。这是不是雍正受到了良心谴责的内心表露呢?<br_extended=\"true\"><br_extended=\"true\">雍正的继位存在很多疑点,可能出于矫诏篡立。这样说并不是要抹煞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者骨肉相残是经常发生的。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努尔哈赤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9 04: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9 04: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9 04: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驾崩以后,第四皇子胤禛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终於以胜利者的姿态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皇帝.雍正嗣位,长期来在民间有种种传说.有的说.康熙临死前曾手书遗诏,传位`皇十四子',而第四皇子串通舅舅隆科多等人,把遗诏中的`十'字改成'於'字,即了皇帝位;也有人说,康熙临死前并没有立什么遗诏,而是隆科多耍了手腕,将康熙死前宣召十四子篡改成宣召四子;还有说,康熙本来就以四子胤禛为继承人,如此等等,众说纷纭,并由民间传说引申到学术领域作为一个学术课题进行研讨.
早在80年前,刘法曾根据某些史实,确认雍正篡夺`其事亦必非无因'.(《清史纂要》)30年代初,孟森分析大量材料,同意刘法曾的看法,认为康熙的意图`将来神器之所归者,乃十四阿哥胤禵',胤禛矫诏夺位实属事实.(《清世宗人承大统考实》)但是金兆丰则认为胤禛是合法嗣位,指出:`综官书考之……则皇位继承之事,亦可大白於天下也.'(《清史大纲》)由此在学术上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解放后,雍正嗣位问题在港、台学术界仍有广泛的讨论,而内地则因着力於经济史、农战史的研究,使这个问题搁置了起来.近几年来,随着对雍正评价的逐步深入,对雍正嗣位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目前有以下几种看法.
有人认为,雍正是谋父篡位.第一,康熙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是十四子胤禵,这可以从康熙让胤禵在西陲主持军务一事看出.因为西征之役关系到中国半壁江山谁属和清朝今后安危的重大问题,康熙必须认真地选择他所最信任,最有能力的人充当大将军.对胤禵的任命是为了提高胤禵的威信,使群臣倾心悦服,也是康熙以新的方式选择、培训皇太子的决定性的环节.第二,据意大利人马国贤目睹记载:康熙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由此可以推断雍正谋父篡位是有根据的.第三,遗诏是隆科多独自宣布的,完全可以将`十'字改为`於'字.
也有人认为,历史上根本不存在雍正篡位的问题,因为:第一,康熙遗诏是用满文写成,用满语宣读的,不可能篡改.第二,隆科多与雍正原无深交,何苦冒险矫诏拥立?有关矫诏夺位的种种传闻,无非出於政敌中伤.第三,胤禵若真是康熙未来的皇储,为何长期滞留边陲,令人费解.第四,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病危前夕,曾将几位皇子和大臣召至御榻前说:`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康熙临死前曾命雍正代行郊祀大典,可见`康熙想立的就是雍正'.有人还认为,胤禛确是康熙晚年诸子夺嫡争储的斗争中夺得皇位的,但是在这场皇子们争夺皇位的斗争中,捷足先登不能算作`篡立'.帝王用何种手段即位,以封建伦理的标准来衡量,无疑是个尖锐的问题,但是今天仍把它作褒贬历史人物的根据,就不可取了,重要的是看他即位后有无建树.
还有人认为,康熙原本要在胤禛和胤禵两人中选择一个继承人,而最终确定了胤禛,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确实说明他是康熙选择皇太子的候选人之一,但还未最后选定,否则为何让他长期滞留边陲?而胤禛在康熙四十八年晋封为亲王后,在皇子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先后22次参予祭祀活动,次数之多,居众皇子之冠,康熙还屡次让他参与政务,赐给他圆明园和狮子园,并常去他的花园内游玩,这是对他的特殊恩遇.此外,康熙十分喜爱胤禛之子弘历,称赞其母是`有福之人',由此可见,雍正是后来居上的皇太子候选人.也有人认为,康熙临终时本想传位於胤禵,但他远在边疆,若将他叫回再宣布诏书,在空位阶段必定发生皇位纠纷,不得已只好传位於雍正.总之,雍正是如何嗣位的,至今仍是一个悬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9 04: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依康熙遗诏即位。当年诏书均为满、蒙、汉多种语言书写,且当时中文用的繁体字,於和于是不能通用的。改遗诏之说实在不能成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9 04: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9 04: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9 04: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9 04: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9 04: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