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佛教四十二章经每一张每一句的见解和体会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11-11-13 12: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可以只要是第五张到第七章每一句的见解和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13 12: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佛这种说法,就是教人不要执著一切,你凡是有所执著,就不能得到人空、法空。人空,把人也没有了;法空,把法也没有了。本来人也不空,法也没有空,一般凡夫来看,这是有人、有法。你若是想证果,到圣人的果位,你必须要把这人也看空了,法也看空了,这样人空、法空,人的执也没有了,法的执也没有了,这两种执著没有了,就破这一切的执著,得到一切的空理,所以人也空了,法也空了。你人若不空,不能证圣果;你法若不空,不能得到圣人的智慧’。所以佛说这一段文,是教人把一切一切妄想执著都要放下;你能都放下了,就得到真正的自在;得到真正的自在,那也就是得到真正的自由了。得到真正的自由,你愿意活著,就活著;愿意死,就死。来去自由,行动自由,一切一切都得到自由了,这是真正的自由,不是皮毛上的自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13 12: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13 12: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参考四十二章经浅释——宣化上人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13 12: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转重令轻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这一段文是第五章,劝勉人有过能改,改过自新。你有过若不能改,那过是永远存在的;你若能改过自新,罪就消灭了,没有了。‘佛言’:佛又说了,‘人有众过’:这个众过就包括所有一切的过失,一切的罪过。‘而不自悔’:你有什么罪过,自己若不改悔,还覆讳过失,就是掩藏遮盖自己的过错,不教人看见,不教人知道,这叫不知而不自悔,自己不知道忏悔。‘顿息其心’:你不知道忏悔,你把改过的心顿然停止了。停止,也就是没有改过的心。‘罪来赴身’:你停止你这改过的心啊,等这罪来到你身上的时候,‘如水归海’:就好像那小水流入大海一样,‘渐成深广’:渐渐地小过也变成大过了;小罪也变成大罪了;轻的业障也变成重的业障了,所以就渐成深广。‘若人有过’:假设人有过,弥天大罪,一悔便消。罪业有天那么大,这叫弥天大罪。你罪业和天一样地大,若是能忏悔,这罪就消灭了,没有了。‘自解知非’:你要忏悔,自己解开罪业这个结,知道自己的错误。‘改恶行善’:你改种种的恶行,变成善行,做善事。‘罪自消灭’:你若能改过自新,那罪孽就消灭了,就没有了。‘如病得汗’:就像什么呢?就好像你有病的时候,出了一身汗,那病就好了。‘渐有痊损耳’:渐渐地这病就会痊愈了,病就都没有了。第六章忍恶无嗔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这是第六章,说明了善能胜恶,恶不能胜善。所以前边那章教人止恶行善,改过自新。但又恐怕有这种人,他怕自己做善事,有恶人来扰乱,所以佛又说这一章经。‘佛言’:佛说。‘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这恶人听见有善人做善事,他故意来给你麻烦。扰乱就是给你添麻烦,来破坏你做善事。‘汝自禁息’:这个时候,你要自己禁息,要很冷静,很镇静的,不要慌,不要nervous(紧张)。‘当无嗔责’:你不要生嗔恨心,也不要责骂他,不要说他不对。‘彼来恶者’:那么这个来扰乱你,破坏你,给你麻烦的人。‘而自恶之’:他是给他自己麻烦,破坏他自己,他是和他自己过不去,这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有一个明镜似的,在这明镜里头现出很丑陋的一个相貌,这很丑陋的相貌,是他自己在镜子里现出来的,不是镜子本身是丑陋的。这就是说恶人怎么样坏,也是他自己的,坏他自己;你要是不理他,就没有事了。你若一理他,怎么样啊?你就和他归伙了,你也变成恶人,和他一个样子。第七章恶还本身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这是第七章,证明前边恶者自恶,是恶他自己,所以佛又举出一个譬喻来说。‘佛言’:佛说,‘有人开吾守道’:有人听见佛是一个守护修道的人。‘行大仁慈’:又修行大仁慈的行门。‘故致骂佛’:他故意来到佛的面前骂佛。‘佛默不对’:佛听见他骂,默然不出声、不讲话。‘骂止’:等他骂停止了。‘问曰’:佛就问他了,‘子以礼从人’:说你用礼貌来对待人。‘其人不纳’:那个人不接受你的礼貌。‘礼归子乎’:濠个礼是不是还回到你自己那儿去呢?还归到你自己身上吗?‘对曰,归矣’:骂佛的这个人说,不错!是还回来到我这儿。对方若不接受我行这个礼,这个恭敬,我就把它拿回来。‘佛言’:佛又说了,‘今子骂我’:子,就是你。你现在来骂我,‘我今不纳’:我不接受你这个骂。你骂我,我也如如不动;你不骂我,我也没有一回事,我是不被你这个骂的境界转,我不纳你的,不接受你的。‘子自持祸’:你骂我,你是不对的,但是你一定有祸患的。‘归子身矣’:把这祸归到你自己身上去了。‘犹响应声’:就好像你打一个响,就有个声。如‘影之随形’:好像身影随著形似的,这个祸一定是跟著你跑的。‘终无免离’:你没有法子免离你骂我的这个祸。‘慎勿为恶’:所以我希望所有的人不要做恶事。第八章尘唾自污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第八章的经文,就是佛教人不可以做恶事,不可以害人。你害人就是害自己;你轻慢人,也就是轻慢自己;你对人家不好,也就是对自己不好。‘佛言’:所以佛说,‘恶人害贤者’:恶人就是做种种坏事的人,贤者就是贤而有德的人。这没有道德的恶人,想要害有道德的贤人。‘犹仰天而唾’:就好像仰起面,对天吐口水一样。‘唾不至天’:这口水不会到天上。这也就是说恶人想害贤人,是害不了贤人的。‘还从己堕’:你这口水还要慢慢落到自己的脸上。你做恶人,害贤人,你虽然用方法来害他,到时候,还是害自己。因为世界上始终是有公理,有真理的,你害人是不行的。‘逆风扬尘’:逆风,就是迎风,你对著风来扬尘。‘尘不至彼’:这个尘不会到前边去,到对面去。‘还坌己身’:这尘还是都落回到自己身上来。‘贤不可毁’:贤人是不可毁谤的。‘祸必灭己’:你害贤人,将来还是害自己,你给人家祸患,也就是给自己祸患,将来自己是会受果报的。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a3f1701000b2z.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