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有多少人口?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11-11-14 05: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14 05: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安平县目前常住人口有32.85万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14 05: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口数量清朝以前无准确数字。清宣统二年(1911年),全县共有24145户,141974人;民国10年(1921年),有32375户,160608人;民国20年(1931年),有32049户,172554人。建国后,人口数量逐年增加。1949年,全县共有人口172063人,1960年增至201648人,净增29585人,增加17%,年均增加1.4%。1980年总人口为252640人,比1960年净增50992人,增加25%,年均增加1.25%。1990年总人口为294498人,比1980年增加41858人,增加16%,年均增加1.5%。人口分布1949年每平方公里为341人,1960年增至399人,1982年8月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为508人,1990年8月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至583人。该县各乡镇人口密度均有差额。其中西两洼、后张庄、袁营人口密度较小,1990年每平方公里分别为407人,449人,460人;安平镇人口密度最大,1990年每平方公里为1406人。人口结构一、性别结构1949年性别比例为100:87(以女性为基数,下同),至1963年,县性别比例一直是女多于男。1964年县有女110004人,男111174人,至1990年性别比例一直为女少于男,差距最大的1981年为100:108。二、年龄结构1982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县人口平均年龄为29.7岁,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6岁(以不满周岁起累计人数达到总人口一半的年龄点),人口老化指数(指65岁以上人口同0至14岁人口之比)为29%。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及总人口数的比例为:0至9岁44278人,占总人口的17.7%;10至19岁54578人,占21.2%;20至29岁45191人,占17.6%;30至39岁38194人,占14.9%;40至49岁23635人,占9.2%;50至59岁22288人,占8.7%;60至69岁16199人,占6.3%;70至99岁12999人,占4.9%。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人口平均年龄为29.4岁,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7岁,人口老化指数为26%。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及总人口数的比例为:0至9岁65241人,占总人口的22.37%;10至19岁40696人,占13.8%;20至29岁50811人,占17.4%;30至39岁48.37人,占16.5%;40至49岁32940人,占11.3%;50至59岁2235人,占7.8%;60至69岁17907人,占6.1%;70至99岁14013人,占4.8%。三、民族结构该县系汉族聚落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很少。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有53人,占总人口的0.019%。其中,蒙古族1人,回族47人,满族2人,土家族2人,入籍3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有31人,占总人口的0.01%。其中,回族11人,壮族1人,满族11人,土家族2人,达斡尔族3人,俄罗斯族3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增至325人,占总人口的0.11%,其中蒙古族29人,苗族12人,壮族55人,布依族11人,满族46人,白族37人,土家族69人,傈傈族31人,拉祜族5人,回族3人,藏族1人,彝族9人,瑶族5人,傣族1人,黎族2人,土家族2人,俄罗斯族1人。四、农业、非农业结构1949年,县有农业人口168763人,非农业人口3300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98.1%、1.9%。1960年,有非农业人口861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2%。1961年,压缩非农业人口,翌年,非农业人口减至4658人,占全县人口的2.06%。此后至1970年,县非农业人口一直为4000余人,占全县人口的2.06%。1980年县非农业人口达1022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5%。1990年,县有农业人口276759人,非农业人口17739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94.7%、5.3%。五、职业结构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在业人口为173825人,其中农、林、牧劳动者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其他职业占比例较校六、文化结构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县小学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00331人,占总人口的45.4%,其中具有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165人,占人口总数的0.07%;高中文化程度的9958人,占人口总数的4.51%;小学文化程度的90208人,占人口总数的40.82%。同时还有初识字的7244人,占总人口的3.2%。1982年人口普查时,全县小学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79502人,占总人口的70%,其中具有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397人,占人口总数的0.15%;高中文化程度的23154人,占人口总数的9.02%;初中文化程度的53600人,占人口总数的20.9%小学文化程度的102351人,占人口总数的39.93%。1990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县小学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18994人,占总人口的74.9%,其中具有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843人,占人口总数的0.288%;高中文化程度的19665人,占人口总数的6.727%;初中文化程度的78656人,占人口总数的26.9%;小学文化程度的119831人,占人口总数的41%。七、姓氏结构据旧志及古碑墓考记,安平古姓有孟氏、崔氏,西晋有张氏,隋有李氏,金有刘氏、王氏、国氏、马氏、董氏,元有祝氏等。明永乐年间,大批山西移民迁至安平,姓氏种类及结构遂趋复杂。其后数百年因婚姻及工作流动等原因,境内姓氏也常有变动。1990年统计,县内姓氏计有311个,其中人口逾万的大姓有张、李、王、刘、赵五姓,人口分别为41235、34241、32957、24225、19511,人口合计15216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1.7%。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14 05: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你一人,高兴了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1-14 05: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平县3285127.767.57衡水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衡水市统计局2011年5月8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为434077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20380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36972人,增长3.26%。年均增长率为0.32%。六、人口地区分布人口数(人)比重(%)2000年2010年全市4340773100100桃城区52214710.1712.03枣强县3944699.079.09武邑县3156937.697.27武强县2145495.104.94饶阳县2804987.066.46安平县3285127.767.57故城县48702510.8611.22景县52869311.7812.18阜城县3410877.847.86冀州市3620138.998.34深州市56608713.6813.04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