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江烟雨任平生的读后感 300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0-9-11 12: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州的雨是随情任性的,一会儿是绵绵细雨,一会儿是滂沱大雨,一会儿是来无影去无踪的骤雨,一会儿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太阳雨。雨态百出,引人遐想,难怪从小被不知不觉地滋养出雨的情结,这也暗合了中国传统文人在诗词歌赋中嗜好的所谓雨结情怀。
雨的魅力迷惑何在?雨是我们内心安宁娴静下来的信号吗?是文人独步楼台自抒胸臆的舞台吗?是大幕低垂心绪上演的前奏吗?还是无法宣泄无处倾诉的场景?雨是逃遁,雨亦成了淘洗。
那么,雨是国人不甚明亮的心绪的最佳背景,是中庸有度不张不弛的最好归结吗?再怎么或张狂或纠缠,该行则行,该止时就得止,所谓电闪雷鸣乌云密布,也终究是云开雾散雨过天晴,似乎也应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园的阴晴相间、柳暗花明之道,无奈与无忧、无着与无由,都悉数掺杂其中,雨线一般,扯不断理还乱的。
由是,少年听雨歌楼上,是轻狂浮躁的不谙事,而今听雨,该是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了然吧。一个任字,天命通达之后的怅惘,是人生悲喜淡然置之的放任,是命运沉浮坦然面对的自由,是偷得浮生一点闲的清爽,有点恰到好处的意思了,也多少有点境界了。
人生浮游的天地间,须得为自己营造一个听雨的空间:亭台是为听雨,芭蕉是为听雨,竹林是为雨,残荷是为雨,山色空蒙是为雨,草色遥看也是为雨。昔日的飞檐脊瓦草棚茅寮,今时的玻璃篷铁皮顶,天渊之别中,亦是听雨。际遇心境虽不同,而嗜好却是大同小异的。至此,雨成了自然与内心的私语,是了悟幡然的喁喁私语,或是踌躇茫然的哑言失语,雨成了无挂无碍的面对,是放下尘俗纷争、放下情爱得失的独处,相对无言,话实在是多余了。
如今,城里听雨,百感交杂。被雨驱赶到骑楼下,或是局促在办公室里,是街上无路可行的躲避,亦或是家里清心静首的发呆,听雨是胡思乱想,是沉思默想,有些奢望,有些寄托,都无不可。
无论是血脉承传,或是阴阳际会,或是暗渡陈仓,传统情怀迢递而来,现代化的狂风骤雨又岂能阻挡。不合时宜也罢,老土陈旧也好,从小到大,雨便是我灵性召唤、心绪归宁的密码,一杯烫茶,几本好书,人世纷争于我何碍,下雨即是超然物外的空场,就遁入雨声雨境中,随风化雨,一时三刻的解脱,一时三刻的忘情,多好啊!
梁凤莲
要写这篇文章的感悟、300~400字、写的好再加分、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9-11 12: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可贵的,一片树叶离开了枝干,获得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一只鸟划过天穹,无痕。一群鸟后依旧是光滑的碧空。遥望之后还是一无所有。生命到底是什么?对于人生,我们会留下些什么呢?成为一个可以留在史册上的象形文字,不枉此生?生命于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百余年以后我们会在哪儿?另一个世界,一个魂魄?也许到时我们不过是一缕轻烟,什么也不是。于是我们珍惜着这来之不易的时间,努力为我们这个短暂的生命之旅留下一些美好的难忘的记忆。就读的学校身处闹市区,车来车往,虽然很怕过人行道,而那人行道却是从公寓通往教室的必经之路。于是我总小心翼翼的穿梭其中,常常在午夜被窗外刺耳的刹车声惊醒,常常听说一些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感慨良多,活着真好。当扶着惊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9-11 12: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关爱下,在亲朋好友的成全中,海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她始终致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