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11-12-5 12: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具体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5 12: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参一改三结合是毛泽东1960年3月在转发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的批示中提出的我国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两参”即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一改”即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即在技术改革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理论后,就在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发展的特点。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除了依靠生产力本身的几个因素外,还必须使生产关系的变更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生产关系的内部,所有制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却在不断地变化。因此,他很注重通过改善和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来促进生产的发展。在他主持制定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时,他提出于部要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与工人建立平等关系,要改革束缚群众积极性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他提出:“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生产管理,”根据这一建议,会议通过了于部参加劳动的决定。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进一步强调了建立平等关系、改善企业管理的问题,强调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思想,他说,我们的经验,如果干部不放下架子,不同工人打成一片,工人就往往不把工厂看成自己的,而看成干部的。干部的老爷态度,使工人不愿意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不能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用做工作,自然会出现劳动者和企业领导人员的合作。还说,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全民所有的企业,集体所有的企业,都有一个如何管理的问题,这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他对国营企业在建国后十年间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了总结,指出,在这方面,我们做了许多文章。对企业的管理,采取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方面都属于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改变还是不改变,对于推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1960年3月,毛泽东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问题后,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陆续试行了这种管理制度,1961年制定的《工业六十条》正式地肯定了这个制度,并且把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作为实行这种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这个制度就其体现工人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这一基本性质来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对于管理现代化企业来说,这个制度是不完备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的企业管理制度作了许多重大的改革。(来源:中国韶山网)(编辑:姜志)参考资料:http://www.southcn.com/news/community/shzt/mzd/thought/20031222054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