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频率的声音听起来让人觉得愉快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7 | 2011-12-8 01: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8 01: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折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8 01: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TheUSstillneedsIslamabad’shelponAfghanistan.PakistanneedsUSaidmoneyandglobalconnectionstoavertinternationalisolation.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8 01: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了解各种不同频段有各自的音色特点:比如,一把小提琴拉出a\'--440Hz的声音,双簧管也吹出a\'--440Hz的声音,它们的音高一样,音强也可以一样,但是一听就能分辨出哪个声音是小提琴,哪个声音是双簧管。其原因是它们各自的高频频段频率泛音成分各不相同。聆听歌曲也是一样,例如由SaharaBrightman演唱一首\"Don’tCryformeArgentina\",Madonna也演唱一首\"Don’tCryformeArgentina\",两首歌调一样,响度也一样,配器也一样,我们一听便分辨出来哪个是Sahara唱的,哪个是Madonna唱的,说明两个歌手各自的声音高频频段频率泛音不相同,高频频段频率成分的幅度不同,两个人的音色个性也不相同。如果这种频频段成分过少,那么音色的个性就减色了,韵味也就失掉了,声音就有些尖噪,出现沙哑声,有些刺耳的感觉了。因此,高频频段成分不要过量。然而又绝对不能没有,否则声音会失去个性。不同频率的细节对音色的影响(上文已经在频域那节简单地绍过,这里再进一步分析频率与音色的关系,发烧朋友它认识清楚后,认为自己的音响系统回放出来的声音那种情况不对头,就不会像盲人摸象般无从入手了:低音频段:20至200Hz:如果低音频段比较丰满,则音色会变得雄浑厚实,充沛的空间感,因为整房间都是共振频率,而且都是低频区域;如果这个频率成分多了,会使人自然联想到房间的空间声音传播状态。如果这个频率的成分不足,声音音色就会显得苍白、单薄,失去了基音而感到乏力;如果这个频率的成分在声音音色中过多了,单元的声音听来就会显得浑浊不清,因而降低了音乐细节的清晰度。20至60Hz频率:由于乐音的基音大多存在这段频率以上,这段频率又是房间或厅堂经常出现的谐振频率,对音色的空间感影响很大。如果这段频率表现得充分,会令聆听者产生一种置身于大厅之中的感受;如果这段频率贫乏的话,音色便会变得空虚;如果这段频率过强时,会产生一种嗡嗡的低频共振的声音,严重地影响了语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驻波、共振)。这段频率很难表现﹐在一些HiFi音响中﹐不惜切掉这段频率来保证音色的一致性和可听性。60至100Hz频率:这频段频率影响声音的雄浑感,是低音的基音区。如果这段频率很丰满,音色会显得厚实、雄浑感强。如果这段频率不足,音色会变得无力;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音色会出现低频共振声,有轰鸣声的感觉。这个频段也是驻波最易产生的区域,假如房间边长与这频段相近或成比例,即会因共振而产生驻波。100至150Hz频率: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丰满度。如果这段频率成分增强,就会产生一种房间共鸣的空间感、雄浑感;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少了,音色会变得单雹苍白;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音色将会显得浑浊,语音的清晰度变差。中低音频段:200至600Hz频段是人声和主要乐器的主音区基音的频段。这个频段音色比较丰满,则音色将显得比较圆润、有力度。因为基音频率丰满了,音色的表现力度就强,强度就大,声音也变强了。如果这个频段贫乏,其音色会变得软弱无力、空虚,音色发散,高低音不合拢;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其音色就会变得生硬、不自然。因为基音成分过强,相对泛音的强度就变弱了,所以音色缺乏润滑性。150至300Hz频率: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力度,尤其是男声声音的力度。这段频率是男声声音的低频基音频率,同时也是乐音中和弦的根音频率。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乏,音色会显得发软、发飘,语音则会变得软绵绵;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声音会变得生硬而不自然,且没有特色。在80-160Hz频段的声音主要表现音乐的厚实感﹐音响在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话﹐会感到音乐厚实﹑有底气。这部分表现得好的话﹐在80Hz以下缺乏时﹐甚至不会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现不好﹐音乐会有沉闷感﹐甚至是有气无力。是许多低音炮音箱的重放上限﹐具此可判断您的低音炮音箱频率上限。大鼓﹑定音鼓﹐还有钢琴﹑大提琴﹑大号等少数存在极低频率的乐器300至500Hz频率:这段频率是语音的主要音区频率。这段频率的幅度丰满,语音有力度。如果这段频率幅度不足,声音会显得空洞、不坚实;如果这段频率幅度过强,音色会变得单调,相对来说低频成分少了,高频成分也少了,语音会变成像电话中声音的音色一样,显得很单调。这个频段上可以表现人声的厚度和力度﹐好则人声明亮﹑清晰﹐否则单薄﹑混浊。中高音频段:600Hz至6KHz:这个频段是人耳听觉比较灵敏的频段,它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清晰度、透明度。如果这个频段的音色成分太少了,则音色会变和黯淡了,朦朦胧胧的好像声音被罩上一层面纱一样;如果这频段成分过高了,音色就变得尖利,显得呆板、发呆。这频段是人耳朵最敏感的频段,因此人的耳朵对这频段的要求比较吹求疵,这频段可以说是耐听不耐听的分水岭。500Hz至1KHz频率:这段频率是人声的基音频率区域,是一个重要的频率范围。如果这段频率丰满,人声的轮廓明朗,整体感好;如果这段频率幅度不足,语音会产生一种收缩感;如果这段频率过强,语音就会产生一种向前凸出的感觉,使语音产生一种提前进人人耳的听觉感受。800Hz频率:这个频率幅度影响音色的力度。如果这个频率丰满,音色会显得强劲有力;如果这个频率不足,音色将会显得松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现突出了,低频成分就明显;而如果这个频率过多了,则会产生喉音感。人人都有一个喉腔,人人都有一定的喉音,如果音色中的喉音成分过多了,则会失掉语音的个性、失掉音色的美感。因此,录音师认为这频率是\"危险频率\",要十分谨慎处理。1至2KHz频率:这段频率范围表达通透感明显,顺畅感好。如果这段频率贫乏,音色则松散且音色脱节;如果这段频率过强,音色则有跳跃感。4KHz频率:这个频率的穿透力很强。人的耳朵耳腔的谐振频率是1至4KHz所以人耳对这个频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虚频率成分过少,听觉能力会变差,语音显得模糊不清了。如果这个频率成分过强了,则会产生咳声的感觉,例如当收音机接收电台频率不正时,播音员常发出的咳嗽声音。2K至3KHz频率:这段频率是影响声音明亮度最敏感的频段,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丰富,则音色的明亮度会增强,如果这段频率幅度不足,则音色将会变得朦朦胧胧,聆听起来仿如隔着一层纱;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音色就会显得呆板、发硬、不自然。这个频率的穿透力很强。人耳耳腔的谐振频率是1至4KHz所以人耳对这个频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虚频率成分过少﹐听觉能力会变差﹐语音显得模糊不清了。如果这个频率成分过强了﹐则会产生咳声的感觉。2~4kHz对声音的亮度影响很大﹐这段声音一般不宜衰减。这段对音乐的层次影响较大﹐有适当的提升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但是在4kHz时不能有过多的突出﹐否则女声的齿音会过重。部分女声﹑以及大部分吹奏类乐器。1.2kHz可以适当多一点﹐但是不宜超过3dB﹐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但是﹐过多会使声音发硬。高音频段:6K至20KHz:这个频段的声音幅度影响音色的表现力的重要频段,甚么泛音、余韵、残响都在这个频段中呈现和逐渐衰灭。如果这个频段的泛音幅度比较丰满,那么音色的个性表现良好,音色的解析能力强,音色的彩色比较鲜明。这个频段在声音的成分中幅度不是很大,也就是说,强度不是很大,但是它对音色的影响很大。也就是说,声音的尾巴强度不是很大,但是它对音色韵味的影响却很大,所谓「绕梁三日」描述的就在这里,因此它十分宝贵,也是发烧的追求重点——贵气。4K至5KHz频率:这段频率对乐器的表现响度关系密切。如果这段频率成分幅度大了,乐器的响度就会提高;如果这段频率强度变小了,会使人听觉感到这种乐器与人耳的距离变得遥远了;如果这段频率强度提高了,则会使人感觉乐器与人耳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对聆听的层次感影响相当大。5K至6KHz频率: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的清晰度、可懂度。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显得含糊不清;如果此段频率成分过强,则音色变得锋利,易使人产生听觉上的疲劳感。6K至8KHz频率: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明亮度,这是人耳听觉敏感的频率,影响音色清晰度。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少,则音色会变得暗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则音色显得齿音显得过重。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的清晰度﹑明亮度﹑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得平平淡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得尖锐﹐人身可能出现齿音。这段频率通常通过压限器来美化。部分女声﹑以及大部分吹奏类乐器。8K至10KHz频率:这段频率s(嘶)声音聆听起来非常的明显,影响音色的清晰度和透明度。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得平平淡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得尖锐。8至12kHz是长笛﹑双簧管﹑小号﹑短笛等高音管乐器等音乐的高音区﹐对音响的高频表现感觉最为敏感。适当突出(5dB以下)对音响的层次和色彩有较大帮助﹐也会让人感到高音丰富。但是﹐太多的话会增加背景噪声﹐例如﹕系统(声卡﹑音源)的噪声会被明显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会让人感到声音发尖﹑发毛。如果这段缺乏的话﹐声音将缺乏感染力和活力。10k至12KHz频率:这是高音木、竹管乐器的高音铜管乐器的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长笛、双簧管、小号、短笛等高音管乐器的金属声、木管声、竹管声都显得非常强烈。如果这段频率缺乏,则音色将会失去光泽,失去个性;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会产生尖噪,刺耳的感觉。分不出铜、木、竹的气质音色。12k至16KHz频率:这是人耳可以听到的高频率声波,是音色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是一些高音乐器和高音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镲、铃、铃鼓、沙锤、铜刷、三角铁等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可给人一种\"金光四射\"的感觉,强烈地表现了各种乐器的个性。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将会会失掉色彩,失去个性;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如激励器激励过强,音色会产生\"毛刺\"般尖锐烦噪、刺耳的高频噪声,对此频段应给予一定的适当的衰减。16k至20KHz频率:这段频率范围实际上对于人耳的听觉器官来说,已经听不到了,因为人耳听觉的最高频率是15.1KHz。但是,人可以通过人体和头骨、颅骨将感受到的16k至20KHz频率的声波传递给大脑的右脑听觉皮质区,因而感受到这个声波的存在。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气质、韵味、色彩、和感情。如果音响系统的频率响应范围达不到这个频率范围,那么音色的韵味将会失落;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给人一种来自宇宙声音的感觉,一种幻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使人有一种不稳定的、太空漫游般感觉。因为这些频率大多数是基音的不谐和音频率,所以会产生一种不安定的感受。这段频率在音色当中强度很校但是很重要,是音色的表现力部分,也是常常被人们忽略的部分,甚至有些人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这是我为甚么在四谈音响贵气中推荐大家加一对超高音单元的原因。听不到此段频率并不意味着器材无法回放﹐当然也不代表您的听力不够好﹐只有很少人可以听到20kHz。这段频率可以影响高频的亮度﹐以及整体的空间感﹐这段频率过少会让人觉得有点闷﹐太多则会产生飘忽感﹐容易产生听觉疲劳。电子合声﹑古筝钢琴等乐器的泛音。综合来说,整体平衡主要是讲高、中、低频段的适当量感分配。合理的高、中低量感就是整体平衡性,听音乐感觉到乐曲柔和但有力度,明亮,欢快而又有层次,明晰、融合而又立体感。临场感强,那么好的音响器材其整体便体现出来了。例如松香味:一般用于对弦乐的评价,常见的说法有”松香味十足”、”松香味浓郁”等。实际上,这是一种音高较高(频率较高)、响度较低、有毛刺感的声音,但听上去使人愉快的音。弹性:常用于对低频的评价,较抽象,具有力度、饱满和使人愉快感。声音的冷、暖:二者都是愉快的,冷的音质清澈、有力度、甚至略有毛刺,暖的音质明亮、圆润、力度不是那么充沛。丰满、干瘪:丰满的声音饱满、宽广、融和、令人愉快且具有一定的响度,而干瘪的声音单雹分割、干涩、令人难受且响度一般较校声音的宽、窄:二者直接与重放节目的频率范围有关。如果重放节目高音乐器和低音乐器都能很好的表现出来,给人以宽广的感觉,就叫做宽。反之,重放节目时基本听不见高音乐器和低音乐器,只有中频,就像在电话里听到的声音,令人难受,这就是窄。声音的松、紧:一个声音如果比较散、比较圆润、有一定水分且不使人难受就叫松,而声音有力度、但比较干涩灰暗就是紧,使人不大愉快。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8 01: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听的自然是和女人所发出的频率一样,这是动物原则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8 01: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比较喜欢重低音DJ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8 01: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喜欢的歌曲,音乐啊,符合自己的就是能让自己越快的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8 01: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折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不同。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