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关于围棋或桥牌的论文 最好 发到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1-12-27 11: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少2000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27 11: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kdj更客观的价格kdj肯定更加广阔的感觉更客观的价格kdj女处女膜处女膜处女膜是不是不是不是不是不是说并不是说宝宝是不是宝宝是不是不是不是不是不是不是不是不是不是不是不是不是说是不是不是不是不是不是不是随便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波波好好收拾收拾好收拾收拾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27 11: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人初学桥牌都认为自己知道该怎么学对吗打桥牌的大多是成人,在初学桥牌阶段都认为自己知道该怎么学。这是不自觉地将社会经验带到桥牌的初学阶段来了,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碰到可以问问题的人时,有些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没得到答复还不高兴,说是“我又不是3岁小孩”,这是第一个较大的误区。桥牌与概率的关系密切,你碰到的不一定是大概率的问题,当你问的是概率极低事件时,解答你的提问不仅要耗很多时间,而且你听到这些解答可能似懂非懂,不仅如此,低概率事件会导致你近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碰不上,所以用不上,等于没学(其实没学反倒好了,因为你学了没用上,心中老是惦记它,无形中占用了时间,这个时间完全有可能很长,耽搁了其他内容的学习)。也许你认为这个知识可以在以后使用,但是目前你学它已经耽搁了正常学习的进程,这个道理和小学期间不学大学知识的道理是一样的。二、类似于“一”,自学桥牌的人会遇到很多问题,碰到可以问问题的人时,会拿出所有问题来问回答问题的人,而作为被问的人,一是出于尽心尽力,二是考虑不能有任何保留,所以回答得非常详细。初看上去这是很好的桥牌学习氛围,但是,知道桥牌知识有深度以及桥牌教育要循序渐进,就明白这样的现象只是表明学牌的人有很高的学牌积极性,不代表这是好的学桥牌模式,因为这样问很容易导致回答的内容达到很深的程度,而这个深度是提问者根本不可能理解的。稍加分析可以看出,学牌初期一旦出现所谓“尽心尽力、毫无保留”的回答,跟着来的马上就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必将造成了无效的劳动。况且这样的问题越问,提问者遇到不懂的地方越多!问的人可能无所畏惧,但是在场旁听的人群当中,可能已经有人要打退堂鼓了。三、打牌过程中总是隔不久冒出一个低概率事件,自学者每次都去处理这些低概率事件,累计起来的时间就如同千条江河归大海,形成巨大规模,也就是累计出超乎想象的时间长度,这个时间长度竟然导致初学桥牌的阶段以年来计算!这不是夸张的说法,因为你每去处理一次低概率事件,等于你把学桥牌的起始时间向后推迟了,桥牌的知识很多,不同类型的低概率事件也多,累计起来,学牌的周期怎能不延长呢。四、低概率事件全部都是有趣的、有强烈的吸引力的(牌例),实际上自学者没人能抵挡这样的诱惑,以致陷了进去,浪费了大量时间。(对某个牌例着迷每个人都经历过)陷入低概率事件之后,这个低概率事件完全有可能还牵涉其他多个不利于当前学习的知识,例如其他的若干低概率事件(或者支持这个知识的底层知识你还没学),等你在这些低概率事件上兜了一圈出来之后,去与别人较量,仍然被打得一败涂地。这是什么道理,是因为你的常规牌都还未熟练,你弄的低概率事件因出现率低,打完一场比赛可能还遇不上一次,相应的知识发挥不了,你怎能不输?五、有不少桥牌爱好者是这样的状况:他们从零开始独闯牌室,混了一段时间以后,认为已经掌握学牌窍门,以局部经验当做普遍真理看待。独闯牌室边混边玩学会的桥牌的人很多,他们根据自己打的牌总结了不少“制胜经验”,而且运用这些“制胜经验”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可以经常向别人炫耀。要注意,这种根据自己独闯牌室总结的“制胜经验”多数是错的。桥牌是一项与概率密切的游戏,概率要求样本为无穷,独闯牌室最初经历的这些牌的数量远未达到概率要求的理论值,所以,个人的短浅经历的经验尚不足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或者说你总结的那些“制胜经验”可以让你在一小段时间内骄傲,随着打牌数量的增加(样本逐渐接近概率理论的要求),你会逐渐发现,原先总结的“制胜经验”中有很大部分越来越不管用,这就是概率在起作用,这是局部经验不足以上升成为理论的道理。糟糕的是,你一直在用自己总结的“制胜经验”,听不进正确的意见,当你在牌室混了一两年之后,才发现自己总结“制胜经验”一文不值,结果是你浪费了两三年时间,才懂得开始学正确的知识,你耗掉的那几年正是学牌头几年一蹋糊涂的状况。六、类似于“五”,有不少桥牌爱好者属于独闯牌室,混了一段时间以后,认为已经掌握学牌窍门。他们衡量是否要吸收他人的桥牌知识,首先用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别人说得对不对,认为对的就学,认为不对的就反驳。或者是,在学牌期间,不去思考分析教牌人所说的内容,却自己去找出很多所谓的“问题”来问教牌的人,把教牌的人问倒了,他们就觉得很有本事,问不倒咋办,那就学呗。这些行为在他们看来,属于很有个性、很能体现自我价值,实际上这样做很没有个性,因为这样的人在桥牌爱好者当中多达3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平时没什么发言途径,碰到认为有自由发挥看法的机会,多发发言、说说看法也正常,属于喜欢自我体现、自我炫耀的人类习性而已,当然也有更多的是以局部经验当做普遍真理看待。他们并不知道,在他们自我体现的时候,明显妨碍了吸收正确的知识(内容),如果是跟老师学牌,则导致了极低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在网上,老师不可能一面打字给你解释关于你的想法会如何如何,又同时打字把正确的内容给你详细地叙述一遍。你也不可能在打字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集中精神来学老师叙述的内容。这是我们看到牌室中好像探讨很热烈,其实都是各说各的,谁也没在意谁,真正起促进作用的很少。错误的看法,在脑子酝酿是大脑运作一遍、打字出来也是大脑运作一遍、看屏幕出来的语句又导致大脑温习一遍,可见一次错误想法从构思到打字出来,起到三次强化错误观点的作用。由于在牌室多次打字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错误)看法,促成错误观念根深蒂固,即使是在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之处情况下,仍然要顽强地把自己的错误看法打字出来,起到拒绝正确观念的作用。这就是很多人多年打牌,进步非常缓慢的原因,这样的人学牌也是非常缓慢的,远不如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学得快。上述几个方面的状况不断地轮番重复,你的自学效果大约是,一两年内大概率事件你没有时间来弄熟练,而大概率事件牵涉的是桥牌的基本功,所以你给他人的印象很可能是这样的:你在一些方面的见解很独到或很出色,而你在牌桌上出的却是低级错误。现在,你看出自己自学桥牌模式的弊端了吗?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