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出自于哪里?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10-11-7 13: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鲍叔牙和管仲是经商时的好友,后来管仲做了齐襄公大弟弟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做了齐襄公小弟弟公子小白的师傅。当齐国将要大乱时,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举)国。
齐襄公被叔伯兄弟公孙无知杀死而代之,之后公孙无知又被国人杀死。当立新国君时,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从莒国奔向齐国,管仲保护公子纠从鲁国也奔向齐国,管仲怕公子小白提前到达,便带兵卒在路上设伏,等公子小白的车马走近了,管仲拿起箭,朝公子小白的心射去,公子小白倒地装死。管仲认为大功告成,便飞跑而回。结果公子小白提前到达齐国,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杀了公子纠,欲杀管仲拜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认为管仲才是治国的良才,自己不如管仲,便极力推荐管仲。齐桓公终拜管仲为相,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成就了春秋霸主伟业。这应当归功于鲍叔牙甘于让贤和齐桓公不计杀身之仇礼遇贤才的宽阔胸襟。
公元前645年,管仲生了重病。管仲对齐桓公说:“要罢免易牙、竖习、开方三个小人。”齐桓公说:“易牙烹其子为我做肉羹吃,竖习自割生殖器做太监侍奉我,开方他父亲去世都不回,专心侍奉我,这样的人还值得怀疑吗?”管仲回答说: “易牙、开方连自己的亲人都不关心,他们怎么会关心你呢?竖习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惜,他怎么会在乎你的身体呢?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都有野心。”管仲去世三年后,齐桓公就被易牙、竖习、开方三人害死了。从此齐国霸主地位结束了。
从历史角度来讲是怎么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1-7 13: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来回答,第一个是叔牙荐相,在《国语·齐语》里有,原文如下: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1-7 13: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管仲列传》以及《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国语·齐语》中:“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1-7 13: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春秋——病榻论相—做事违背常理就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1-7 13: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管仲列传》中有全部的管鲍之交的故事 还有《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说的也是他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1-7 13: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管鲍之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