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雍正给害死的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1 | 2011-12-29 03: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29 03: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假的不知道。但是能确定所谓的篡改遗诏将“传位十四阿哥”改为“传位于四阿哥”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个时候根本还是繁体字,十的写法是“拾”,怎么也改不成“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29 03: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雍正即位后,民间就一直有人说康熙皇帝不是寿终正寝的,他是被雍正皇帝害死的。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回头来看看历史。从康熙晚年言行来看,他的建嗣计划中培养的对象是胤禵而不是胤禛。记载,康熙帝赴南苑打猎后,因“圣躬不豫,静摄于畅春园”(《大义觉迷录》)。随着病情加重,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晚去世。对于这位皇帝的驾崩,在当时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倒不是人们感怀康熙帝的恩威,而是从雍正帝胤禛的突然即位,皇十四子胤禵在政治舞台上的兴衰与年、隆之狱的历史现象,对康熙帝的死因提出了疑问,其回响一直波及于今。总体来说,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自然病死,二是被皇四子胤禛谋害致死。所以,人们在探索康熙帝的死因时,都把它与康熙帝在世时的皇子争立储位的斗争一起来讨论。清代原无预立储位之制,奉行“有德者即登大位”。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玄烨首开其例,册立胤礽为皇太子,后在四十七年九月以“赋性奢侈”、“暴虐淫乱”、“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为由被废黜。四十八年三月,又以“虽被镇魇,已渐痊可”为托词,复立为皇太子。最后在五十年十月,终以“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转甚”的借口,再将胤礽废黜禁锢(《清圣祖实录》)。实际上,康熙帝两次废立太子,主要是由于太子和诸皇子为了巩固与争夺储位,结党营私,勾心斗角之势日益严重。但废储之后,诸皇子的觊觎之心仍未消弭。谁来继承大清的皇位,康熙帝为此伤透了脑筋,但迟迟未有正式公布人眩所以,康熙帝死于这种背景之下,很自然会招致人们的议论。首先来听听继位者雍正帝胤禛是怎样说的吧。他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皇考命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佑、阿其那、塞思黑、允俄、公允祹、怡亲王允祥、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当时他未在场,等到他来到畅春园时,“皇考告以症日增之敌……其夜戌时,龙驭上宾……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大义觉迷录》)胤禛奉命即位。如此述说,康熙帝纯属自然病死,胤禛登基也是顺理成章的。当时的萧奭《永宪录》称康熙帝病危时,曾“以所带念珠授雍亲王”。朝鲜《李朝实录》更为具体地记载到:康熙帝“解脱其头项所挂念珠与胤禛曰:‘此乃顺治皇帝临终时赠朕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对于这些宣传胤禛继位合法性的记载,《清朝野史大观》是不以为然的。确实,此事是否详实,令人颇为可疑。当时就有人认为,康熙帝本欲传位给皇十四子胤禵,结果被胤禛等篡改遗诏,毒死玄烨,自拥为皇。如《大义觉迷录》曾记载了这样一些说法:“圣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胤禵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康熙病中“降旨召胤禵来京,其旨为隆科多所隐,胤禵不到,隆科多传旨,遂立当今”。甚至朝鲜李氏王朝祝贺胤禛登极的专使回国后都指出:“雍正继位,或云出于矫诏”。曾静对此说得更为明确,“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大义觉迷录》)也就是说,康熙帝是被毒死的。早年清史专家孟森先生对康熙帝之死也深感怀疑。通过文献的辨析,他认为康熙死于胤禛的阴谋,这是胤禛“内得力于隆科多,外得力于年羹??”所造成的(《明清史论著集刊》下册)。王仲翰在《清世宗夺嫡考实》一文中也认为康熙帝被谋害致死之说不是捏造的,并以意大利人马国贤身临其境目击其事的记载断言:“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清史杂考》)近年许曾重指出:康熙帝去世和胤禛嗣位“是一场以武力为后盾,精心策划,巧妙安排的宫廷政变”,是“隆科多在药品或是食物中投放了致命性的毒药”害死了康熙帝(《清史论丛》第四辑)。针对康熙帝被谋害致死说,有人认为这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康熙帝生前对胤禛较为信任,临终传位,完全可能,而且康熙帝久病在身,因感冒引起其他病状,其死亡实属正常,再则康熙帝本人对人参“不轻用药”,加上警卫森严,用人参汤毒死他是很难的(《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3期)。总之,康熙帝死因的争论已持续了二百多年,究竟是病死,还是被毒死,还须对当时的历史状况和史料真伪,作进一步的探索。康熙早年曾三征噶尔丹,以平定西北疆土。但几十年来,其部族的分裂野心不死。五十四年春,清朝作出西征准噶尔的重大决策,开始向西北地区增派援军。如果能在老皇帝非常重视的西北战场建功立业,无疑会使自己在立储的问题上增加很重的砝码。康熙五十七年秋天,康熙皇帝正式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表现得对胤禵十分赞赏。作为清朝统治者的满洲贵族历来崇尚武功。开国的皇帝都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基于这一思想,康熙皇帝实际上是在给胤禵创造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为他顺利登上宝座铺平道路。康熙晚年很注意打击皇子结党营私的行为,活动猖獗的皇八子胤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遭到打压的。但康熙忽视了另一个觊觎皇位的人——皇四子胤禛。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他已经网罗了年羹尧等地方大员,同时皇帝身边的近臣隆科多也是他的死党。而这一切,康熙并不知道。康熙生命的最后几天就是在隆科多的“保护”下度过的,我们可以想象这几天的情况。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晚,在严密控制畅春园并得到玄烨某些内侍协助下,隆科多在进给康熙的药品或食物中投放了毒药。药性发作后,康熙虽未立即死亡,但已处于严重昏迷状态。隆科多于是一方面严密封锁这一消息,另一方面又矫诏将皇子们急召到畅春园,然后才告知玄烨“病危”,随之他们也就参加对玄烨的照料和抢救,实际上是处于被变相软禁的状态。所以玄烨“病危”一事,皇亲国戚及满汉文武大臣当天并不知情。这样做是为麻痹胤禩、胤禵集团其他成员以及被废太子胤礽的亲信,防止他们因此而有所警觉,进行反击准备。关于传位遗诏问题,是在玄烨死后才由隆科多向在场皇子们下达。这使大家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对胤禩、胤禵更不啻晴天霹雳,从而使皇子们愤恨异常却又无可奈何。既然隆科多是胤禛的人,那么他口中的所谓的“遗旨”也就是最有利于胤禛的了。其时,不但是诸位皇子、大臣对康熙的“遗诏”有怀疑,连西洋人对玄烨之死也抱着怀疑态度,意大利人马国贤对康熙去世的记载就是:“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既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除此之外,胤禛即位后的一些举动也让人怀疑他的帝位得之有愧。在位期间,雍正没有居住康熙生前所居畅春园,另拨巨款营建了圆明园;没有去过一次康熙年年必往的避暑山庄,连自己的陵墓也离开了京东马兰峪,在数百里以外的京西易县另建西陵。雍正阴谋夺位,虽不光彩,但作为皇帝,他是当之无愧的。在他十三年的统治中,澄清吏治,削除朋党,惩治贪风,使康熙朝后期一度废弛的朝政得以整顿,从而建立起一个独具革新特色、雷厉风行的帝王政府。由于雍正的励精图治,中国在他的继承人乾隆统治下,出现了一直持续到18世纪的繁荣景象。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29 03: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不是的了,他还没那个本事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29 03: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确定,有这种可能性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29 03: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是雍正给害死的吗?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怎么可能会有证据?很多都是推测罢了。就算是真的,雍正也早把证据消灭了。不过其阴谋即位的证据便确凿多了:其一,康熙对雍正有四字评价:“喜怒不定。”雄才伟略、宽仁大度的康熙帝绝不会将天下托付给一个喜怒无常的人,难怪隆科多宣读“遗诏”后,阿哥们大多不信、不服。其二,现存康熙的“遗诏”所署时间为“康熙六十年十一月十三日”,即康熙去世的那一天。而彼时康熙已卧床不起,“遗诏”定非康熙亲笔。其三,康熙去世前一个星期,还在南苑骑马打猎,这说明康熙的身体还是不错的。据《永宪录》载,康熙打猎后患了感冒。感冒竟夺去了康熙的生命,多少有些令人生疑。而且康熙死后,隆科多立即令其所部二万官兵关闭京城九门,包围皇宫,如临大敌,颇似军事政变。于是有人便推恻,雍正见康熙病倒,生怕统兵在外的十四阿哥进京谋取皇位,遂指使隆科多采取断然措施害死康熙矫诏即位。其四,雍正一即位,便任命隆科多为总理事务大臣,呼之为“舅舅”,并称赞他为“圣祖皇帝忠臣、朕之功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隆科多于雍正何“功”之有?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29 03: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29 03: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事,说不清楚,又不可能真穿越回去见证下历史o(╯□╰)o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29 03: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这个记载。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12-29 03: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不是被雍正害死的,康熙是因为喜欢雍正的儿子,即后来的乾隆才会传位给康熙的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