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使用留白手法的例子有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19-8-31 16: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好是小说中的,诗歌也可以。
最好是详细点儿的例子,摄影,绘画或者影视剧中的例子也可以,只要是体现艺术空白美的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8-31 16: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1、莫泊桑在《项链》中曾经使用过“唉。可怜的玛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本是假的,顶多值五百金法郎!……”在《项链》中作者在妇人讲述真相后结尾,对女主人公之后的生活及反应不再加叙,从而激发了读者对其未来日子的丰富联想。作者通过留白的手法,让结局充满了多元化,让人难以捉摸最后的结果。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的使用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不知道他是怎么生病的,后来的桃花源变成什么样子?这也给人带来很多猜想,让人很是向往。3、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也曾使用“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8-31 16: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留白手法也就是楼主所谓的“艺术空白美”,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果。给楼主推荐一个短篇小说的例子,个人认为颇有针对性,这就是大作家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陈小手》。《陈小手》里面的主人公是陈小手,写到的其他人物有团长、团长姨太太、李花脸的女儿,请注意这个“李花脸的女儿”,从身份和意义上说,她在小说中是一个与陈小手相对峙的另一个人物,按照一般小说的构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8-31 16: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留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求其空灵,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老子曾经说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他把黑白交错看成是天地宇宙贯通一切的原则1、在中国画里有一种写意的手法叫留白,断在那里为美。黄宾虹的一幅《江山图》,画的正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8-31 16: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记比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了什么?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诗歌的这一留白手法可以追溯到《诗经》之《七月》篇。全诗凡八章八十八句,每一节均以数字领起,讲述农夫在一年中的农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