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谈医(167):脉诊的手指都在干嘛呢?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04: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诊脉时不是三指按压上去就行了,需要用心体会。怎样用心,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样的,怎样才会与众不同呢?我想应该是用心的方法不同。
  我揣磨这个东西,主要还是运用手指的方法不同,指法的技巧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力度,角度,三指综合搭配。

  脉诊高级技工人员都是用手指上下翻飞,时动进静,左右推摩,前后左右对比,有这些东西存在,才会进一步有手下的东西出来。

  关于力度,可以将患者的脉分为10或者20层,尽管平时我们常常只分成四五层,我这里还是宁愿夸张地说它,以增加我们训练时的难度。因为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力度,如果按层来划分的功力不够,就按这一层的力度来分。也就是说从皮毛到骨头有20层的话,我们可以将一气按到底的力度分成20层,那可以在20秒内由皮肤到骨头缓慢均匀地按下去。久久按压之后就可以获得对力度的认知。

  关于角度,有人用指目按压,有人用指腹按压,有人用旋转的方式按压,这是根据不同的目的而选用。指目按压时侧重在正面的力度,指腹按压时因面积更大一些,可以全面体察到血管周围的形态和弹力形成的形象,旋转的方式按压,是可以体会动态的力的变化。从正面转到侧面,从侧面再到正面,因为血管本身不是平面,是圆面,所以这样揣摩会有帮助。

  单指与三指配合。单指是心灵最纯净的时候,万籁俱寂,只留一个心在一只手指上,最容易出功夫了。但有时单指确有局限,两手指一起按压,为的是将单指按到的东西放大了看,以及将单指的脉气延伸出来。有时三指一起按,为的是看三指的脉气之间的联系,有没有这三指的脉力与脉形上的延续性?有没有由高到低的变化?
  单指,双指,三指的按压之中有个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判断单指与双、三指出现力度和形象的不一致时,该取哪一个为标准?前面有篇文章已述及。这里补充说明下,都应该取的,各有各的临床意义。

  那么回头说前面,单手指按压分层次时,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形象,是否就取那一层最清晰的形象就记录下来,这样行了呢?很多脉诊书都这样认为,也有很多临床医家也这么说,可是我发现这样很不好。因为有的一个脉,轻取很有力,中取也有力但却发生了形变,由点状变成了条形,再沉取时变成了细丝状力量也并不见得减北。
  我们要特别注意警惕犯这样的错误:将脉的形象的粗细与力度相混淆了!
  脉很细,但力度其实一点都不弱,医生却误认为这个细就是弱。
  脉很粗,但其实力度是软弱无力,医生却误认为这粗是强的表现。

  在指法上,更重要的是要体会到我们在摸什么东西?
  我们在摸力度吗,我们在体会脉管吗?我们在体会血流吗?我们在体会横向的东西?纵向的东西?

  这些东西都是基本功的问题,还要反复训练,在临床不同的病症中综合分析,每个病案都要认真记录下来,就可留下来为将来的中医所用。


  ==============================

  166.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熬黄,一分) 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解:病如桂枝证,是外在之症状相似,如恶寒发热,汗出并见。但头不痛,项不强,寸微浮而不是寸关尺均浮,而且胸中的东西很充实,有气上冲感,这是人体自发驱邪的反应,说明体内为实邪,什么邪?原文说是寒,属寒者有积湿和积痰等,寸微浮正反应上焦之邪,中下焦无此亢奋现象,所以以吐法因势利导除之。
  病如桂枝证说明确实有外在问题,但同时有内在问题,内外相引,而气机不畅,所以内外都需要同解才好。
  瓜蒂是吐药,除水湿痰浊之毒,还可以去除包块,是以毒攻毒药,不可多用。
  赤小豆,豆豉是去水湿之药,小豆利尿入血分,对黄疸,脓肿等血分湿热均有好处,豆豉去除外表的邪气,也能透胸膈间的气郁,还能去除胸膈心肺胃的湿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