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天涯]观点碰撞:凭什么妖魔化河南人?如何看待地域歧视?(贴图)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6 | 2021-1-8 04: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网
  
  

  
  
新闻点击:
  
  
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河南人不容妖魔化
  
  
近几年,人们谈河南人色变,被“妖魔化”的河南人几乎成了“恶人”“坏人”的代名词,河南人在外生活、工作处处受困,重重遇阻,面对这样的不公正待遇,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今天在接待“网上看河南”采风团的记者们时义正言辞的表示“河南人不容妖魔化”,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近一亿的人口,十几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河南人;河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河南是中国的经济大省,连续几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五位;河南是中国的文化大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针对“妖魔化”河南人,本届河南政府开始推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塑造河南新形象工程。
  
  
评说链接:
  
  
南方都市报:歧视者也是被歧视者
  
  
说来也巧,就在前不久,深圳、北京先后发生了美国人在公开场合侮辱或殴打当地市民的事儿,回想一下那两名美国人的肆无忌惮和鄙夷不屑,一举一动无不显露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不正是对深圳人、北京人以及所有中国人的“瞧不起”或者说“歧视”吗?如果再联想得远一点,100年前在上海外国租界还曾挂过一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这不也是对包括上海人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歧视吗?耐人寻味的是,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正是现在歧视河南人等其他外地人的事情经常发生的地方。 
  
  
中国有句古语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有句名言叫“人人生而平等”。所以,我想请深圳、北京等地的中国人作为“被歧视者”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被歧视的滋味好受吗?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地域性歧视公平吗? 
  
  
我这样说,并不是一味地为每一个河南人辩护。必须承认,河南近年确实有坑蒙拐骗现象,但毕竟是很少很少一部分,根本代表不了“河南人”,就像他们也代表不了“中国人”一样。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拥有近1亿的人口,俗话说“人过一百,样样不缺。”不能因为少数人有不良行为而对“河南人”进行整体性否定。同样的道理,我也相信,歧视“河南人”的人在深圳等地也只是少数,绝不是全体“深圳人”。总之,以地域来评价人群,是一种简单化、非理性的评价方式。
  
  
人民日报 . 华东新闻:被放大的歧视
  
  
关于地区差别,《河南人惹谁了》一书的作者赵新兵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打了个比方:中国由传统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犹如渡过一条湍急的河流,一些先行到达彼岸的人,忘记了自己当初是怎么“游”过来的,却站在岸上取笑那些还在水中挣扎着向前游的人,笑他们游泳的姿势不美观,笑他们游得不够快,还呛水……
  
  
这种取笑,是一种不利于社会协调发展大局的消极现象,必须坚决消除。在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中,最需要方方面面的合作与支持。正如前不久江泽民 谈西部大开发时说到的,西部的发展,同时为东部地区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并且能促进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加速发展。可见,想借强势经济地位把持社会话语权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
  
  
在关于“河南人”如何如何的段子流行的时候,“像上海人一样精致生活”的口号也频频见诸时尚杂志。上海,这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城市,不但在经济发展上起着龙头作用,它的社会价值观、它的文化的选择,也正影响着中国的诸多城市。于是,许多地区忽视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片面照搬别人的经验和发展模式,但鲜有成功的。
  
  
社会本来多元,不能以自己的行事方式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地区、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他人的行为,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如果没有求同存异的宽容心态,这个社会就不可能那么丰富多采。
  
  
城市早报:我看地域歧视
  
  
毛泽东在上个世纪就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还说:除了沙漠地带,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三种人。这后一句话的政治味儿有点浓,如果换种说法,就是说,一般说来,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好人、坏人和不好不坏三种人。我想是没有人能反对这种说法的。鲁迅先生也说过这样的话:不要碰到一个坏人,就将所有的人都作坏人看。我们当然不能说这位河南民工做了点好事,就说明所有的河南民工所有的河南人都是见义勇为的人,都是好心人。但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在碰到一个或是几个河南籍不好的人,就认定一切河南人都不是好东西,就对一切河南人说三道四,就将一切“屎盆子”都往河南人头上扣!有这种想法或叫思想的人在我看来简直就是愚蠢至极,糊涂透顶,不可理喻。
  
  
眼下,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有些发达国家已进入“数码信息”时代?,整个地球真正做到了“互通有无”。在我们还没有加入WTO之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就不绝于耳,我们也从自己的媒体上一再看到“地球村”的说法,也就是说,大家都不过是这个“地球村”的村民。这样说,无疑是要彻底打破陈旧的地域观念。虽然我也知道“大同”的世界离我们还是多么的遥远,但人为地去制造地域歧视,往小的说,是愚不可及,朝大的说,并且再说得恶劣一些,这种人很有点希特勒的味道——更不说这种人简直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了。尤其是照这种人的说法来推理,他们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记得台湾的柏杨曾写过一篇颇让我们一些人不高兴的文章,我以小人之心揣度,这“不高兴”的人中未必就一定没有这在今天喜欢搞地域歧视的人。柏杨的那篇文章就叫《丑陋的中国人》。可以说,凡一正直的中国人,读了柏杨的文章,都没有丝毫感觉到柏杨先生是在搞地域歧视,是恶意地咒骂中国人。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他的文章很客观,而且相当严肃。绝不像现在有些搞地域歧视的人主观臆断、油嘴滑舌,或说就是以嘲笑为乐事,有的甚至简直就是恶作剧。最了不起的也只是因为自己碰到过几个不好的“河南人”,或因其让他吃了亏上了当,于是便对所有的河南人不满,于是便把那不满朝所有的河南人发泄。
  
  
我总觉得,大凡喜欢搞地域歧视的人是最怕他自己也被别人划在某个受歧视的地域。对这种人,与他去争,不过是浪费口舌,实在无聊。
  
  
南方都市报:一场地域歧视的“野蛮秀”
  
  
人与人之间会有差异,不同区域的居民之间当然也会有差异。由于种种原因,在众多文化习俗不同的居民群之间,会有一种人们比较认同或被迫认同的文化习俗,其他类型的文化习俗便有了“少数”的特征,甚至有可能被主流的文化习俗所歧视。这是普遍现象。人们的价值观容易受到从小开始的长辈言行的影响,长大以后又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便形成某种对人和人群的好恶判断————什么样的人是可靠的,什么样的人是不可靠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几乎人人都会有这种“类群观”,这本质上是一种原始的自我保护的潜意识,这种意识在未开化的原始民族那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但是,有教养的成年人都会知道这种“类群观”是不可靠的,依此为原则为人处世是荒唐的。可是,这种“类群观”在一定时期却可能非常流行,它可能在居心叵测的政治家的蛊惑下发展成为狭隘的民族主义,也可能在浅薄之士的渲染夸张下殃及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域的居民。一个人不受这种影响是不可能的,但他的教养应该使他对这种具有原始性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4: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贴的图片跑哪去lia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4: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言以对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4: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事皆因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4: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好像是湖北版吧
  
  播的什么种子发的什么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4: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办法,我实在太不喜欢河南人,根深蒂固的概念了
  而且长大后遇到的一些河南人,也的确无法让我产生好感出来
  也知道这样以地域论人实在片面愚昧,没办法,就这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4: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是没有什么地域观念啊,所以到河南来工作了,但是今天碰到一件事情让我气愤不已,打了7分钟电话,竟然要我十一块钱,我靠,估计也只有这里人做的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