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你的品牌之路在哪里?

[复制链接]
查看47 | 回复47 | 2021-1-8 04: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尴尬的南宁
  这是一座温和的亚热带城市。在南方四季鲜亮的阳光下,葱郁的树木始终浮现着一种安详的绿意。但这座外表沉静的城市,其实有着内在热情与张力。林立的大楼、满街的食肆酒楼、遍地的的车辆在满城霓灯笙歌之中汇织成一副喧嚣的浮世绘景象。这一切。使这个城市散发出一种繁华与闲散并存、恬静与热闹相容的混合气息。
  但这种历经日久沉淀下来的气息,毕竟形成不了一种气质。一份独立的、个性化的气质。
  一直以来, 南宁是一座面目模糊的城市。
  如果在外省提起广西,别人的印象中有风光旖旎的桂林,有歌声动人的刘三姐,有五彩的绣球,有三月三。至于首府南宁,往往就被不经意地忽略过去。南宁,在外界,从来没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哪怕仅仅是一些符号。
  这种尴尬状况,其实有着复杂的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文化的原因。历史上,广西的首府长期以来都是桂林,占据了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再加上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桂林以国际旅游明珠的的魅力光彩四射。而南宁,直到上世纪初,还只是个偏远的边地小城,确定广西首府身份,不过才五十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南宁确实也取得长足发展。而就在隔壁,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经济圈,以黑洞般的聚集效应吸纳四海资金,造就了一个强大的、世界瞩目的生产、经贸、物流中心。在这样的辉煌面前,南宁的光芒,也就显得黯然失色。不仅如此,广西作为一个沿海和边疆地区,在旅游、海运与边贸等方面的风头,又被北海、防城港和凭祥抢占了。于是,南宁成了一个说不清的城市,一个没有特性的城市。除了广西首府这个称号以外,南宁再没有其他值得解构的内容了。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个城市,越来越需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四方、也需要以鲜明锐意的形象走向世界。在信息时代下,不能融入世界,就只有被世界所遗忘。这是发展的需要,也是竞争的需要。渐渐地,一个新的名词——“城市运营”,日益为政府所重视,也成为媒体兴趣十足的话题。城市运营,从某种意义上解释,就是一个城市的市场化、品牌化运作。
  相比之下,面目模糊的南宁更需要有自己品牌规划。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这种需要愈加急迫和强烈。甚至可以说,这是南宁突破自我、寻求出路的必需途径。如果南宁再不及时审视自己,不制定一个明确的品牌发展目标,必将在世界经济浪潮中迷失自己,错过一次最大的历史机遇。
   那么,南宁该如何确立自己的品牌定位?
  
  
  
绿城?值得质疑的品牌定位
  现在,南宁已明确地提出以“绿城”为品牌定位,着力打造一个绿色城市品牌,并大力建设以“绿色”为内涵的品牌文化。一场重塑南宁形象的行动正在深入展开。——以“中国绿城”为定位的品牌发展方向,有一定依据和道理。在全国各城市中,能以“绿色”为推广主题的城市确不多见。南宁首先抢占这一主题,也有其立资源上的立足点。
  但是,这样的定位,却缺少了足够强劲的爆发力,缺少了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品牌策略的层面上,可以剖析这一定位的先天不足:
  首先,绿色主题,不具备品牌价值的独立性和唯一性。
  作为一个品牌主题,必须有完全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这种独立
  性是品牌的最根本价值,是保持一个品牌与其他品牌形成区隔的本质所在。其核心要素是不可模仿、不可复制、也不能为他人所追随的。“绿色”主题,显然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如果绿化率是支持南宁“绿城”称号的依据和指标,那么,当别人的指标一旦超过南宁,这个“绿”的意义,便显得价值不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共同目标,绿色主题被覆盖的可能性随时都会存在。甚至只要争取一个“国际花园城市”的称号,便比辛苦建立起来的绿色形象要响亮得多。缺乏独立性的绿色主题,使南宁依然难以建立出众的形象,形成不了鲜明的城市个性。
  其次,概念单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品牌的生命力的来源,是保持品牌价值不可消退的核心因素。“绿色”主题的内涵几乎也就集中在“生态”这一概念上。在短期内,利用生态概念的推广固然可以迅速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但于品牌的长期发展,却难以提供新的兴奋点和可持续的推动力。与国内某些城市相比,南宁在生态环境上并没有绝对领先的竞争优势。所以绿色主题的意义,仅仅停留在对城市的表面化包装上。其号召力在经过短期效应之后将会很快褪色。品牌资产,是在运营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这就需要品牌核心价值具备再生性,能够不断繁衍出新的内涵,这在本质上要依赖于品牌文化的长期勾兑与沉淀。绿色主题可繁衍的范围过于狭碍,对品牌资产的积累升值作用意义不大。
  
  第三,号召力弱,品牌的可消费意义不大
  建设城市品牌的意义,在于整合优势资源,提炼出城市的传播主题,通过品牌化运作,建立起一个城市鲜明的形象,并以此形成城市的竞争优势,为推动城市的整体发展创造外围条件。当然这些都是长期的目标。而本质上说,品牌的根本意义是被消费的,并通过消费创造价值。表现在一个城市上,它的作用应该是能够广泛吸引关注,吸纳人气和资金,直接推动地方各产业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旅游业。如果从这一产业来分析,桂林已经以山水风光闻名于世,相比之下,南宁在自然资源上乏善可陈,为此,策略性的做法,应当是将推广主题与桂林拉开距离,挖掘具有代表性的人文资源,与桂林形成资源互补,也为广西的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内容和亮点。—— 一个单纯的绿色主题,显然不具备足够强大的市场号召力,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
  
  第四,操作性不广,无法构成丰富的品牌体系。
  从现实的可操作性上来分析,绿色主题也无法形成系统性的操作方案。在一篇政府有关部门撰写、详细阐述绿城品牌建设的方案报告中,提出过建设绿城品牌的整体构想,归结起来为“城市建设策略”、“城市绿化策略”和“旅游生态化策略”这几点。具体内容,还是围绕建设城市绿色环境、拓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基本要点而延伸。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全方位整合各种资源,表现在对外传播上,应当具备足够的可发挥空间,有可以不断推陈出新的余地。总而言之,品牌的作用,应当如一颗原子弹一样,能够在释放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能量。对于一个城市品牌来说,品牌的支持点局限于自然环境上,未免显得过于单薄。——如果构成不了一个包容性的品牌平台,一个内容丰富的价值体系,那么,这样的品牌定位就可能是失误的,需要进行重新的价值提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4: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歌城”,突出重围的品牌之旗
  如果“绿城”不能支持南宁的品建设的长远要求,那么,该从何处入手塑造南宁的新品牌理念?
   也有一些人士从另外的角度出发,提出“第五城市”的说法,发展建设南宁的目标锁定在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的第五大城市。个人认为,无论其实质如何,这样的称号,对于已经在走向国际的南宁几乎没有多大意义。客观地说,这种提法也显得过于勉强和一相情愿。
   那么,南宁的品牌出路到底在哪里?
  作为广西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宁的品牌形象,也是广西区域文化的集中体现。所以我们首先要把南宁放在广西这个大背景下来思考。广西,由于山多地远的地理特征,历史上与中原文化缺乏充分的对流,一直游离于长江、黄河两大文化体系之外。地域的封闭性造成了文化上的封闭性。反过来,这种封闭性却也酝酿培育了原生态的民间文化。这也是地方文化长期保持个性魅力的原因。近些年的文化领域里,从各地民族文化母体上繁衍出来的作品,呈现出风情万种的魅力,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影响,其实这正是信息时代下的一次文化大碰撞、大融合,包容并蓄、共存共生将是今后文化发展的主题。地处南国边疆的广西,居住着以壮、瑶、苗、侗为代表的几十个少数民族,在广西灵山秀水的孕育下,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的突出代表,是土生土长的民歌。
   南宁国际民歌节的推出,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创意。对于推广广西、推动南宁经济的巨大价值不可估量。借助数届民歌节的举办,南宁以一种风情无限的魅力夺取了世界的目光。一时间声誉鹊起。——那么,审时度势,为什么不将南宁的城市品牌定位为“国际民歌城”?
  也许会有人质疑,当前民歌日渐式微,能有多大的号召力?怎么能够支持一个城市的发展主题?——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民歌”,就不仅单指传统意义上的民歌,而是从传统民歌意义上衍生出来的民族文化集群体,是一个“泛民歌”的概念,包括民乐、民谣、戏曲、新民歌,甚至流行音乐,总之能代表民族特色的东西都涵盖于这一体系之内。以“泛民歌”的理念来看,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正如好莱坞是声震全球的电影基地,维也纳是举世闻名的音乐之乡,南宁,若以“歌城”为品牌建设目标而营造自己,未来发展将呈现出一场波澜壮阔的景象,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作为一个全新品牌主题,南宁“歌城”的现实支持点在哪里呢?——第一,是广西源远流长的的民族文化。以壮、瑶、苗侗为代表的广西少数民族,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歌艺术。典型的如三月三,被称为“歌的节日、歌的海洋”。再比如《刘三姐》歌剧,在国内称得上家喻户晓,是广西民歌文化的卓越代表。丰厚的民歌土壤,是南宁“歌城”定位的最坚实基础。第二,南宁国际民歌节,已经成为推广南宁的一个强势载体,在外界的印象中,南宁与民歌之间的关系已经水乳交融,不可分割。所以,冠以南宁“歌城”的称号顺理成章,不显痕迹。
  “歌城”是一个真正的人文化名称,与“绿城”的表面化的包装相比,这更是一种质的确定。在特性上,有完全的独立性,能够形成不可替代的品牌核心价值。在内涵上,有自己的文化渊源,有无限的发挥空间。在体系上,这一主题将整合广西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构成一个内容丰富的品牌系统。
  ——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何构建这一系统?也就是现实的操作,从哪些方面入手?
  
  
  
“歌城”定位的发展构想与品牌效应
  
  无疑,民歌节是传播“歌城”品牌内涵的最强载体。但一年一届的民歌节毕竟是一种短期行为,热闹过后依然回复于平静。如果沿着建设“歌城”的方向去构想,那么,我们将会发现有无限广阔的创造空间。概括起来,可以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去发挥。“硬件”是指城市的市政规划和环境建设。在打造“国际民歌城”的方针下,进行多方面的建设构想。如兴建独一无二的民歌广场、民歌博物馆、广西民俗风情园等等,这些设施的建立,是从基础上落实“歌城”品牌规划的行为。单对民歌节的意义而言,便是民歌节的补充和延伸,为民歌节拓展更宽的消费市场。民歌节之后,也可利用它们在特定节日举办不同规模的歌会、表演等,成为南宁吸引海内外游客的城市亮点。近来,主题公园成为国内旅游业的比较热门开发方向,如深圳的世界大观、锦绣中华、杭州的宋城、以及三国、水浒城等,都是代表。而以民俗为主题的大型公园,尚属市场空白。南宁以广西多民族融合的优势,开发这样的项目,也为“歌城”的内涵注入富有活力的元素。
  当然,城市建设只是硬件方面的构造,定位“歌城”,更大的前景在于“软件”的开发。——以民歌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经营:大力挖掘中国各民族的民歌(也包括世界范围内的民谣、民乐),在传统的基础上整饰提炼、推陈出新,制作成音像、影视、书籍等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通过出版发行、网络推广、文化交流活动等各种途径进行推广传播。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歌文化传播基地
  因为数届民歌节已经为南宁夺得了一定声望,形成了足够的外围条件,建立南宁民歌文化基地的构想,就有很多可操作性的途径,其目标不难实现。当梦想成为现实,那么,原本默默无闻的南宁将汇集无数的音乐人、歌手以及相关的制作、发行机构,将形成一个强势的文化产业。可以想象,其影响力将多么广阔!
  
  “歌城”的定位,对于南宁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如果将“歌城”放到整个广西的范围来考虑,其品牌效应其实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最显著的体现是:融合广西自然与人文资源,串联起广西大旅游黄金圈。
  众所周知,广西的旅游资源其实相当丰富。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广西姿态万千的风光胜境,再加上多民族居住长期形成的民俗风情,实在有不可估量的旅游价值。但广西却一直不能算是一个旅游大省,比起相邻的云贵川,相距甚远。即使有桂林山水引来万千游客,却难以辐射到广西境内其他区域。部分有一定知名度的景区景点,如金秀大瑶山、德保瀑布、宁明花山壁岩画等,却又分布零散,构成不了整体影响力。总之,缺乏鲜明主题的广西旅游业,始终无法释放自己的资源能量。如果以“歌城”定位南宁,那么也就意味着广西确定中国“民歌之乡”的地位。以民歌作为旅游业的开发方向和推广主题,不仅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广西的资源优势,而且在市场上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可以设想,一批串联起壮苗瑶侗等各少数民族的“歌乡”旅游线路将很快被开发出来。原汁原味的民歌民俗风情,加上优美的自然风光,必令广大游客趋之若鹜。广西的旅游业,就构筑了一个有充分延展性的主题传播平台。从而以此各串联起广西境内各大景区,组成完整的广西旅游黄金圈。
   第二,定位“歌城”,最重要是意义在于使南宁确立发展战略制高点,并构建广西更强大的经济体系。
  在以珠三角为中心的华南经济板块中,广西一直处于一个边缘地位。当珠三角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广西经济由于缺乏强大的龙头产业的带动,发展相对平缓。如今,借助西部大开发、加入WTO以及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契机,广西以边疆、沿海地区的优势,获得较好的投资青睐。在国际经济浪潮席卷而来的背景下,更需要一个关乎全局的战略制高点来规划未来。如果将打造中国“民歌之都”作为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建设符合歌城定位需要的软硬环境,当一个的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4: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见解,欢迎讨论;有待修正,谢绝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4: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一个的民歌文化传播基地形成之后,相应地,一个以旅游、地产、文化三大产业为支柱的新产业结构将由此而确立,在这三个龙头产业的带动下,各相关产业也由此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整个广西,也将由于南宁中心地位的确立,其区位优势将得到最大化发挥,从而构建起一个更为强大经济体系,。
  “歌城”品牌效应的第三大体现,是构筑广西独立的文化板块。
  本文在前面已经提到,偏远的广西由于地域上的封闭性,造就了文化上的封闭性。历史上,广西广东是被冠以“两广”的称号而被看待的,而当广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岭南文化”的时候,广西却被排除在这个文化范畴之外。长期的游离状态,使广西在文化领域里建树不深,更形成不了独立的、富有特色的文化板块。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因素,在信息时代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广西更需要有自己的声音。以“歌城”定位南宁品牌,不仅使民歌成为广西的代表性文化符号,更是发展、宏扬西南各民族文化的契机。这点上,可以利用民族文化的共通性,与云南、贵州两省相结合,构筑成一个完整的西南文化板块,成为与“湘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相并立的另一大文化流派。
  
  
“歌城”与“绿城”的关系处理
  从各方面来分析,将南宁的城市品牌定位于“歌城”,都有无可比估量的价值。应该将之代替“绿城”而进行全新的品牌系统构造。那么该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现在,南宁“绿城”这一品牌形象也已经深入人心,完全弃之不用,当然不是上策。合理的做法,是将两者作为主品牌与副品牌的关系来对待。就如“花城”是广州的别称一样,“绿城”也可一直作为南宁的城市称号,在塑造城市形象的意义上,其作用依然不可替代。同样的,正如广州已经不再以“花城”来推广自己,南宁也无需紧守“绿城”两字不放。在城市运营的理念下,我们需要以务实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我,以长远的目标来规划自身。衷心希望,经过全新品牌规划,一个风情无限的“民歌之城”在美丽的南国迅速崛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4: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怀念第一届民歌节,那英那首《珊瑚颂》如今还耳边缭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4: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以前都是林宣写这样的文章啊,现在丁白也写了!呵呵
  不错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4: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高手!绿城这个称号确实没什么可以发展的内涵,不过市民因此受益良多。我现在就很喜欢在南湖边的广场散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4: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得很对,许多方面我曾经有同样的看法,比如绿城。其实关于绿城的定位引起很多专家的反对和批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4: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支持!!!
  
  不过我还没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4: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看法:
  品牌,运作,营销之类基本归入都是玩概念,骗子居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