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抑商为什么前期是积极,后期则是消极?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2-1-16 12: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只记得零星的一点,前期好像是为了防止没人种地?而后期则是因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发?恩,希望详细点,最好能联系当时的背景啥的,感谢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1-16 12: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在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当农业的生产效率低下,不足以提供其他行业人口所需要的足够粮食时,重农抑商就是积极的,不然光依靠粮价进行市场调节,价格波动会非常大。但当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提供社会足够的粮食时,再把人口强制束缚在土地上,既会导致农业生产力过剩而发展停滞,也会导致工商业因为缺乏劳动力而停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1-16 12: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积极: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矗二、消极:“重农抑商”政策也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地主官僚集团也因疯狂兼并土地而更加腐败。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这些做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落后,也使其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