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苏轼逸闻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08-7-24 22: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轼(1037~1101)享年64岁,又名苏东坡,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7-24 22: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7-24 22: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宋神宗皇帝在位时,有一名儒,姓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乃四川眉州眉山人氏.一举成名,官拜翰林学士.此人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建之敏捷.在宰相荆公王安石门下,荆公甚重其才.东坡自恃聪明,颇多讥诮.荆公因作《字说》,一字解作一义。偶论东坡的坡字,从土从皮,谓坡乃土之皮。东坡笑道:“如相公所言,滑家乃水之骨也。”一日,荆公又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7-24 22: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不但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卷入北宋政治斗争旋涡的中心人物之一。青年时代的苏轼以其横溢的才华和渊博的学识,二十二岁中进士,二十六岁入制科第三等,在仕途上一帆风顺。神宗初年王安石变法,苏轼上书反对,因此出为杭州通判,嗣转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二年因作诗讽刺新法,自湖州任上追赴诏狱,狱竟,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幼年嗣位,旧党秉政,苏轼还朝任翰林学士。时执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7-24 22: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苏轼轶闻】[编辑本段]注:以下轶闻仅因流传甚广,为后人津津乐道而摘录于此,其真实性有待考证。1、苏轼“欺”师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