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谁读过《八王之乱》,有什么看法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12-1-21 05: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1-21 05: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综观古今,统治阶级为了争夺最高权力进行的阶级斗争,用残酷、血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父子相残,夫妻反目,手足相争,联系到昙花一现的西晋帝国,很多人会立即想到八王之乱。说起“窝里斗”,在中国历史上,大概还没有能比得上西晋初年的“八王之乱”那么正宗且波澜壮阔的了。“八王”按出场顺序排列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其中,汝南王和赵王分别是司马懿的第四子、第九子;河间王和东海王分别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和司马馗的孙子;楚王、长沙王和成都王分别是司马懿的孙子晋武帝的第五子、第六子和第十六子。由此看来,这“八王”之间的亲戚关系还真不算远。既然都是自家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能协商解决呢?说起来,他们也算是“协商”过了,只不过用的工具不是语言,而是刀枪。这嘲窝里斗”的祸首,是傻皇帝的正宫娘娘贾南风。晋武帝死,傻太子司马衷即位,朝廷大权把持在太后之父杨骏手中。贾娘娘不甘心,经内外串联、上下点火,终于诬陷杨骏“为乱”,将杨氏亲党一网打荆不过,贾后空忙了一场,毛也没得着--取代杨骏执政的是汝南王和太保卫瓘。她忍了几个月,竟诬陷二执政有“废立之谋”,让楚王在夜里带兵围了二人的府第,杀之,然后又以“矫诏”的罪名杀了楚王。黑短粗胖其貌不扬的贾后一石三鸟,终于揽大权于一身。如果她稍知收敛,也许结局就不会是后来那个样子了,但她正相反:刚愎专权,淫虐日甚。这还不算,先是废了太子司马遹,继而斩草除根。这就等于向窥伺在旁的赵王扬起了使之亢奋的“红布”。结果,贾氏亲党被一网打荆后来,贾娘娘被赐了一杯金屑酒,也呜呼哀哉了。赵王执政八个月,似乎不大过瘾,干脆一把抢过御玺篡了位。赵王眼睛不好,人称“瞎儿”。“瞎儿”夺了“傻儿”的皇位,激起众怒。过了两个月,镇守许昌的齐王起兵,成都王、河间王也一前一后地响应。三个晚辈和长辈打了两个多月,双方战死近十万人,最后以“瞎儿”失败被赐死告终。代之而起的齐王命运不济,执政仅半年,又被长沙王攻杀;受齐王株连被处死的近二千余人。司马氏个个不含糊,杀人似砍瓜切菜般顺手,好象脑袋剁下来还能长出一个来。这些“王”们无一例外抢的是中央政府。但是把人都杀光了,还统治谁呢?在这方面,“八王”们实在不如匈奴首领刘渊有远见。刘渊手下大将刘景攻克晋国的城池,把男女三万多口淹死于黄河之中。刘渊得报怒道:“吾所欲除者,司马氏耳,细民何罪1于是降了刘景的职。(《资治通鉴》卷八十七)“八王”视“细民”如草芥,怎么能有好结果?太安二年(303年)八月,河间王、成都王联兵进攻执政的长沙王。第二年五月,东海王发动政变囚长沙王,向对方讲和。长沙王落在河间王的部下、杀人魔王张方的手中,被“炙而杀之”。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被“烧烤”了。就在司马诸王大打出手如火如荼之际,别人也没有闲着。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晋书·载记第一》)很不幸的是,存有这种心思的并非刘宣一人:元康六年(296年)八月,秦(今甘肃天水、秦安一带)、雍(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的氐、羌推氐帅齐万年为“皇帝”;永康二年(301年),散骑常侍张轨求为凉州刺史,“阴有保据河西之志”,而自316年晋愍帝降汉国、西晋亡后,当时的前凉势力统治者张寔保剧凉州河西之地,虽向晋王司马保、东晋称臣(正式册封要迟至东晋咸和八年),但其半独立的态势、实际割据凉州的野心立场不容否定;太安二年(303年)正月,蛮人张昌据江夏(今湖北安陆)拥立丘沈(后改名刘尼)为天子,建国号“汉”;永兴元年(304年),氐人李雄在成都称王,建国号为“成”,并于两年后称帝;也是在这一年,匈奴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东北)称王,建国号为“汉”,并于308年称帝;永兴二年(305年),右将军陈敏据江东叛,自称楚王。此外,后来建立“前赵”的匈奴人刘曜、建立“后赵”的羯人石勒、开“前燕”之基的鲜卑人慕容皝等,都经过这场战乱的锻炼,不断成长壮大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1-21 05: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晋时期发生的八王之乱是有一定原因的,司马懿父子逐步夺权后,司马昭建立西晋,他认为大臣夺权是由于皇室孤立,于是分封子侄多人为王。想巩固司马氏的江山,但他的儿子晋惠帝是个著名的白痴皇帝,等他死后,那些司马氏的诸王就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想起并作皇帝,才有这场灾难性的大乱。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1-21 05: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算是一种历史演进吧,跟汉朝的七国之乱一样,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为争权夺利而已。从周朝开始,当时把天下分给一些没血缘关系的人,分封给有战功的人,到汉朝,就改把天下分封给有血缘关系的人,以为这样子天下在怎么乱也是他们家的,谁知道最后,天下内斗,导致外族如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到唐朝时,反而变得没有分封天下,虽然到最后还是有割地局面,可是至少位中国缔造了几个盛世局面,后来宋朝跟外族竞争,反倒惹火蒙古外族得崛起,到得明朝朱元璋乾脆来个大屠杀,依然避免不了四王爷的后著,清朝时,终于避免这种局面,谁知武器竟输外族西方,又被分地,直到民国,大臣又是分封天下,造成军阀乱政的局面。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