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牧歌———读泰戈尔散文诗《我一无所求》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2-9-16 18: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一无所求/泰戈尔
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我沉静地站立着。
我没有说出一个字。那是藏起的鸟儿在密叶中歌唱。芒果树在村径上撒着繁花,蜜蜂一只一只地嗡嗡飞来。池塘边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你把罐儿放在膝上挤着牛奶。我提着空桶站立着。
我没有走近你。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搂在腰上,女人们从河边走来。你的钏镯丁当,乳沫溢出罐沿。晨光渐逝而我没有走近你。
好几年前,三月风吹的一天,春天倦慵地低语,芒果花落在地上。浪花掠过渡头阶沿上的铜瓶。我想着三月风吹的这一天,我不知道为什么。
【读与评】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这位印度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在他近七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尤以诗歌著称。本诗出自他五十岁时结集出版的《吉檀迦利》,正是这部诗集的巨大影响,使他成为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诗集的名字“吉檀迦利”原意是“献诗”的意思。这些诗到底是献给谁的呢?出生在佛国的泰戈尔自然是把它献给“神”。而且他认为这“神”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存在于一切自然中,存在于最贫贱的人们之间。基于这样的泛爱观,即使最普通最平凡的生活,在他的诗中都被赋与了牧歌式的迷梦色彩。《我一无所求》就集中反映了他的这一创作思想。
诗人一开篇就吟出心曲———“我一无所求”。为何“我一无所求”呢?因为“我”已经拥有,拥有了最凡俗也是最宝贵的生活。高大的榕树,开满繁花的芒果树,曲折的村径,清澈的池塘,多么原始而又美丽的乡村风光!汩汩的流水声,女人钏镯的叮当声,蜜蜂的嗡嗡声,鸟儿的歌唱声,朝拜者的颂经声,庙里的锣声,构成了一曲最质朴最自然的天籁之音。挤奶,汲水,赶牛群,颂经文,多么勤劳的邻里乡亲!多么简单却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
诗人选取了乡村早晨的特定时刻,由静而动,由近而远地绘出了一幅恬淡、宁静、原始而有生机的田园牧歌式的画卷。最有趣的是,诗人自己也身处这幅画卷中,而且是诗中一个最独特的意象。说其独特,是因为诗中的“我”始终站立着,静止着,这是外部形态上的意象特征,同时也是解读诗人内心世界的关键。这种静立,可以理解为,诗人沉浸其中,在享受这美好的晨光,享受这田园的生活,这是诗的表象,亦即浅层意境。但是,诗人的情感、思想却始终在奔涌着、流动着。
第一诗节中,在黎明时分,一切都还似醒未醒之时,诗人已和妻子来到林边榕树下,妻子在挤奶,而诗人“沉静地站立着”,这个沉静,绝不可能是诗人睡眼朦胧,因为他的眼睛,正在欣赏大自然,此刻仿佛美人一般似睡似醒的姿容。同时,他也在欣赏着他的妻子——“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的妻子,在一片倦懒的晨光中,这个勤劳的女人,显得如此美丽。第二诗节,诗人仍在静立着,这时的大自然,已经醒来,展示出她的千姿百态和无限生机。人类也不甘示弱,一天的活动由颂经开始,这种朝拜者心灵的赞歌,与鸟儿的歌唱、蜜蜂的嗡嗡一样动听,也许听到诗人的耳中,后一种更为动听吧。诗人的妻子,此时已经挤了很多的牛奶,要把罐儿放在膝上了。心灵的洗礼可以诉之以宗教信仰,也可以行之于劳动。劳动不仅能锻炼人的体格、意志,同时还能净化人的心灵。第三诗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亮了,早祷结束了,赶牛呀、汲水呀,这些琐碎日常的活动开始了。牛蹄扬起的街尘,占据了本属于薄雾的空间,女人们的钏镯声取代了鸟鸣,人类的活动在天地间突显出来。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发生在短短的一瞬间,就是挤一罐儿牛奶的功夫。诗人看到了妻子的奶罐儿已经挤满了,“乳沫溢出罐沿”了,可是他却仍静立着,沉浸在眼前的景象和自己的心灵活动中。
他观赏,倾听,感悟。他观赏到大自然与人类的活动,它们是如此地和谐;他倾听着天籁与人籁的合奏,它们是如此的富有生机;他感悟了那古老的禅语: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他立于自己描绘的画面中,心灵却在一定的距离之外,这个审美的距离是诗人有意拉开的,他在观照个人的生活,生活是如此的和谐美满;同时也在观照大众的生活,生活是如此的纯朴自然。他在赞美大自然,同时也在赞美人类。这种赞美自处于他的心灵深处,没有一丝雕琢的痕迹。
诗人虽然在形式上,用了“我”向“你”倾诉的对话样式,“我我你你”遍布全诗,但是,这决不仅仅是在向亲密的爱人倾诉,同时也是在向大自然倾诉,向他的人民倾诉,向他心中最高的神祗在倾诉。正因为如此,这首爱的牧歌才如此动听,如此撼动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