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共识,能否以儒家统一观为前提?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2-9-16 18: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介儒家的“统一观”
由于海峡两岸一部分人的无知,一部分人的恶意炒作,两岸共识再次被挑战。
《人民日报》发表国台办的观点:
“希望两岸青年在交流合作中增进了解,不断深化对两岸关系的正确认知,融洽民族感情,两岸同胞要高度警惕。http://t.cn/R4jqoSl”。
我同意这个“警惕”,只是要把警惕对象从“台湾某些势力”扩展到“任何人”。
因为,挑拨民众感情等行径,不管哪儿的势力,都需要警惕!
我站在儒家理念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观”做个简介,希望能重拾“民族共识”。
1、“大”一统,孔子修《春秋》,第一句话就是“元年春王正月”,这是鲁国的史书,但孔子坚持采用“王历”。
西周青铜器铭文,都是王历,都是“王X月”。东周诸侯嚣张,普遍出现“X(诸侯)正月”之类。孔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必须按照“正统”来纪年。这就奠定了中国历代正史的一个传统:只有一个“正统”。分裂者的纪年不被承认。而一些怀念前朝的,也故意沿袭前朝纪年,如清末的反清派继续沿用明朝纪年。
“王年”制度,与《春秋》“辨尊卑,别嫡庶”的主张结合,形成儒家的“正统”思想,就是什么时候都只有一个“正统”。这就是儒家的“大一统”。它是“民族共识”的起点。
2、中国古代的统一,共出现过三种途径。(1)汤武革命。武王“柔远能迩”,行仁政而天下归心。“柔远能迩”是古代中国评价执政者品行与能力的尺子:让远方人民羡慕,希望移民过来投资过来,希望你去统一他们;本地人不移民,认可你的统治。用于地方政府,就是你的外来投资者外来定居者,与移民 要求自治者,是怎样比例。
(2)武力征服,屠杀,威慑。如秦,如成吉思汗、满清。
暴政不合法,项羽、刘邦、陈胜都认为枪杆子来的天下人人都可以再抢,汉景帝的大臣辕固生的辩论更精彩。
(3)谎言承诺。骗得支持,然后自己独裁。如刘邦欺骗韩英彭三大主力,朱元璋欺骗刘徐等功臣,李闯王“不纳粮”欺骗饥民,“太平天国”的美好蓝图欺骗--
3、三种统一,儒家最认可第一种。同时,认可“逆取顺守”,就是你不是靠仁政得天下。但统一之后能行仁政,顺应民意、得到民意的追认,如唐太宗之类。
4、权力应该以民意为转移,实现交接。没有永恒的执政党(天命靡常),唯民是听。失去民意,就得让位。
孟子:“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孔子没有指责“独立自治”的泰山妇人,因为他知道该指责的是“苛政猛于虎”。不能“柔远能迩”岂能责怪小民“叛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