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专家”漫天飞  网上美容爆料能亲信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2-9-16 18: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上“美容达人”常常在博客、微博中“爆料”一些化妆品和保养的“内幕”,诸如“大牌化妆品含防腐剂”“化妆品中毁容成分”等,动辄引起上千条转发,一片恐慌。近日,加V的新浪微博“保养达人SAM老师”发微博说化妆品中的7大毁容成分:酒精、水杨酸、果酸、汞、砷、铅、镉,又引起了广泛关注。短短不到140字,将化妆品里的化学成分解读地“罪恶滔天”,如此轻率的态度除了搏人眼球的功效外,对于消费者的误导可真不小!很多人一看是加V的微博,马上就信了,开始检讨自己使用的化妆品。其实这些内容里面里省略了许多细节,而重要细节的缺失不但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恐慌,对于化妆品来说,也着实冤枉。
“达人专家”漫天飞 网上美容爆料能亲信吗?
文/本报记者 张睿璇
事件:
保养达人的微博原文:【七大毁容X化妆品成分】1.酒精:使皮肤干燥失水、破坏角质蛋白、使肌肤敏感;2.水杨酸:破坏角质层、降低肌肤防御力、致过敏红斑;3.果酸:使皮肤变薄敏感,早上用使皮肤变黑;4.汞:伤害肝肾脾;5.砷:皮炎、色素沉淀、致皮肤癌;6.铅:伤害造血、生殖系统;7.镉:诱发心脏病、伤害骨组织。

误导一:谈“化学”色变 你大可不必古埃及人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在皇朝贵族的护肤和美容上使用了动植物油脂、矿物油和植物花朵。自7世纪到12世纪,阿拉伯国家在化妆品生产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发明了用蒸馏法加工植物花朵,大大提高了香精油的产量和质量,这些都是“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的和合成的。“天然”表示的是来源,并不代表没有人为处理或自然发酵过程。而成分的安全性,与其来源是否天然,并没有必然联系,网络上以偏概全的草率结论很容易导致消费者的恐慌。往脸上抹的东西人们总是慎之又慎,很多人误以为“纯天然”最好,天然的就无害,化学的就有害。其实,“化学”并不是与“天然”有对应关系的一个词,“化学物质”只是化学中对物质的一种称呼。所有物质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100%纯天然”、“无化学成分添加”类似的宣传语在各品牌的化妆品宣传中极其常见。中消协日前发布了《美白类美容护肤产品消费指引》,澄清了消费者对护肤品的诸多误解,指出宣称纯天然植物化妆品只是商家的一种宣传噱头,纯天然植物化妆品不可信。

误导二:汞、砷、铅、镉国家禁用不是化妆品成分
保养达人在微博中列出了汞、砷、铅、镉对皮肤的危害,这让许多人误以为这些重金属也是化妆品的组成成分,其实只要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就可以得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汞、砷、铅、镉以及这些物质的化合物作为化妆品组分。在《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详细列出了禁用物质清单,共421种,其中金属和非金属有16种。然而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化妆品有可能被汞、砷、铅等污染,如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矿物性原料不纯,含有重金属的氧化物或盐类物质的情况发生,因此对于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化妆品卫生规范》还规定了总量限值。例如:化妆品中有毒物质限量,常见污染物中汞限量在1mg/kg,铅在40mg/kg,砷在10mg/kg。所以说汞、砷、铅、镉作为化妆品禁用成分,是不应该出现在合格化妆品的成分列表中,也就谈不上是“毁容”的化妆品成分了。以大家日常彩妆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粉饼为例,其主要成分包括基质原料和色素,所谓基质原料就是粉料,在慈禧太后那个年代,人们使用的是铅粉,也就是氧化铅,这种粉呈白色,有遮盖瑕疵的作用。但现在由于铅已经是禁用成分,使用更多的是钛白粉(二氧化钛)、锌白粉(氧化锌)等。而为了让粉饼呈现肉色,就要在其中添加色素,也就是着色剂,比如氧化铁。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粉饼类和唇膏类化妆品时要只要选择正规厂家产品,一般不会有问题。

误导三:水杨酸、果酸、酒精 浓度不高怎会毁容?水杨酸和果酸被广泛应用在化妆品中,在《化妆品卫生规范》里都有明确的使用限制,包括浓度和最低pH值。水杨酸作为皮肤调理剂可以安全地去除角质,特别是毛孔内壁老化角质,同时其抗炎效果还能被用于治疗寻常痤疮,合理使用也不会引起刺激。它也不会带来遗传毒性,同时既不具有光敏性也不具有光毒性。果酸属于α-羟基酸,来自牛奶的乳酸、苹果里的苹果酸、柠檬中的柠檬酸等都属于果酸。虽然现在大部分用于护肤品的果酸都是化学合成的,以甘醇酸、乳酸为多,但是它们和天然来源的果酸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果酸具有保湿、去除角质、抗炎的作用,还具有增加表皮厚度,诱导真皮层透明质酸和胶原表达的作用。至于达人微博中提到的“早上用使果酸皮肤变黑”是因为果酸会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但是这种敏感性是可逆的,可以通过加强防晒来进行防护。
化妆品中的酒精的能够促使化妆品中活性成分的溶解和透过皮肤,使肌肤产生清爽、控油的感觉。但是酒精的高渗透性和挥发性,确实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有可能引起炎症,同时酒精在挥发时也会带走皮肤表面的水分,造成皮肤干燥。化妆品中的酒精浓度通常并不高,从2010年10月1日起,《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要求我国化妆品包装上必须标明所有成分,并且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需按降序排列。如果消费者担心化妆品成份是知否添加了更多比例的酒精,可以仔细留意外包装上的在化妆品成分表。

误导四:纯天然DIY护肤品 别忙涂上脸
坊间流传不少DIY美容护肤品妙招,什么贴黄瓜、涂芦荟、敷酸奶;再就是小苏打去黑头、白醋洗头去头屑;电视上时尚美容达人也天天给大伙介绍牛奶混珍珠粉、蜂蜜拌鸡蛋清的经验。更有甚者,号称检测化学物质,拿清水测乳液、拿火烧面霜……一时间真是神人辈出、无奇不有。消费者被搞蒙了头脑,是不是化学物质全是有害的,不安全的?那些蔬菜瓜果蜂蜜米醋才是“纯天然无伤害”。其实所有物质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大家贴在脸上的黄瓜片,也不过就是水、维生素等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罢了,而使用这些未经处理的鸡蛋清、牛奶、酸奶等材料DIY的面膜,无异于用脸培养微生物。
由于绝大多数化妆品的包装是敞口、非真空的,开封后细菌自然就会随着空气流通与产品有了接触,而化妆品原料如油脂、氨基酸等,本身就是微生物绝好的养料。如果没有在产品中添加防腐剂以抑制细菌繁殖,化妆品在开封后很快就将充斥着无数细菌及其代谢物,它们必然会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适量的防腐剂虽然可能令少数人过敏,但避免了全体消费者受到细菌的侵害。不可否认防腐剂与香料可能导致过敏,但又有多少消费者清楚“植物萃取”也是过敏主要来源?万万不可一味拒绝防腐剂与香料,却被“天然、植物”等字眼所迷惑,意识不到其中隐藏着的危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