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唐太宗杀人:可是疑心作的怪?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2-9-16 18: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是一个比较贤明的封建君主,不过,唐太宗的这种贤明毕竟是相对的,和有些封建君主比,唐太宗固然显得勇于纳谏、显得爱重人才、显得关注民生,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巩固自己的地位,唐太宗照样会无辜杀人。
贞观初年,唐太宗刚刚走上皇帝岗位不久,首都长安的天空,白天经常看到太白星出现。主管天文的太史官认为,这是女人主政的征兆,而民间的谣传就更厉害了,有鼻子有眼的,说有一个姓武的女人要当皇帝,对此,唐太宗很忌讳,一直耿耿于怀。有一次,唐太宗宴请武官,酒桌上行酒令,要求每个人说出自己的小名。左武卫将军李君羡称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唐太宗听后,不仅一愣,继而大笑道:“什么样的女人,能这么勇猛!”
唐太宗为什么“一愣”?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是李君羡的小名“五娘子”是个女人的称谓;二是“五”谐音“武”,同时,李君羡的封邑及属县都有个“武”字,这些恰巧都符合谶言所预示的要当皇帝的那个人的条件,李君羡也就自然地和唐太宗假想的潜在篡权者对上了号,这无疑使唐太宗感到吃惊。不难想象,在这之前,根据谶言的描述,唐太宗一定费心思猜测过不少人,这些人,我估计论资历、条件应该都是颇具实力的,李君羡好像排不上号。唐太宗吃惊的“一愣”,当是他这种心理反应的外露。
那么,“一愣”之后,唐太宗为什么又谈笑风生,显得若无其事呢?这正是唐太宗的心机,至于这种心机包藏着什么用心,我们虽然不能完全猜测到,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从那时候起,李君羡的倒霉运开始了。原先唐太宗怎么瞅怎么可爱的李君羡,现在是怎么瞅怎么不顺眼,一想起他,唐太宗就难受,一看到他,唐太宗就反感。
叫自己如此难受、反感的人,该怎么处理呢?唐太宗似乎陷入了两难。不杀吧,谶言那东西虽不可全信,却也不能不信:这样的人不杀掉,无异于放在身边的一颗炸弹,随时都可能引爆。杀吧,理由却不充分:谶言所说的,毕竟是没有根据的假设,以这样的理由杀人怎么能站住脚?对于在“宣武门之变”杀死兄长,刚刚取得皇位的唐太宗来说,舆论、名声是他处理问题首要的考虑,他不会硬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唐太宗为了怎么处理李君羡犯难的时候,有御史报告说,李君羡和一个叫员道信的妖人相勾结,欲谋不轨。啥叫欲谋不轨?就是篡权。于是,唐太宗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李君羡杀掉,顺理成章地除掉了这块心病。
李君羡的死,冤不冤?我以为,如果他真犯了欲谋不轨的罪,一点儿都不冤。问题的关键是,李君羡真的犯了欲谋不轨的罪吗?从后来武则天给李君羡平反的事实看,这一切纯系子虚乌有,李君羡确实冤。那么,既然李君羡冤,说李君羡欲谋不轨——御史的报告呈送的这么是时候——这起冤案,又是谁“策划”的?联系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我认为,李君羡曾经一直受到唐太宗的重用,御史想诬陷他,唐太宗不点头,他们没这个胆儿;即便有这个胆儿,唐太宗也不一定轻易地信。所以,唐太宗的授意、御史的捏造——君臣共演的“双簧”,当是李君羡被杀的全部事实真相。李君羡的冤情,之所以到了武则天当政的时候,他的家人才敢提出平反的要求,这一点,当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