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平暗讽冯小刚像范进中举?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2-9-16 18: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小纲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票房破6亿,他自称很“圆满”。而张艺谋电影的投资人、新画面总裁张伟平却另有看法。日前他接受采访坦言简单比拼票房没有意义,更直陈“不管谁创造多高的票房,都没必要大惊小怪,更没必要‘范进中举’”。(8月19日《新京报》)
http://img1.gtimg.com/ent/pics/hv1/40/170/603/39253465.jpg
张伟平和张艺谋(资料图)
张伟平首先对冯小纲直奔票房的宣传炒作方式不以为然。他说,电影我还没有看,不过我觉得“大地震”的宣传弄得挺热闹的,冯小刚满世界的吆喝,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都快说吐了,像只“鸡”一样。不就是为了那点票房嘛,把命搭上我觉得不值。如果没有前面的1,后面就是再多的0,我认为也没有意义,这个道理地球上的人都知道。冯小刚就是一边抹着泪,一边挣钱。“我觉得不管谁创造多高的票房,都没必要大惊小怪,更没必要‘范进中举’”。
在《山楂树》即将上映的当口,张伟平出来发表的上述言论,显然与冯小纲当初推出《大地震》时的观念与策略迥然不同。冯小刚采用雷霆万钧的凌厉宣传攻势,推出全球最大银幕、万人同看一场电影、开通个人微博等新奇手法就足以引爆眼球,何况老冯又那么善于制造话题,什么“孤独求败”、“票房必破5亿”、“是人都会哭”甚至“婊子的行业”等雷语频出,无所不用其极,引发的舆论高潮有如排山倒海之势,一时间盘踞垄断了各大媒体的娱乐头条。全方位的宣传炒作攻势为《大地震》直接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勿庸置疑的。如果按照《广告学》投入产出法则推算,这些炒作手段所产生的绩效在整个票房收益中应该占有可观的比例。
但对于同行的成功范例,张伟平并不看好。同时他对炒作票房的某些做法颇有微词。比如他说:现在只要一说到电影,就说你预测下票房吧。把每个制片人和导演当成大师了。你得先预测票房,你预测对了,你可以说牛;你要是预测不对,你就弄得臊眉搭眼了,但是说少了,那不就成自己挤兑自己吗?所以这次再让我预测票房,我说我拍的不是商业片,而且我觉得每次都出来预测票房,挺没劲的事情。这次咱换招了,可以让你先看货,看完货之后,再谈票房。这样我觉得更尊重消费者。
看来张伟平不屑于冯小纲的“范进中举”,不愿落入靠炒作博票房的老套路。但是他对《山楂树》的雄心犹存,敢于让观众“先看货,再谈票房”。而这样一来,同样会把观众的胃口吊得老高。尤其张艺谋在影坛长期形成的固有地位和影响力,这部影片虽然与《大地震》PK结果如何难以预料,但是肯定同样会掀起一场喧然大波,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另当别论。
有意思的是,张伟平对冯小纲“中国没有大师”的观点也给予了反击,“我觉得有没有大师不是他说了算的,他也没有这个资格说这种话,要看我们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感受。”那么何为大师呢?张伟平如是描述:大师,应该是公众认可的一个荣誉。我认为是有大师的。这些大师是为中国电影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第一,是有享誉中外的好的作品;第二,影响力应该遍布全世界;第三,应该是有卓越贡献的,这就是大师。所以不能说冯小刚说没大师,中国就没大师了。(你觉得是谁?)这个我想大家心里都明白。
当然明白,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用张伟平的话说张艺谋光是去奥斯卡“都有点麻木了”,而冯小纲迄今再牛也还主要是在本土蹦达。但是否大师其实不要紧,关键还是影片在市场与百姓心目中的份量。张艺谋、冯小纲保持一些差异化未尝不是好事,而目前对他们的艺术生命下结论尚嫌过早。真正迎来煮酒论英雄的光辉时刻,还需要包括他们在内的广大电影人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