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山区几十年来那些吓死人不偿命的恐怖故事(闽北鬼事整理版)

[复制链接]
查看98 | 回复98 | 2021-1-8 0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原帖,闽北鬼事(说一说福建北部一个小山村儿时的故事)。自2014年7月24日开贴以来,短短两月已经更完二十余万字,但由于是第一次在鬼话发帖,可谓经验不足,再加上一直以来都是手机更帖,因此难免有有许多错字别字夹杂其中,对于我这样追求完美的人来说,确实比较难以忍受,再此重开一贴。希望新老朋友们多多支持,帮忙顶顶。大家的热情支持,会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另外,开贴以来,已经陆续发现在天涯以外的许多网站,有对本贴的盗版剽窃行为,在此再次声明:本贴及其闽北鬼事(说一说福建北部一个小山村儿时的故事)所有署名仙樓鬼影的文章,均系作者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阴森古镇之八仙桌———— 百度上八仙桌是这样定义的: 八仙桌,指桌面四边长度相等的、桌面较宽的方桌,大方桌四边,每边可坐二人,四边围坐八人(犹如八仙),故民间雅称八仙桌。————————————————————————其实,我所知道的,八仙桌最早应该在五代十国时候出现。如今在一些大型博物馆里能见到的最早的八仙桌都在辽金时期。(我2012年在北京一个民俗博物馆见过),无论从款式,做工 用料。在明清时期达到极致。尤其以苏州木匠制做的八仙桌最为出名。清代一直到民国,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家中。堂前无一例外都会摆放一张八仙桌。用途广泛,可以是一家人平时吃饭的饭桌,也可以是平时打牌的牌桌。摆上香烛祭品,就是一张供桌了。其实,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奶奶家的那张古朴的八仙桌,更多时候,是我写字做作业的写字桌。——————————————————————在古镇平南街,就发生过一个和八仙桌有关的故事,由于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太过久远。这是两个月以来,我给大家讲述的故事中,年代最早的,甚至我会觉得,这事应该比大姑婆抗日战争时期,从江苏逃难到闽北还要早一些。也是因为这原因,我只能大概的和朋友们讲这故事。因为没有人知道当时的具体情节。就算有了解详情的那么几个老人,也早已乘鹤西去了。——————————————————————民国早起,古镇平南街有个地主。有一次在他佃农家里发现一张八仙桌,这八仙桌被遗弃在佃农家的杂物间里,虽然满是灰尘。但这地主从八仙桌考究的做工,用料上,一眼就看出这是好东西。虽然佃农再三劝说,并声称这桌子很邪门,他从别人家花了几个铜板买来,只用了几天,就不敢再用了。因为每到夜深人静。这诡异的桌子就会发出推牌九,掷骰子的声音。有时候还能听到好几个人在说话,吵架。但由于是花了钱买的,虽然那几个铜板的价格几乎是白捡的一样。但依然不舍得扔。但也不敢再使用。——————————————————————————地主觉得,这佃农只是想多要点钱。最终这八仙桌还是被地主搬回了家。佃农也免去了整整三年的租粮。双方可谓皆大欢喜。————————————————————————————地主也是太喜欢这桌子了。放在睡觉的卧房正中间。一连几天,和地主同房的大老婆晚上总睡不好。经常半夜被桌子发出的各种奇怪声响吓醒。叫醒她男人,声音又没有了。但地主婆却常常因此迷糊到天亮。然后一整天都精神恍惚。转眼已是八月十五,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月圆人团圆,地主在省城读书的儿子也回来了。一家人酒足饭饱,赏月到深夜,便各自回房安歇。只是冥冥中已经注定这个月圆之夜,不会是一个平静的月夜。————————————————————————————半梦半醒之间,地主忽然听到她老婆的笑声,还有几个男人的说话声,掷骰子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卧室中间那张八仙桌上,他老婆正和三个留着长辫子。穿着马褂长衫的男人在玩牌。还不时发出笑声。这地主大声惊叫起来。几个佣人和他大儿子闻声跑进来。屋子里烛台都被点亮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到,地主婆一个人很安静的趴在八仙桌上。安静到没有呼吸。没有心跳。没有体温。身体都已经僵硬。——————————————————————————————当时关于这张八仙桌给地主家带来的这个灾难,是有很合理,但不科学的说法的。据说这八仙桌以前是一个赌徒家的。有一次因为输了很多钱。这赌徒怀疑其中一个出千使诈。当场用斧子砍掉了那人脑袋。自此以后,这八仙桌就几经易手。最终被地主带回了家。也带走了他老婆的生命。也许,这八仙桌就是缺一场牌局,三缺一,一定会有一个人要被这桌子带走。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是地主老婆被带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阴森古镇之断魂香————这是一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闽北古镇,由于地处闽北最北部,自古有福建北大门之称。为中原入闽第一镇。也正是基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小镇的人口构成非常复杂和多原化。有土生土长的原住民,有中原几次大迁移的汉人和当地人形成的,独特的客家人。——————————————————镇子大约有几千户近万人口,有一条发源于仙霞山脉的崇南溪穿镇而过,在镇西南的群山峻岭间,盘绕了一个巨大的S形之后。继续奔腾南下,最终汇入闽江源的分流剑溪。——————————————————崇南溪穿镇而过,古镇也因此被分为镇西和镇东两部分隔溪相望。在镇东镇西之间有一座全木结构的风雨廊桥。建于明末清初,镇东桥头处立有一石碑,虽经数百年的风霜雨雪,石碑上“崇南风雨桥”五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辨。——————————————————前些年,在风雨桥下游几十米处,又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的崇南大桥。可以通行各种机动车辆和行人。于是,这风雨廊桥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崇南溪两岸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聊天场所。——————————————————在风雨桥东一颗大樟树下,有户刘姓人家,如果翻阅古镇的刘姓族谱,就会发现,刘姓祖先早在南宋时期,就因为躲避中原战乱,分别从河南山西一带,一路南下,最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逃往浙江丽水青田一带。另一部分进入福建境内,也就是闽北这一带。由此算来,也有近一千年的历史。几乎和千年古镇的形成年代完全一致。因此,刘姓是古镇的最大姓,人口众多。————————————————————这户刘姓人家有六口人,户主是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妻,上面还有两个六十几岁的父母,以及两个男孩子,一个十一岁,一个七岁,古镇的第一个故事~断魂香,就发生在这户刘姓人家。——————————————————有一年秋天,这户人家的大儿子刘涛和小儿子刘海,吃过晚饭,在风雨桥上玩耍,不知不觉就到了风雨桥西,顺着崇南溪畔的防洪堤下的土路,又走了百十米,哥哥刘涛突然对弟弟说,不要踢那路边的草香!原来,在土路的一侧,每隔数十米,就插有一大把还在燃烧冒烟的香。这刘海才七岁,也是太顽皮,哥哥刘涛发现,并制止他的时候。路边已经被他踢倒了好几把香。虽然只有十一岁,但刘涛已经懂得,这沿途一路插着的香,是镇子里人家做回煞(头七)时候,指引死者亡魂回家的路标,从坟头开始一路插到死者家门口。——————————————————知道这事如果被父母知道,兄弟俩都可能要挨揍。于是哥哥拉着弟弟就往回走,还没走多远,弟弟忽然说,哥,我后面好像有人拽我衣服!哥哥回头一看,吓了一大跳!虽然他并没有看到弟弟身后有人,但弟弟衣服居然真的就像被人拽住似的,衣角笔直的向身后伸出去有十几厘米!————————————————————哥哥也很害怕,拉着弟弟就跑!刚从风雨桥西跑到桥东,还没来得及踹口气,弟弟忽然大哭着说:哥!我跑不动了!有人骑在我身上!哥哥再次转身一看,这一次,他看到了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恐怖一幕!一个穿着好多层崭新衣服的满脸皱纹的老婆婆,正骑在他弟弟身上!那衣服崭新到似乎都没有一点皱摺!就像贴在身上,而不是穿在身上一样!这老婆婆忽然张嘴一笑!露出了黑乎乎的,没有一颗牙齿的口腔!这一笑,哥哥再也没顾上弟弟,疯了一样就往桥东大樟树的家里跑!——————————————————等到哥哥和爸爸妈妈一起从家里跑出来,赶到桥头的时候,可怜这弟弟已经脸朝下趴在地上不会动弹了!——————————————当晚十点多,在古镇的卫生院,七岁的刘海就停止了呼吸!这件诡异的事件很快在古镇迅速传开!原本是指引亡灵回家的指路香,最终却成为一个七岁孩子的断魂香!这个故事再次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不信鬼神。但我们一定要对逝者保有起码的敬畏和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阴森古镇之供销社————六零,七零,八零年代出生的朋友们,对供销社这三个字应该都不会陌生。这是社会主义体制下,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很有特色的供与销最完美的结合。从六十到九十年代,供销社从兴盛走到没落,直到最终的退出经济市场。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光景,但却留给了人们太多太多美好又或是心酸的过往。这个全民所有制的铁饭碗,也曾经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轨迹。虽然几十年的光阴一转而逝。但在我人生很长的一个时期里,这供销社与我,和我的家庭一直都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父母那时候都在供销社工作,我父亲供销社主任(有的地方也叫指导员,属于一把手吧?),母亲在供销社的商店(那时候叫门市部)里卖布,小时候对母亲卖的布非常感兴趣,印象里那些各种颜色,各种材质的布料,都是中间插一块薄木板,然后由里到外卷成一捆捆。人们来买布的时候,我母亲就会把整捆的布料一圈圈往后翻,大木柜台向里一侧的边缘,都会有刻度直接刻在上面。把布贴在刻度上一丈量。然后一折一剪子划拉过去,吱溜一声,一块整齐完整的布料,就到了人们手中。虽然那时候 我父母都在供销社工作,我人生成长中,很长的一段历程也一直与此密切相关,但今天讲的这故事,却是发生在古镇九十年代中期,也就是供销社彻底退出人们生活的最后那几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镇的镇中心,有一座破旧的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大约几百平米左右的老房子,这就是古镇的供销社,更准确的说,就是镇里人们茶米油盐的采购场所,相当于现在都市里的大型超市。就当时那年代而言,我觉得我的形容还是比较合理贴切的。虽然我也明白,那时候人们购物的心情是割肉的心疼。不是生活必须品,一般都不会买,或买得很少。不像现在的人们,一进超市半天才出来,大包小包,肩背手提的。就好像里面所有物品都是免费的。当然,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社会进步了,人们生活水平上去了。向小康昂首阔步前进了(这句话,我说得很心虚,有做贼怕被逮的感觉。因为我不属于这部分,吃了午饭,就不知道晚饭会在哪里)。那时候人们在供销社买东西,和物品是没有直接接触的。通常你看好,营业员在从玻璃柜台里给拿出来,玻璃柜台就是人和物无法逾越的一道屏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古镇的供销社一共有三个营业员,一个四十左右的,古镇本地的中年男子,叫老徐,还有一个二十几岁的叫小李的姑娘,另外一个虽然也在这三人编制里面,但身体一直有病。几乎一年也看不到他来几次。但依然可以每个月领到九十多元的标准工资。这在九十年代,也算是中等工资水平了。我真的不是说这人在不劳而获。我只是想说,供销社真的最大程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又离题了,朋友们小皮鞭抽起来。因为这人的常年卧病在家。所以说,古镇的供销社实际只有老徐和小李 ,一男一女,一老一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擦擦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徐因为是古镇本地人,所以下午五点多供销社关门打烊,他就骑着那辆破旧的二八飞鸽,回到几里之外的溪源村家里,因为是退伍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军人,所以虽然是只要一踩动,每个部件都会呻吟的破自行车。他也能骑出嘉陵125般拉风的感觉。所以说,许多时候,心态真的能决定一个人的快乐与否。老徐每晚回家,几百平米上下两层偌大的房子,就剩下小李一个人,虽然是一个县城吃商品粮的城镇居民。一个单身女孩,但也不像现在一般姑娘的矫情。到这古镇供销社只有大半年,但因为热情踏实能干。古镇男女老少都很喜欢这个城里来的姑娘,有些镇里的毛头小伙,也喜欢没事就到店里去转转,有时候打两斤酱油,非得半斤半斤去打,两斤酱油,却足足去了四次供销社,只为多和小李搭句话,扯扯淡,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但正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终究小李后来还是嫁回了城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知道是到古镇供销社多久以后的一天晚上,小李迷糊中听到隔壁房间有异样的响动。她是睡在二楼好几个房间中一个窗户靠街的房间。她隔壁的房间是上锁,里面就一些装着货物的纸箱,还有一张只有床架子和床板的简易木板床。因为是供销社,平时老鼠也不少,小李并没太留意,用手敲敲墙板 想吓唬吓唬老鼠,果然,隔壁房间立刻安静了下来。她转了个身,继续睡觉。就在这时。她听到隔壁传来彭彭彭三声,似乎也是敲墙板的声音。这下她可睡不着了,坐在了床头,把耳朵贴在木板墙,仔细听着隔壁的动静,又过了一会,她听到那房间的木板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就像似乎有人起床一样,然后有穿鞋的声音。这下小李开始好怕了,到古镇供销社大半年了,天天住店里。这深夜的隔壁房间如此怪异的响动。还是第一次听到。把被子紧紧裹住身体。小李不由得已经开始战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