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鱼我所欲也》的来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08-8-27 16: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结合古今往来志士仁人的感人事迹,谈谈你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按照点名观点,列举事迹,略作分析,照应开头的过程来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8-27 16: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特色,主旨,内容思想[编辑本段]:《孟子语录》(以下简称《孟》)是一篇传统的语文教材,也是《孟子》一书中的代表篇章之一。但是,不仅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误把“舍生取义”当作《孟》文的中心论点,而且不少教参和新编教材也多有此误。其实,“舍生取义”既不能统摄《孟》文本身的结构和材料,也不能与《孟子》全书,尤其是《告子》全篇的思想内容相吻合。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261章.《孟》文本身的结构和材料所揭示的中心论点应当是: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贤者能勿丧耳”。如果把《孟》文分成三段来分析,是不难说明这一观点的。 第一段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8-27 16: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8-27 16: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骗别人帮你写作文吧?呵呵老教参认为“舍生取义”为主旨。新教参认为:人人都有“本心”,应该保有“本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