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貌似是“得一锦鲤 放之于溪”……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12-2-14 08: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看到过一句话,大概是“得一锦鲤放之于溪”一类的貌似是老子还是哪个子说的意思好像是获得了一只锦鲤因为太宝贵不舍得占有于是把它放生哪位知道告知一下吧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2-14 08: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考证,周宣王之弟姬友曾受封于郑地浦源,后世子孙郑氏常年伴锦鲤于溪旁,一直到北宋年间,郑氏一族始终进士辈出,达官不穷,此时溪中之鲤以丹顶居多。而自郑尚公之后,浦源郑氏却鲜有达官出现,但此处的士绅商甲却是富可敌国。奇特的是,浦源溪中的锦鲤也由一池丹顶逐渐演变为多条黄金。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浦源人依然以善于经商而名传全国,富户层出,经年不衰。因此,浦源郑氏对代代相传的风水锦鲤格外尊崇,不管有人出多高的价格都绝不出卖。送锦鲤的风潮愈演愈烈,在家中、店堂摆放一池锦鲤也渐渐成为一种似乎并无理由的流行时尚。而随着这种时尚的继续,锦鲤的风水之意再次被人们关注。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锦鲤这种美丽、可爱风水鱼从未淡出人们的生活,哪里有它的踪迹,哪里就会得到祥瑞吉庆的美好祝福!追问不是这个。是指因为太美好的事物反而不舍得占有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2-14 08: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多数人都因生命的逝去而消失殆荆而有些人则长存世间,仿佛灵魂尚在。葛应龙就是这样的一位与世长存的人,其原因,只是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德清的一个小官,并且留下了只言片语。“县因溪而尚其清,溪亦因人而增其美。”一直被当作是德清县名的由来。而这句句子,就出自葛应龙所作的《左顾亭记》一文中。因此,一个小小的亭子,隐含着德清人文底蕴的最原始的基因密码。763年前,即大宋淳祐八年(1248年),一个三十七八岁的中年男子来到了德清,走马上任。他的官职叫“监德清正库”,相当于现在的县财政局长。他虽然不是进士出身,甚至还没有举人身份,而是一个“典贡举”这样的身份来德清当官。按县令属“七品芝麻官”的民间说法,官吏职位可谓比较小了。然而,正是这样的小官,却在德清历史上留下了大大的名望,以至于今天你在网上搜索德清县名的来历,他就是一座似乎绕不开去的大山。他来到德清后,就住在衙门为他安排的公家宿舍内,即是“库廨”。他推开这个宿舍的一扇北窗,往外望去,看到了一个亭子,亭子的匾额上写着“第一溪山”。他了解到,这亭子是有来历的。当年,这个亭子的名称原先叫“余不亭”(因乡名、溪名而得名),后来又被命名为“左顾亭”。在晋朝的时候,德清老县城乾元镇(当时叫余不)曾经是一个经济文化重镇。车骑将军孔敬康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能持古人之节,岁寒不凋,唯君一人。”这样的一位清正官员,来到德清乾元镇余不溪游玩,也当然来到了这个当时被称作“余不亭”的亭子边。在亭子边的路上,孔将军碰到了一个百姓,手里提个笼子,笼子里关着一只乌龟。有好生之德的孔将军就把这个龟买了下来并放之于溪。乌龟马上扑腾在清澈的溪水中,但仍旧四次向左回头向孔将军张望表示感谢,“左顾数四”。后来孔将军因战功官封余不亭侯,工匠在铸他的侯官印的时候,印把上的龟头都是向左看的,连铸三次官印都是如此。这不由得让孔将军回想起当年放龟之事,也令当地民众啧啧称奇。传奇当然还只是一个开端。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到了大宋宣和初年,县宰赵景东重建了余不桥和两个亭子,并命名其中一座亭为“左顾亭”,以纪念当年的孔将军放龟故事。在造亭子的同时,周边的强盗来犯,老百姓惊慌失措。这时赵老爷果断开仓放粮给百姓,建立地方武装,击败盗匪并把强盗头目擒拿归案。德清全县固若金汤。老百姓认为,这正是因为赵老爷能缅怀古人好德之风并将左顾亭重建的缘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2-14 08: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我找的那个但是非常感谢你的帮助真心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