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跨越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08: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距离2011年高考仅剩一百多天了,很多家长不知不觉进入紧张焦虑状态。其实,焦虑情绪多是由于个体对事件的高重视程度和自我低准备状态的认知之间的不和谐所导致的。“凡事预则立。”就是说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家长怎样做好充足准备,帮助孩子成功的跨越高考这个他人生的第一次挑战。
  
要知道该做什么,先要看看影响高考成功的因素有哪些,那就是:学好、考好、报好。
  
首先说“学好”。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学好主要靠老师,无论是学校还是课外辅导老师,组织充分的复习,提高考生的知识储备。在这个环节,家长能做的就是配合老师帮助孩子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很多文章都讲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紧张情绪,事实上,适度的紧张是考前的正常状态,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特别地,通过众多的咨询案例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该紧张的时候紧张起来,不同性格的孩子在备考过程中的反映是不同的。比如,活泼型的学生考前压力往往是最小的,因为他们总是很乐观的看待一些事情,对自己的实力也会有较高的估计,有时候甚至有点盲目自信。对于这样的学生,家长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减压,适当的时候甚至要加压,注意督促他们踏实学习,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每一次模拟考试,以免在考试的时候因为粗心大意失分。对于和平型的学生来说,面对考试,他们会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但这种压力一般不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些学生的问题在于惰性较强,虽然他们感受到了压力,但不知道去付诸行动,或者说不愿去行动,对于这样的学生,家长就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订立学习计划,从扭转他们的一些学习习惯入手,督促他们严格按照计划去学习。完美型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往往很高,他们的问题在于比较脆弱,遇到挫折容易灰心丧气,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不理想甚至是某道难题解不出来都可能会给他们的积极性带来巨大的打击,因此家长要帮助这样的学生树立信心,平时以正面教育、鼓励为主。对于力量型的学生,一般来说他们的好胜心强,对于考试他们往往都会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因此,这样的学生的压力往往是自加的,因而他们所感受到的压力就更大,这时候,家长就有必要帮助减压了,将压力调整到适合学生的范围内。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制订考试的目标,使学生的目标更合理,更符合这个学生当前的实力。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采用适合的方法来表达对孩子高考的关心,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有效调节。
  
其次说“考好”。有文章曾指出,良好的应考心态可以使总分提高五分之一左右。这种说法虽然无法去考证,但如果说知识储备是硬件的话,考试状态就是软件,决定着硬件的发挥程度。邓亚萍说过:在赛场上,运动员最后拼的已不是技术,而是心理、意志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很多时候,孩子对于考试的忐忑源自于对未来的迷茫,即使已经走进了考场,都不知道高考后等待自己的是什么。试想如果学生在考试前很长时间就对自己想报考的理想大学和专业都心中有数,这无疑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心理稳定性,从复习备考阶段就目标明确,不仅会使自信心增强,甚至很多同学会真正开始憧憬大学生活,因为同学们会觉得自己离理想中的大学更近了,从而获得对高考的心理优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孩子有个好的状态,首先家长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有句话说的好: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别人。
  
最后说“报好”。很多过来人都感叹,考得好不如报的好,的确,学校和专业选择对孩子的一生影响确实太大了。我们重视高考,是因为高考是我们的孩子进入主流社会的一条捷径,但是不得不承认,高考的成功只能是人生一个阶段的成功,而要追求一生的成功,就必须从选择专业前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好专业就等于好职业、好人生。因此在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前,我们建议家长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第一,是孩子适合的。所谓适合就是要符合孩子的职业兴趣、学科兴趣、还要适合孩子的个性和价值观等,这是决定将来专业学习能力和就业从业能力的关键。第二,是家长认可的。每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在心里有个期望,这个期望有时可能是自己青年时代没有达成的理想,有时候可能是对孩子过上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望,但是,很多时候,家长的愿望并不一定是孩子的愿望,要想找寻出双方的交集,不妨借助“专业选择测评”这类工具,寻求科学途径来开拓视野,了解更多专业。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常见专业就有五百多种,有哪个家长能说清自己了解的二十种专业?又有几位家长能够针对某一种专业,说出它是什么样的一门学科、主要授课内容、毕业后干什么、什么样的学校有这样的专业、和它相关的专业有哪些?只有帮助孩子尽早了解了这些信息,才能帮助孩子真正成功地跨越高考。第三,是孩子能力要允许的。一般来讲,孩子的专业能力在高中阶段之前还处在萌芽状态,但是如果能够通过专业的工具提前识别,进而加以培养,就有可能保证孩子在进入大学之前就胜人一筹,这也是确保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科学做法。第四,是社会需要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就业才有保障。作为大多数家长来说,对社会需要的人才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多的只是凭个人经验,因此,到临近高考时反而没了主意,忙着四处打听,频繁地询问孩子的想法,这只能适得其反。专家建议正确的做法是,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尽早了解信息,做到整体规划。从多年的高考咨询经验来看,我们建议在高三上学期甚至更早一些就开始为“报好”做准备,因为这时候孩子各方面状态相对稳定,而且早些树立目标,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源动力,因为目标是自己定的,那是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生活,是自己的人生方向,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这样是让孩子提前对高考进行规划,有了一个清晰地目标,对稳定情绪、提高学习源动力都是卓有成效的。
  
总之,高考是项系统的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家长、考生、老师等都有自己的任务,家长必须认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因素是自己可控的,然后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好。同时,必须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和独立意识程度越来越高,充分了解孩子,了解高考,借助科学的规划工具,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方正测评山东服务中心电话0531-87161213,欢迎高中同学和家长就学习心理和志愿填报等问题来电沟通。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