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是否会成东风废都(转载)

[复制链接]
查看14 | 回复14 | 2021-1-8 08: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堰是否会成东风废都
  

本报年终专稿《中国经济版图的变迁一个企业与一座城市的命运》之东风汽车·湖北十堰
  
  

中国经济版图的变迁实证篇
  

39岁的刘学华向记者递过来的名片背面写着两句话:“至真至诚合作,尽善尽美服务”。如果刘学华供职于一家服务公司,这两句话就没什么可供咂摸的味道;实际上,刘学华的职务是——十堰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十堰市政企共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学华说,这两句话是十堰市现任市委书记、市长赵斌面向全市推广的一个理念,“合作”与“服务”的对象,指的就是东风汽车公司。如今,这两句话被印在了十堰市不少政府官员的名片背面。
  

然而,东风汽车公司总部要迁址的消息,在不断的更新与继而不断的辟谣中已经流传了好几年。现在,蜗居秦巴深山长达33年的东风终于宣布:新东风公司总部的注册地将不再是十堰,而是武汉。
  

那么十堰,这座因东风而建、因东风而兴、因东风而名的“汽车城”,在新东风总部离去的未来日子里,还会拥有昔日的繁华吗?十堰会不会成为一座“废都”,从此走向平庸与没落?
  

“东方底特律”的诞生缘于战备需要
  

十堰人喜欢称自己的城市为“东方底特律”,与美国那座著名的汽车城相并称。十堰在国内的知名度,很大成分上正是得益于东风汽车公司。
  

在东风汽车公司的前身——第二汽车制造厂(二汽)开始建设之前,十堰地区还是少有人烟。十堰地处秦岭、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汉水上游南岸。清朝时,人们在这里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由于地处鄂西北要塞,又是陕西通河南的一块跳板,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但这里山多水少地贫,因此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很少。
  

二汽的建设,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之所以定址十堰,更多的是出于战备需要。1955年春,国家建委、一机部和汽车局指出,“二汽厂址定在武汉,从经济条件讲,城市利用率大,投资较为节省;武汉位于全国中心,产品好销好运;但从国防条件看,武汉离海岸线约800公里,工厂比较集中,万一发生战争,正处于敌人的空袭圈内。”此后,四川成都、湖南及湖北的西北部地区,都曾先后入围候选厂址的名单。
  

经过两次上马两次下马,到1965年,国家决定再次上马二汽,1969年才开始在十堰进行正式建设。
  

建城初期十堰流传“十大怪”
  

十堰市区的东南部至今仍保留着一条低矮的老街。据说,二汽开始建设前,十堰就只有这一条街,人家不足百户。
  

在东风集团内部,有一则流传甚广的小故事:当年二汽的老领导饶斌来勘察厂址地形时,曾将吉普车停在路边休息。两个当地农民走过,揪下一把草就往吉普车的前挡板下塞,一边塞一边嘟囔:“这牲口不吃草,咋还跑这么快?”故事有颇多演绎的成分,当时十堰的封闭与落后可见一斑。
  

因为当时二汽采取了包建的方式,东风的建设者可说是来自五湖四海,最多的来自当时长春的一汽,此外还有上海、南京、天津等地的技术骨干力量。东风汽车公司史志办干部左元勤是较早一批来到十堰的建设者,上海人,当时只有19岁。“那时我们都是刚从学校毕业,满怀壮志报名来十堰。从上海到这里,火车、船、卡车,各种交通工具来回换了好几趟。好几天之后,当我们精疲力尽地终于到达目的地,看到荒凉的山沟、低矮的芦席棚,有的女同学都忍不住想家,哭了起来。”
  

在二汽建设初期,建设者的生活相当艰苦。流传民间的歌谣总结了“十堰十大怪”:不分城里和城外;一条马路直通外;说它是城市,种瓜又种菜;说它是农村,工厂山沟盖;红苕叶子当白菜;拣了石头当煤卖;电话没人走得快;下雨打伞头趄外;公路有山又有海;车进十堰跳起来。
  

1969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为县级单位,隶属郧阳地区领导,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到了七十年代中期,这里还有“一条大街三栋楼,一个公园三只猴,一条马路三盏灯,一站汽车仨钟头”的说法。当时的十堰,与其说是城市,不如说是工地、工厂。
  

1975年,十堰市、二汽实行“市厂合一”。合一之后,党政名称为“中共十堰二汽委员会”,“十堰二汽革命委员会”。十堰与二汽,头一次在称谓上紧紧连在了一起。当时二汽的厂领导,直接就是十堰市的党政领导。这种政企不分的状况一直持续到1982年4月19日,中共湖北省委颁下通知,分别组成中共十堰市委员会和中共第二汽车制造厂委员会。1994年,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风给十堰“送来了东风,安上了车轮”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由“二汽”更名而来的东风汽车集团已经成长为国内行业三强,并以每年增加销售收入100亿元左右的速度迅速扩张。十堰自然也已不复当年的窘相。如今的十堰,已经发展成为拥有50万城区人口的现代化工业城市。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5%,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该市的一份宣传材料中曾经充满感慨地总结道,几乎从零开始的十堰经济之所以拥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如此惊人的速度,正是东风给十堰市的发展“送来了东风,安上了车轮”。
    
  
“东风”品牌的建立是在1975年11月18日。当时经报国务院批准后,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牌名正式命名为“东风”。据统计,目前十堰全市与东风汽车公司配套的地方工业企业多达200余家,许多企业并非归属东风汽车集团,但也都不约而同地给自己冠上了东风的名头,正是为了“好风凭借力”。
    
  
十堰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夏国玺称,东风带动起来的汽车工业,在十堰可能将是“永远的支柱产业”。“目前,汽车工业占我们城区就业人数的百分之七八十,占城区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同时占城区工业产值的百分之七八十。从这三个百分之七八十,就足可以看出汽车工业对我们十堰经济的巨大影响。”
    
  
因为东风与十堰的发展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除了经济方面的重要拉动之外,东风的影响力已经渗入了十堰的方方面面,浸透城市的骨髓血肉。
    
  
在十堰城区,多数居民不是东风的职工,就是东风的家属,要不拐弯抹角的也一定有个在东风上班的亲友。市政府的很多官员也出身东风,十堰主管工业的夏国玺副市长就是一个例证。在十堰市的人大、政协等机构,因东风的重要性,都适当增加了来自东风的代表和委员名额。
    
  
打开电视,有东风电视台;翻开报纸,有专门的东风新闻版。走在街上,路牌上能见到车城路,购物有车城商场,住宅小区有车城新村,满街跑的出租车都是东风神龙富康,宾馆的名字除了车城宾馆,还有像“车身宾馆”这样在别处都没法想像得到的古怪名字……
    
  
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到了十堰,最感到如意的就是这里的语言氛围——几乎所有的人说的都是普通话。有趣的是,因为这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尤以长春一汽来的移民居多,所以此地多数人的普通话还都带有一点东北腔。即使原本是土生土长的湖北本地人,时间长了,也都不由自主地受影响。冬天家中有暖气,也是沿袭了北方的生活习惯。在十堰住一段时间,恍惚间会有时空错位的感觉,南北文化的交融使这座城市有了一种特殊的韵味。
    
  
十堰与东风步入“蜜月期”
    
  
十堰市对东风的服务意识,这两年提高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高度。据说连东风老总苗圩都曾经表示承认,这是一段十堰与东风合作的“蜜月期”。
    
  
每个五年计划开始之前,各个县市都会制定纲要;然而十堰市的纲要题目有些与众不同,叫做《十堰市、东风公司“十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共建合作纲要》。
    
  
为了方便服务东风,三年前十堰市就专门成立了一个负责协调工作的常设机构——十堰市政企共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学华担任。政府成立了一个行政部门,专门为某企业服务,这样的机构在全国可能都是头一份儿。
    
  
刘学华说,为支持东风汽车与日产合资重组,十堰市许诺要完成十件实事,包括支持东风公司剥离辅体、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城区生活娱乐设施建设以及高速公路、机场及城区道路的修建等,争取早日打开交通瓶颈。据预计,2004年武汉至十堰的高速公路就可以全线贯通,老河口军用机场改建成军民共用的武当山机场力争年内建成营运。
    
  
“此外我们又列了38件实事,也是为新东风服务的”,刘学华说,为了感谢市政企共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他本人近期为东风付出的努力工作,东风专门写了一封给他的感谢信。虽然只是薄薄的一片信纸大小,刘学华却很珍惜,平平展展地珍藏在一个档案袋中。
    
  
在刘学华的车里,天天都搁着一本日语教材。刘学华说,市政府机关里正在组织大家学日语。“东风与日产合资重组以后,日本人来得多了,不学两句日语怎么行”,刘学华笑笑。因为日产是法国雷诺控股的,刘学华打算过一段时间还要学学法语。
    
  
东风为何决意“走出去”
    
  
十堰与东风如此亲密无间,为什么东风还是要迫不及待地向外走?
    
  
从初期就参与建设,去年刚刚退休的东风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高明祥笑说:“十堰太挤了。东风走到今天,十堰早已经摆不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突出的问题是,交通不便是十堰的致命伤。十堰没有机场,如果从北京到十堰,乘
    坐火车应该是最方便的选择,但需要一整夜的时间。如果选乘飞机,那么只能降落在附近的武汉或襄樊机场,再换乘火车或汽车前往十堰。
    
  
交通不便,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都会增加成本,还会给引资合作形成某种障碍。据高明祥书记透露,东风几年前与某外商的合资谈判中,确实曾经受到交通因素的不利影响,成为导致外商最后放弃投资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东风“走出去”的行动早已悄悄开始。“很多地方早就给我们开出了包括某些税收减免等的优厚条件”,高明祥书记说,早在1981年,东风就建立了跨地区的第一家联营公司。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十堰的生产基地扩展到了襄樊。到了现在,东风在武汉、广东、上海浦东、江苏等国内许多地方都设立了分厂或是合资及控股子公司。
    
  
2002年,对于东风来说意义非比寻常,同样也深深影响到十堰的未来。2002年9月19日,东风公司与日产公司签署了长期全面合作协议。东风旗下约80%的单位进入重组范围,70%以上的单位纳入合资范围。东风以现有资产存量获得合资公司50%的股份,新合资公司注册地就设在了武汉。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汽车工业界最大的合资项目。对于东风来说,是向外走出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步。
    
  
从“肥水外流”中抓出“新机遇”
    
  
新东风总部设于武汉,并不意味着放弃十堰。据称,合资公司的主要资产仍在十堰,商用车的生产基地在十堰,年销售收入的80%在十堰,未来四年内,合资公司还将在十堰新增投资40亿元人民币,是“九五”期间东风公司在十堰基地投资的3倍多。市委书记、市长赵斌不止一次地在各种场合表示,要摒弃在合资合作中怕“肥水外流”的狭隘意识,摒弃为维护眼前利益而保护落后、寻求照顾的狭隘地域观念,树立在合作、竞争中实现“双赢”的观念。
    
  
与此同时,十堰市也在艰难而坚定地对过去的发展之路进行反思。
    
  
据测算,东风与日产合资合作后,从2003年到2006年,合资公司年销售收入将达到800亿元。到2006年,十堰基地的商用车产量将达到30万辆,比现在翻一番,年销售收入将超过500亿元,实现税前利润100亿元。据保守测算,按目前整车拉动市属配套1比0.3计算,新东风将为市属汽配企业赢得配套份额100多亿元,新增税收十几亿元。
    
  
然而,面对100多亿元的大“蛋糕”,十堰市现有的汽配企业却啃不动。
    
  
根据十堰市统计局企业调查队组织的一次调查,该市目前200余家汽配企业,年销售收入不到10亿元,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仅70多家,其他均在100万元左右。十堰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江苏、浙江的汽配企业,其单个企业规模几乎均在亿元以上,与十堰的“散、弱”,形成巨大反差。
    
  
该项调查还表明,在东风公司配套处每年用于采购整车配件的30多亿元中,市属汽配企业仅为3亿多元,配额占比自历史最好年份的30%降为现今的10%。而且其中的优势企业越来越少,市属200多家汽配企业中能与主机厂配套的仅有4家,配套额仅为3亿多元,分别比历史最好年份降了18和25个百分点,呈现出“优”减“劣”增的衰退局面。目前,已有30%的国有及控股的中型企业已到了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底线,地缘的优势在能力的劣势面前消失殆尽。
    
  
十堰在思考,一些对策正被逐渐提出、讨论,一些补救行动已经展开。据称,8名市属汽配企业的厂长经理正被送到东风公司挂职学习。
    
  
求解“可持续发展”的方程式
    
  
“我们一直在考虑调整经济结构的问题”,十堰市政企办主任刘学华说,一个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结果会导致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下降。1994年到1999年期间,因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紧缩政策,市场需求减少,汽车产业受到很大影响。这段时间,东风公司不景气,产量下降,牵动地方相应的生产能力也大幅下降,财政收入深受影响,整个城市的消费能力都下降了,GDP基本上停滞不前。
    
  
刘学华在他写的《可持续发展法研究》一书中提出他的思考:“依托东风”的思维定势,在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束缚了十堰的经济发展。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没有东风就没有十堰市,这是不可逆的历史,也不容否认。然而,换个角度说,对于十堰的发展,依托东风是“依也得依,不依也得依”。到了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莫测的今天,把一个地区的发展寄托于某一产业、某一项目上十分危险。“在主导产业之外,还需要建立起能稳定城市基本经济运行的产业,我称之为构建储备性产业”,刘学华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堰市副市长夏国玺称,除了汽车产业之外,十堰市目前正依托当地现有资源,大力
    发展旅游产业、水电产业及生物医药产业。“速度不慢,块头太小,”夏国玺说,“这需要一个过程。”
    
  
“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就在我们这里,欢迎你来采访啊”,不止一位十堰市的官员对记者发出这样的邀请。还有位于十堰境内的道教圣地武当山,也正成为十堰人正着力打造的一张诱人“名片”。十堰提出的战略目标,不仅是要建“汽车城”,还要建“旅游城”、“生态城”、“区域性中心城”。正在经济多元化的道路上试探前行的十堰市,无论如何,已经把“可持续发展”的方程式铺展在眼前。如何求解最优化组合,需要时间来调整,也需要时间来检验。
  
十堰虽然不是依托矿业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但在城市形成过程中明显受到计划经济,甚至是冷战思维的影响。一个企业依托一座城市发展,企业与城市的关系无疑会极为密切。但一个企业不可能只属于一座城市,如果是这样就不会有跨国公司的出现;一座城市也不应只拥有一个品牌,一个企业在一座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带动城市扩张的作用一定会弱化,而代之以相应的企业集群。
    
  
在十堰的GDP中,汽车产业占70%至80%,而东风又占整个汽车产业的80%,东风对十堰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发展接续产业,而不仅仅是服务于东风将成为十堰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
    
  
目前,十堰的优势在于拥有了如何配合一个大企业发展的经验。这对于未来新的可能出现的企业集群是十分重要的。
    
  
也许是轮回,在信息化社会里,形成城市的基础将会是服务业。这个服务业,不是简单低层面的劳务服务,而是以高级人才为基础,以金融、电信、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服务业,如同今天热遍全国各地的CBD。
    
  
可以说,城市本身就是CBD,而不是在城市单独划出一块地方称之为CB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该搬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十堰的经济支柱就是二汽!但是我仍然看好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一汽还是二汽
  都是为老外打工
  没有自己的技术、品牌
  等利润率同国际接近
  喝风去吧
  汽车业好好学学韩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外地人说,十堰人是汉奸!(因为东风跟日产合作)还有就是说十堰是废都!其实,东风早就想抛弃十堰了,现在十堰人应该未雨绸缪!苦干加巧干,再造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别的坛子里看过了,还记住了一句N牛的回帖
  
  秦始皇早就撤出西安了,西安成废都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