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该怎么解释?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15-1-7 17: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通行的解释是这样的:“弃绝最高学问和渊博知识,有利于民众百倍。弃绝仁义,民众才会恢复慈孝。弃绝奸巧投机,才没有盗贼。”。我看不妥,这样解释是对其严重的误解,是要害人的。其误就在”绝”字上,我个人的认为“绝”字的解释应和《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字同义。 是要人人成圣,人人成仁,人人有巧。这样才能体现老子的真正用心。大家看呢?
"人人成圣,才能真正有利于民众(社会)百倍;人人成仁,民众(社会)才会真正恢复慈孝,人人有巧,(社会)才能没有盗贼”。在《老子》第三章就指出:盗的出现是因为“贵难得之货”,而难得之货就是一些人的巧作。人人都有这种巧了,那么那些巧作就没那么有价值了,才能打消人的贪欲。这样解释才能真正体现“绝”字的含义,也是老子对人类社会的终极期望……
说明:老子是真正理解“道”和把握“道”的人,他是希望人人都能理解这个“道”和把握这个“道”,才有了《道德经》的问世。我希望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首先明白老子“道”的含义,这样才不会误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1-7 17: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译文:极其圣明的人抛弃智谋,民利百倍;极其仁爱的人抛弃忠义,民复孝慈;绝高技巧的人抛弃利润,盗贼无有。这三种人仅做表面是不够的。所以下令让那些行为体现在自身:外表朴素内心朴实,减少拥有清心寡欲。学尽学问就不用愁了。理解:本章是第十八章种种问题的解决方案。追求至圣的人,只有彻底抛弃那些智巧心机,社会就能创造出极大的繁荣。因为用智巧心机来和别人交往一定会让人识别,使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度降低,增加了人在社会交往中的成本和风险性,是社会进步的障碍。人的大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1-7 17: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句话要从道家的思想核心理解 就是宇宙法则的感悟 老子是周朝国立图书馆馆长阅读了海量书籍当世第一宗师 我出身于武当山下在读了华中农业学院60分之1的藏书大约8000多部书以后对这句话的解读是 最高的知识要摒弃所谓的智慧也就是科学体系比个人片面才智机变适用 人人都能使用简单的才是科学的 最大的仁慈就是严格的准守规则不可因为情义例外 再坏的次序也好过没次序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1-7 17: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古竟于道德,中世谋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老子处于中世之期,社会风气如是,大家都谋于智慧,若是大智还好,可惜人性难移,挂圣贤之名谋一已之利,现仁义之象而行苟且之事。这种社会形势下,自然就有了“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之说。 庄子亦说过,名利是罪恶之源,而耍小聪明谋取名利则是人的劣性所致,名利与小聪明是两大凶器。 这里的圣智仁义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1-7 17: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你误解了老子的意思是,人们本身是仁义的,但是如果总去喊着,呼吁着人们要仁义,人们就会为了仁义而仁义,也就是说,人们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仁义的贤人,而变得功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1-7 17: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同意楼主的看法。我认为老子的“绝”和“弃”乃是取相近的意思。老子崇尚自然,反对勉强刻意地提倡什么,所以才有“无为”、“不敢为天下先”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