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很蠢,他根本不懂如何结构长篇小说!

[复制链接]
千问 | 2021-1-8 08: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根本不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还敢说这样的话,可笑```无知不是你的错,又无知又要出来显一上就是你的不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只是众多哗众取宠的无知者之一。正是那些你无法感动的文字曾让多少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热泪盈眶。
  劝楼主换个方式博眼球吧,太浅薄了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遥文笔不算好,但也不是你说那么差吧?写小说又不是写散文、诗歌,对文字要求那么精准有意义吗?你读不懂首先要反省自己的理解能力,然后在分析别人,不是每个人都象你说的那样被书糊弄了,小说难道都一定要写实吗?不允许拔高吗?鲁迅的阿Q现实中也未必就达到书中的程度。你也许不是农民,理解不好农民的道德吧,人是有高尚的,譬如白芳礼,至于你将的孙少平虚伪,鄙视农民,我认为不妥,孙不愿做农民是真的,鄙视未必,比如我自己,我不愿做农民,会努力改变,这是一种人生价值取向问题,但是如果命运要求我做农民,我也不会抱怨。
  路遥学习红楼梦创作大约不成功,可能其受创业史的影响更大。不过你想想那个时代的作家们,就发现,他已经很不错了。我很讨厌你说他很蠢的话,实话说,你才是很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遥的确缺乏文学上的才华,虽然他写得很努力。
  
  不过话说回来,楼主根本不懂如何结构标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看就知道楼主是出生在城市的傻b,不懂那个年代农村的苦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说两句
      我本来觉得,其实《读者》的发行量非常大,《两只蝴蝶》也有很多歌迷,何必去挑战他们呢。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尽管YY,尽管无聊,但是也谈不上有什么危害性。他充其量也就是中国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迎合了一个时代而已,顺便说一句,别说什么不喜欢平凡世界的只配读格林童话,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不过看了天涯讨论这本书的帖子和很多回帖,我觉得自己也对这本书不爽起来。尤其是看到这本书被很多人说得和农村青年代言人一样,这不是等于说我们农村青年都是凤凰男么?作为农村青年,至少我本人没什么雄心勃勃,对除了工作以外的证明自己没那么大的兴趣,对挡和国夹干部没有那么多美好朴素的感情,更不打算意淫高干子女。
      我敢说,把这本书拿给今天的农民看,比如我的爷爷奶奶一辈,他们也会觉得非常假,首先里面对“官”的那种真心实意的崇拜和热爱,就是他们难以接受的。因为他们看反腐电视剧的时候也会说,太假了,当官的是什么东西我们不知道么?
      有人会说,只是因为时代变了,平凡的世界那是一个很纯真的年代,里面描写的这些感情在当时都是真诚的,我相信这些可能是真诚的,可惜那只是因为人们的眼睛被蒙上了而已。一部对蒙上眼睛的人民和蒙住人民眼睛的那只手进行毫无保留的赞美的小说,我不觉得有什么伟大的,是的,你还可以说,平凡的世界书里面不仅仅是这些,它还有友情,爱情,奋斗……恕我冒昧,这些东西情深深雨蒙蒙里面一样也有啊!关键是它总体呈现出来的是什么呢?
      
      对那些号称被平凡的世界激励了自己的人也想说几句,一个正常的社会就其中的个体来讲,是一个“理想”退烧的社会,一个各安其职,脚踏实地的社会,如果说我们要争取什么,那么无非是要求实现更多的个人权+利,保守和发展今天的生活,而不是被谁谁大佬青眼相中之类。实际上,痴迷于这些理想的人,往往在对前途的幻想中如痴如醉,而对今天发生的不公正视若妄闻,或者干脆就认同弱肉强食,自以为自己一定是强者,可以摆脱被侮辱的命运去侮辱别人。
      其实有时候你的理想太大,是因为你足够无知,你觉得你该挣1000万,是因为你没有见过挣1000万的人是怎样在工作。网上有很多想改天换地的人,甚至还有崇拜希特勒的人,说白了都是YY,他觉得自己是希魔,但实际上,冻死在东线战场的士兵的命运也许更适合他。
      努力做强者,但是多站在弱者的位置上考虑,如果社会是由20%的强者和80%的弱者构成,那么你成为弱者的机会也有80%,坚信自己一定是20%的,其实是一种“赌徒的自信”:每一个赌徒都相信自己运气比对方好,能赢到对方的钱。
      
      但是社会不是赌博,不是人和人的对垒的零和游戏,而是人和人的合作与总体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从物质上讲,是从农业社会到商业社会,信息时代,人与人越来越互相依赖和合作,资源配置越发合理以及总产值的增加,并相应的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从政织上讲,是对公共权+力的去神秘化,个人权+利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分配公正和思+想自油,认识到这两点,心理上才可以叫做已成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并不觉得80年代后的人看不懂《平凡的世界》是代沟的问题,恰恰是这部作品缺乏真正的艺术感染力和内在的逻辑严密性。我们读过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古代的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近代的《呐喊》、《彷徨》,外国的有《罪与罚》、《红与黑》等等,但仍旧会感动不已。但是它们所描写的时代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差异更大。记得我读《罪与罚》时,虽然有武汉这样的暑日,却手不释卷,也因此改变了对俄国文学的偏见。但读《平凡的世界》时就味同嚼蜡——我本来是因为久仰大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读的——结论是茅盾文学奖的确不怎么样。
       套用近来的高考题,好的文学作品是有“出”有“入”的:作者写作时要出得来,即能够高屋建瓴,剪裁枝蔓,渲染亮点,突显作品的艺术性;创作完成后可以让读者进得去,这就要求它具备真实性,即不悖常理。遗憾的是路遥没有做到这些。交代时代背景使用历史学家的文字,象写社论,概括是有了,空洞也来了。我就怀疑他有“史诗癖”,可惜才力不逮,于是篇幅很大,但很臃肿。至于文字,我真的相信作者是费力作文,因为我也觉得很费力。在人物塑造方面,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阅历的丰富,我身边的读友越来越觉得少平单薄虚伪,也许有人还列举自己读它时如何心情起伏,但我问,现在你阅历多了,好作品见识不少了,自己越来越有主见了,你读它还有当初的激动吗?反正读《穆斯林的葬礼》我是有这个体会的,当年上高中时我也很喜爱它,但现在再看时觉得里面太小儿科,特别是描写新月与病魔斗争的场景,我觉得不象是风湿性心脏病心衰,倒象是肝性脑病。也许这是许多想成为伟大作家的作者的通病——在自己不擅长不熟悉的地方也想大展拳脚,而不会明智的退避,结果是贻笑大方。
       至于当时盛誉颇多,我想原因可能有三:它描写了积极的人生,附和了当时的政治方向,这非常投合主流文化的认同。再者,读者对里面的语境是熟悉的,这减轻了作者创作的压力,他可以借此获得轻率的认同,做个比方,这就好比饥饿时每遇开饭就打铃,以后再等饥饿时,即使没有喷香的饭菜,听到铃声,大家还是会有冲动的,这绝对不是打铃人有好厨艺,而是大家明晓后面的意义。作者很好的开掘了这种联系,于是在当时可以获得称赞,但随时代渐远,这种褒奖就日减,这不能简单看做代沟,而是作者技艺不够。还有,就是当时好的文学作品匮乏,这让它能超越其它。
       我在这绝没有鄙薄喜爱此书同学的意思。老实说,我如果提前读它,也会将其奉为圣典,我不也曾经喜欢《穆斯林的葬礼》吗?我想每位曾受它感染的人都会感谢这本书的励志作用,我没有理由嘲笑这种真诚的感动,但绝不应该由此拒绝批评这本书的人,那只会显示自己的孤陋了。昨天我还拿出自己珍藏的小学语文课本,我的朋友嘻嘻哈哈说里面的东西好幼稚,我笑了,是的,很幼稚,很幼稚,但我就是从中识字的。如是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奇怪了,红楼梦我也读了很多遍,但一遍也没被感动过。
  
  而平凡的世界我读了几遍,每遍都被感动。
  
  
  
  红楼梦迎合了某些人的小资思想罢了,你们是冬天雪地里披着红大氅,被两个丫鬟搀扶着,巍巍然地走向腊梅树下,干咳几声,吐几口血,然后黯然销魂,感叹一番虚无的人。
  
  
  平凡的世界不过是平实地记述了农村人的真实生活吧了。
  作为农民,我们是追求生存为第一位的。
  
  
  奉劝非农村出身的不必去费力谴责平凡的世界了,没有类似的经历,你们的神经是无法被触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过于重视人物对典型环境的反作用,却忽视了人物的典型性应该在典型环境中形成,这就导致孙少平形象刻画的失败。
    
    “我不是为扬名天下或挖金子发财。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和身上攒着一股劲,希望自己扛着很重的东西,为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地方,不断头的走啊走……。或者什么地方失火了,没人敢去救,让我冲进去,哪怕当下烧死也可以……。”这是孙少平在高中毕业之际给田晓霞说的一段话,他标榜自己是一个救世主,一个不为名、不为利的君子人物,但读完整个作品后,却发现他是一个既要名、又要利的唐吉诃德式的人物,他极力的用保尔﹒柯察金的人格和思想来支撑自己的人生大厦,但我们都知道保尔的奋斗目标是改变大众的生存环境,担负的是苏联青年的神圣使命,而孙少平呢?
    
    他恰恰沉沦在为保尔所唾弃的为个人而生,为家庭而生的耻辱当中,可以说他的思想一直停留在双水村这个小村庄里,并没有路遥所描写的把么高尚,基本保持着传统的小农意识,他曾因为自己只能吃上俩个“非洲”馍而自卑,对城市子弟优裕的衣食条件又表现出嫉妒的一面,对“初恋”女友郝红梅的爱情也建立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追求门当户对的观念;他一直未尽的愿望只是为父亲箍几孔新窑洞,让父亲在众乡亲面前抬头挺胸的做人,是传统文化中典型的“衣锦还乡”的翻版。
    
    他所说过的那些高尚又富有哲理的话语,只不过是其所谓“完美”人格的面具而已,他说自己不为名、不为利,但实际上却极力的为自己能入公门而奋斗,当他在大牙湾煤矿报到被测出血压高时,不惜将身上最后一点钱花在走后门上,他几乎失态的对那个女医生吼着说:“大夫,你一定要帮助我,不要把我打发回去。我知道,我的命运就掌握在你的手里。你将决定我的生活道路,决定我的一生。这是千真万确的。”“大夫,我一时难以说清我的一切。我家几辈子都是农民。”这足以看出他虚伪的一面,此时的他自己将他那伪善的面具撕破了,他只不过是一个世俗的走卒而已,他唯一的理想就是摆脱像父亲和大哥一样的农民身份。而后来当兰香和吴仲平劝他离开大牙弯,调到一个更好的单位时,他却又拒绝了,这是因为当时的他已经辉煌了,他得到了一个寡妇的爱,得到了权力(一个小小的班长),他说自己人生价值只能在大牙湾体现,实际却是小农意识的狭隘性在作祟,所以他满足现状,裹足不前了。我们并看不到什么人生奋斗的积极力量在里面。小说中几个既定环境,并不能塑造出超逸的英雄形象,路遥脱离了现实社会环境,一味的拔高道德的力量,没有正确的处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导致了人物性格的虚假。
     在文学史的长河之中流淌着许多公主配布衣的爱情故事,能千百年为人们所称道的作品,无不是以其完美的情节和艺术的真实性来征服读者的,这些作品中,不管男女主人公最后的结果如何,就其情感逻辑的发展给人一种水到渠自然成的感觉。而这一点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却描写的有些生硬,给人一种牵强的感觉,特别是对孙少平和田晓霞这段恋情描写上,路遥以浓重的笔墨将其写成圣人之恋,但却抹杀了作为人的其他特性,他向人们说出了美好的梦想,却没有揭示梦想下面的种种冲动;提到了尊严,却遗忘了尊严的另一面虚荣;写到了轰轰烈烈的爱情,却对产生爱情的性欲避而不谈,这不得不让读者产生怀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8 08: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跳出农门是每个农村人都渴望的事情?
  
  为什么跳出农门不会被农村人视为背叛农村,却反而被视为英雄?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大家都清楚国家对农村的压榨,与其在农村等死,不如跳出去。
  
  
  不赞成此观点的人可以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要拼了命的出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