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武科咋考?为习武之人设计的科举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2-9-26 01: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举是封建维稳的重大发明。把文人一网打尽还不够稳,还得想法把习武的也笼络朝廷衙内,于是就琢磨出为习武之人设计的科举。
最先武举的是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那时头名叫“状头”还不叫状元。“好是五更残酒醒,时时闻唤状头声”(见唐人郑合敬中状元诗。)唐玄宗开元年间设武学(最早军校)。唐武举虽出过郭子仪等一代名将,但时断时续。
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谏议大夫田敦奏武举人携弓箭出入皇城,威胁皇帝安全,请废武举。此后武举时停时废。唐末五代十国(907~960年)军阀混战,战乱频仍,武举尽废。直到北宋。

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重开武举。一改唐武举重武艺不问文章,注重考察军事理论,选拔儒将。天圣八年(1030)宋仁宗亲试武举,14人参加殿试,录 张建侯、楚宏等8人武进士。
元朝不考武举,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重开。光绪二十七年(1901)武举废止。
有资料可考的武状元,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薛奕,到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张三甲,共168人。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和策文等,既考武艺,也考文才。策文等文考,武举也锁试于礼部贡院,
薛奕中武状元时,福建同乡徐铎夺得文状元,宋神宗闻讯赋诗
“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真说出了封建君主心里话,天下英才文武全收,全归赵家了。中状元并不像电影小说写的那样,”被招为驸马“一步登天。大多象征性的给个无足轻重的官儿,尤其宋代重文轻武,薛奕武状元大魁天下,只授了个凤翔府都监,掌本城军队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官从八品.薛奕名副其实,战死西夏疆场殉国。
武举也是三年一考,分三步。先考射箭,分骑射、步射。 那时大多考生都接触不到马,更别说骑马射箭了,骑马射箭还要跑起来,虽规定只跑两圈射九箭三中及格,但可筛落大部分考生。
步射较骑射简单。距靶子八十步外,射九中二就及格;或距靶三十步,射六中二也及格。两项过了就可进入下一步。值得一说的是箭不要求一定得射中靶心,但一定要穿透布----强调力度。

第二步开弓,舞刀。
开弓是拉硬弓,分三个级别,八力、十力、十二力,颇类今日举重量级。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力”,拉满弓三次就合格。
舞刀的重量也分三种,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用选中的刀,一次舞出规定动作就合格。
最后一步掇石。掇石也先选量级,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根据选定的级别舞动规定动作的石锁就算合格。记得知青时俺小北沟森林三哥家就有方石锁,估摸也就四---五十斤,看俺们喜欢就让俺们搬青年点儿去了。有时吃了饱饭,心血来潮,也时不时地装模作样舞弄一番。
武举考出来就是武将,肯定得膂力过人。但进了小说就厉害了。不说远的就说科举落榜生孔尚任笔下的秦叔宝,力量就大得惊人
"那罗公眼看叔宝,高声问道:“秦琼,看你身材高大,可曾学些武艺么?”叔宝慌忙跪下,应答:“小人会使双锏。”罗公即命家人,将自己用的两条银锏,抬将下来。那两条银锏,共重六十八斤,比叔宝所用铁锏,轻了一半。叔宝是用过重锏的人,接在手中,如同无物。跳下阶来,使尽身法,左轮右舞,恰似玉蟒缠身,银龙护体。玉蟒缠身,万道毫光台下落;银龙护体,一轮月影面前悬。"(见《桃花扇》第十三出哭主) 秦琼舞动如此重的双锏,今人着实无法想象。
三步都过关,只表明武举身体素质过硬,但还得文化考核,验证文韬武略。武举文化考核科目虽比文举少,但要额外考军事理论《武经》《兵法》。。。等。考中个武举就这么难,看来考中武状元决不比文状元轻松多少。
------ 科举那点儿事儿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