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孩子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09: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孩子出生后,通常都是由家庭抚育孩子成长,孩子首先接受的是来自于家庭对他的教育。孩子是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家庭进入学校的,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质量。下面我想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用心了解孩子,学会赏识孩子和正确教育孩子等方面分析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希望能对所有关心孩子教育的父母有所启发。
  
  
一、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和谐气氛中的孩子,心情愉快,性格开朗,活泼自信,智力提高快;而长期处于压抑气氛中的孩子,往往缺乏热情,孤僻内向,脆弱忧郁,智力发展慢。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是父母的基本责任。曾经看过这样的报道,遵义的一个卷烟厂有5名职工的女孩集体服药自杀,年龄只有11~13岁,经医院抢救,有4人先后脱离了危险。这些孩子自杀的原因,就是因为觉得父母管教太严,认为“爸妈对我不好,经常骂我。”而孩子们的家长则认为,对孩子是很热爱的,期望也很高,只是平时沟通不够,有时急起来,确有打骂的现象。这说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友情交流要胜过亲情照顾。换句话说,孩子们希望与你建立敞开的没有局限的交流机会。
  
  那么怎样才能为孩子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呢?我们认为:一是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父母要与孩子建立新型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平等的关系,父母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也才有可能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反之家长如果对孩子管得太严,会使孩子感到在家里没有平等地位,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就会以拒绝家长的要求来报复家长,甚至在弱小者身上施展“成人”威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就可能走上极端。
  
  
我们所提倡的新型家庭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多观察孩子的举止,多看一些在他们之间流行的文化,你才知道你要做什么,怎么做。现在的儿童在学校、在外面的所见所闻超乎你的预想,你不要以为你的想法就肯定是正确的,你也不要试图以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孩子的生活。家长应尽可能去学习了解孩子的思维模式。
  
  
2、很多人都发现,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大人说话。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孩子不认为和你交流对于他有什么好处,他也不认为你可以理解他,他更害怕这样会加重你对他的处罚。所以,你应该去和他主动交流,目的就是告诉他:我理解你,我们的立场可能会是相同的,我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帮助你。
  
  
3、无论碰到什么问题,尤其是关系到原则的问题,你可以叙述自己的立场,然后要求孩子独立地总结和思索这个立场,再由他来确定问题的最终所在。否则,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来表达他的感受,会很容易形成违拗心理或者被动认可心态,对你们之间的交流和对孩子未来性格的形成都没有好处。这是让孩子形成自我主见的最好方式。
  
  
4、尊重孩子的隐私,不在背后议论他,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开诚布公地讨论是能够获得孩子信任的重点之一。孩子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关于他的事情你却瞒着他,他会很担心你对他的看法,要是长期这样下去,他的心里话就不会和你说了。
  
  
5、孩子需要的鼓励远远多于批评。因此,当孩子做出任何值得肯定的事情的时候,你都要真诚明确地表现出你对他的肯定。孩子会深刻地记住这些鼓励,他会遵守这些规则,直到他习惯这些良好的作风和行为。你不必担心孩子会为此而骄傲自满,你要知道,只有在得到过分夸奖的时候,他才会滋生傲慢。
  
  
6、真正的平等来自互相尊重,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你要创造让孩子批评你的机会。无论从体力还是从心理状态来讲,孩子都是弱者,你不能以大人的姿态去“管教”他。孩子最知道委屈是什么,你给他的委屈越多,他离你的距离就越远。你给孩子创造批评你的机会,就是要孩子知道他真的可以这么做,而且可以不必担心地这么做。等什么时候孩子真心觉得他实在找不出什么可以批评你的时候,你做“大人”做得就算是差不多优秀了。
  
  
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还需要父母提高自身的素质。家庭教育的质量,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家长的素质。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榜样。你想改变你的世界,首先就应该改变自己;你要塑造孩子,首先要塑造好自己。有学识有教养的父母,一般总是在知识和教养上对子女有严格的要求。再说,知识是相通的,知识可以迁移,知识可以转化,父母在某些方面的特长,可以迁移为子女其他方面的特长.三是注意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孩子进入人生后,一些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功能都是在母亲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如站立、走路、说话、思维等等。母亲在教孩子掌握这些功能的过程中,必然要体现母亲的意志和性格。因此,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要受到母亲性格和品德的影响。这些影响都是孩子人生最初的印象,而其烙印是十分深刻的。母亲的影响通常要比父亲影响大。多数情况下,母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多,孩子遇到问题往往向母亲提出,受到委屈也往往向母亲倾诉,孩子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等,也主要是受母亲的影响。根据专家研究,凡是大有成就的伟人,在童年时期,大多都受到良好的家教,是母亲塑造了他们。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孔母、孟母、岳母的故事,也都是反映着母亲的教育作用。因此要求母亲除了具备科学的喂养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优秀的品格、理性的教育方法和营造理想的发展环境。
  
  
四是发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势。父亲在孩子教育中,无论是性格培养,还是情感教育,无论是智力训练,还是道德、品质的培养,都起着巨大的影响,好的和不好的影响都同样巨大。父亲具有天然的教育优势。父亲对每一位成长中的男孩和女孩意味着爱、责任、智慧、勇气和毅力。父亲和孩子在一起时总会带来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由于父亲在身体、气质和思维上的特点,他总是能积极地解决问题,总是勇敢地面对家庭的困难,总是以建设者、改变者的形象出现,因此很容易被孩子当作心中的偶像。对于孩子的崇拜,是父亲教育孩子的最好帮助。经常和孩子亲密接触,孩子会变得更有安全感和更自信。一般说来,母亲管吃穿多,而父亲对孩子的思想、个性和学习管教多。此时,父亲的教育就要弥补母亲教育的不足,纠正偏向,使父教与母教能够完美地相互结合。当然,父亲对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邻里关系和伙伴关系,同样也有重要责任。因此,请放弃统治者的角色,作孩子的朋友和伙伴。记住: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他遭遇不公的时候,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当他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他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
  
  
二、用心了解孩子。
  
  
只有了解孩子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做父母要了解孩子,这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前提。了解孩子,是指父母亲要清楚自己孩子的特点。孩子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承认差异,因人施教,教育才能成功。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要想了解自己孩子的先天基因的特点、强点和弱点,就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用心去寻找、去比较和鉴别。有的孩子视觉发达,有很强的图像分辨和对比能力,对色彩和层次反应敏感,表现出很好的空间天赋。有的孩子听觉发达,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很强,容易掌握音调和节拍。在识谱和记谱方面有特殊的能力,对音乐的兴趣十分浓厚,表现出很好的音乐天赋。有的孩子身体协调性、柔顺性强,平衡机能好,机械模仿能力极强,喜欢运动,有比较强烈的表演欲望。有的孩子思维能力强,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很强,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喜欢动脑,愿意做复杂的计算,在计算、运算、推理方面有天赋。有的孩子表达能力强,在语言方面很有天赋,愿意与人交流,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看书。还有的孩子交际能力强,在管理和协调方面很有天赋,喜欢在孩子中扮演领导角色,愿意管理别人,适应能力很强。
  
  
当然,了解孩子的差异,找到智能的最佳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的潜在能力,有时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较为充分地散发。有些父母由于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能对孩子的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他们往往从考试的成绩来评价,而评价的标准则来自父母的期望值。有时候总是拿孩子与最优秀的相比,或者拿孩子的弱处与别的孩子长处相比,以至造成了对孩子认识上的偏差。实际上,用成绩来评价孩子的能力,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孩子学习成绩不够好,并不能说明孩子就没有能力,特别是没有潜能。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差,并不一定就是智能上差,这里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有的小时候并不显得十分聪明,也有的在中学和小学学习时成绩一般。但是从他们成长的经历中,往往可以发现他们从小在某些方面,很早就露出了特殊的才能。正是家庭发现了他们的这些特点,给予了适当的教育,最终使他们能够成才。下面举几个例子:①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茨•普瑞格,他起先的选择是学体育,但后来父母发现了他在化学方面的才能,及时开发了他的智能。最终,普瑞格发明了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微量分析的方法,大大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由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②童话大王郑渊洁是许多孩子喜欢的作者,曾经被评为“北京十佳青年”,在经济上也收获颇丰。他在读小学时,除语文成绩较好外,许多门功课成绩都不好,尤其是数学,常常不及格,但是他的家庭对他在语言和作文方面的能力很欣赏,很支持。最终他成为众多孩子喜欢的著名作家。③曾获得“金鸡奖”最佳配角奖的9岁小演员茅为惠,能演奏古今中外一些著名音乐家的乐曲,曾获得1981年上海市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他父母原来想让他继承爷爷——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事业,后来,发现3岁的小为惠对一把小提琴爱不释手,没几天就能认识一个个音符了。爸爸在钢琴上弹一个音,为惠就能够在提琴上找到这个音,并能够拉出来。于是父母就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在音乐方面进行培养,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此类例子还有很多。但仅仅了解孩子是不够的,还要做到理解孩子,这是成功教育的基础。目前,大部分父母常常把自己的希望和爱好强加给孩子,但是孩子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对父母为他们做出的选择往往并不领情,从消极对抗以致发展到公开对抗。这都是为人父母者未能用心了解并理解孩子所致。
  
  
三、 学会赏识孩子。
  
  
欣赏引导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这是每一个家庭必须牢牢记住的。林肯曾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赞美。一个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都渴望受到别人的重视,人人都有自尊。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心理还很幼稚,他们心灵最强烈的需求,也是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赏识。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特别是父母的鼓励。一个孩子如果在童年时代缺少被赏识,会直接影响到他个性的发展,甚至导致他一生的个性缺陷。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不知不觉地,很多孩子感到在父母流露的眼光中,赞赏的成份越来越少了,失望的成份越来越多了。调查表明,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后,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表扬越来越少。很多家长赏识孩子往往只有一个标准——“分数”。于是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一旦进入不了前几名,甚至落在第二名之后,便被认为是失败者。胡惠闵教授曾分别对上海一所小学的美国籍小学生和上海小学生询问同一个问题:这次数学考得怎样?结果美国孩子自信地说:“考得很好,我拿到了90分!”而同班的上海孩子却显得沮丧:“没考好,只有98分。”原因是,爸妈提醒他们,班上有一些孩子拿到了满分。我们有些父母,他们不知道还有一种教育方法叫“快乐教育”。常常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总把眼光盯在孩子的问题上。为了让孩子聪明,总说孩子笨;为了让孩子动作快,总说孩子动作慢;为了让孩子认真仔细,总说孩子粗心。在这种压力下,孩子会产生自卑感,会退缩,甚至畏惧。年龄稍大一些的会产生对抗心理,甚至仇视意识。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工人家庭的父母仅因友人说弹钢琴对开发孩子智力有好处,他们就倾其所有并负债为女儿买来钢琴。不料女儿视学琴为苦役,而父母亲却强逼她每天练4小时,练不够时间不许吃饭、睡觉,还效法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女儿疲倦时将其头、手吊起,并伴以经常的打骂。终于有一天,女儿抄起剪刀,铰断自己的手筋。抢救的大夫十分震惊:“你不怕疼?”女孩说:“铰断手筋只疼一时,不断手筋,我的痛苦一辈子也解除不了”。听了这样的例子,难道我们不应该引起反思吗?清朝的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数过不改也徒伤情,奖长易劝也且全思。”这段话的意思是,教育孩子,与其总是批评,不如去表扬一次;对孩子批评多了,孩子并没有去改正,还挫伤了感情,如果用表扬和奖励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容易使孩子接受,而且能让孩子很好地思考。我们可以想想,孩子学说话、学走路都是在父母的鼓励下,才学会说话、走路的。孩子学说话时,没有不说错话的,学走路时,没有不摔跤的。没有一个父母因为孩子说错话、摔了跤,而不让他们学说话、学走路的。其它任何事情也都是这个道理。做父母的应该而且必须赏识您的孩子,要把赏识当成孩子生命中的一种需要....
  希望给孩子创造一种快乐的成长环境
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如何与孩子沟通...http://cdjiaoyu.58.com.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