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残酷!360借条视频广告,折射现实社会的金融真相?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10: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杨国英
互联网金融的镰刀,混杂着精神鸦片,疯狂砍向底层社会。
镰刀是锃亮的,但是,天色却变得昏暗了。
天理不容!
01
一则视频广告,两个道歉。
昨天,京东集团就一则争议视频公开向社会道歉,这是继京东金融之后,京东的第二次道歉。
可以给这条争议视频,起一个知音体的标题:
“人间自有大爱!农民工母亲昏眩,请求空姐升舱仅剩53块钱,关键时刻京东金融送温暖”。
这条视频引起广泛争议,京东承认“价值观出了问题”,原因在于,这样的视频广告,严重名不符实,反智倾向明显。
顺着这条视频广告,再看其他几家猛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看了后,感到京东金融的这条视频广告,还算克制,还算有点人性。
还有更逆天的!更反智的!更无耻的!
下面是360借条的视频广告:

这条视频,宣扬了“空姐和矮矬穷大叔的爱情宣言”,这其中,360借条充当了爱情神话的“使者”。
中年大叔矮矬穷不要紧,破房子也不要紧,什么都不要紧,但是,没有360借条的额度,就要立即分手。
最后,矮矬穷大叔成功申请了15万元的额度。
于是,空姐和大叔双双把家还,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02
360借条,不是爱情神话的“使者”,而是血淋淋的镰刀。
这样的视频广告,极度地反智,极度地无耻。
这让我想起了,10多年前东南亚赌场的户外广告牌。
广告词:搏一搏,单车变摩托。配合的画面:一个白富美满脸幸福的微笑,安静地坐在摩托车的后面,双手环抱着满脸褶子的中年大叔。
放贷就是放贷,赌场就是赌场,非要以爱情的名义进行宣传,这不令人反感吗?这不超级反智吗?
但是,这样的放贷广告视频,之所以铺天盖地,恰恰说明了,如此反智的内容,在底层社会存在庞大的市场。
这涉及到社会心理学的命题了。
社会现实的残酷,阶层攀升的无望,底层社会普遍需要精神的慰藉——这种社会心理,360精准捕捉到了,360借条恰到好处地送来了。
送来了精神鸦片,送来了具体方法:人穷不怕,也不需要勤劳奋斗,只要你敢借贷款,就能成功迎娶白富美。
03
讲点硬核的。
甘愿被精神鸦片收割,甘愿被360借条这样的消费贷款收割,这是当下底层社会的金融真相。
先从底层社会的炫耀性消费说起,当然,也包括部分小中产群体。
炫耀性消费,本质上,是为了对外彰显比真实经济实力更高的阶层辨识度,当然,这是虚假的。
女生,5000月薪,非得买LV;
男生,没买房,先买一辆好车;
月薪一二万,朋友圈里的图片,不是五星酒店,就是豪华海外旅游;
……
阶层升级,靠打拼太累了,漫漫无期。
于是,走捷径,通过对外形象的高阶设计,试图俘获更高阶层的认可,获得婚姻,或取得合作。

底层社会,喜欢传说,喜欢追求小概率事件——而这样的追求,往往是在透支自己的未来。
阶层越高,眼光越毒!
谁的江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即便是富二代,也还有历经世态炎凉、水里火里闯出来的父母把关。
所以,底层社会试图通过高阶设计,进行阶层攀升,在现实社会中,99%无法取得成。
不成功也就罢了,高阶设计,要么化光了自己的积蓄,要么还在360借条上借贷,这事实透支了自己的未来。
一句话,结果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五六年下来,当同为底层社会的奋斗者,已经能够支付首套房的首付时,这些迷恋通过“高阶设计”走人生捷径的,往往是一无所有,甚至还债务缠身。
04
底层社会,喜欢追求小概率事件,消费意图如此,投资诉求也如此。
华尔街有句话,“穷人买期货,中产买股票,富人买债券”——期货是高杠杆的,也就是说,穷人比更高阶层的人,更喜欢冒险,更喜欢小概率事件。
冒险,并非是100%失败,但肯定是大概率失败。风险和收益,永远是匹配的。
下面,我给a b两个概率选择题:
a,有10%的成功概率,能获得10倍的回报;
b,有90%的成功概率,能获得1倍的回报。
你到底是选择a,还是选择b?
我告诉你,穷人往往会选择a,富人往往会选择b。
换一种说法,有些人因为选择a而最终成为了穷人,有些人因为选择b而最终成为了富人。
以25年为期,复合五次计算。
选择a,连续五次成功,可以获得10万倍回报,但是,成功概率仅有十万分之一,你能确定,你就是那十万分之一的幸运儿,十万分之一超级厉害的人?
选择b,连续五次成功,可以获得32倍回报,成功概率90%*90%*90%*90%*90%=59%,成功的概率,超过一半,也就是大概率能够获得成功。
这折射到散户的投资行为,难道不是这样吗?
追求超高收益,买卖频繁,迷恋炒小、炒烂、炒概念,最终,炒得差不多底裤都没了。

减少自己的收益预期,持有看得懂的优质蓝筹,与时间为友,常年下来,获得更稳妥的投资回报,这难道不香吗!
投资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脚踏实地,减少侥幸,在人生关键的25年(25-50岁),做好关键的5次选择,你的人生,怎么可能还是失败的。
最后,还要再痛批一下互联网金融反智的无耻的广告。
痛批的,不仅是类似360借条对底层社会的疯狂收割,试图收割得寸草不生
痛批的,更是这种收割背后的精神鸦片,这会让人彻底丧失理智,以及正面现实生活的必要勇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