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如何阅读?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11: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籍是人类文明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书籍的历史是人类历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书籍永生,阅读永存,但与以往不同。
书籍的电子化、数码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一方面源于书籍开始越来越多的智能屏所承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随着90后、2000后的“屏一代”逐渐长大,其对于屏、触控、社交与移动互联网的天然亲近感,会把书籍代入到下一代。
未来的读者通过某种智能屏打开书籍开始阅读之后,当读到书本中感兴趣的任意章节、段落、字词的时候,读者可以把这些内容遴选切割下来,同时,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带有链接的,可以帮助读者进入深层阅读状态,进入到了对知识更深层次的汲取、交互与加工过程。
如果是一个研究型读者,他可以开始把这些被切割的内容,与其它书籍的同类内容进行文献对比、综合、分析,通过这种知识与知识之间互动,形成更深入的思考。例如,一个阅读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读者在读到电子商务的时候,可以把O2O作为关键字切割下来,与其它描述O2O的相关知识进行链接阅读。他可以找到提出O2O概念的理论大师的原文著述,从源头上开始学习;也可以找到在国内电商行业O2O的专家论述,学习行业内的最佳实践。从这个意义上,书籍开始作为知识的链接集合。
如果是一个喜欢分享的读者,他可以在阅读感兴趣内容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贡献,例如读者在读到电子商务的时候,希望分享自己在电商方面的实操经验,可以点击进入O2O关键词百科,在其中增加词条、贡献案例或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进一步丰富以该书为主线的O2O知识。从这个意义上,书籍开始成为一系列关键词的维基百科。
如果是一个希望借助阅读找到同道中人的读者,他可以随时点击进入围绕某关键词组建的社区,例如在在阅读中进入O2O社区,与其它读者彼此发问、解答问题,甚至寻找生意上的合作机会。读者还可以随时与作者发起交互,就阅读中的问题彼此切磋,深度请教。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未来的书籍将帮助读者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同道中人。从这个意义上,书籍成为了不同兴趣读者的社区组合。
如果是一个不满足于文字阅读体验的读者,他可以随时点击进入围绕某关键词的多媒体资源库,例如在阅读中进入某介绍O2O的纪录片,开启自己的视频体验。如果书本中介绍到某企业的O2O案例,他还可以直接点击进入该企业的O2O网站,一方面结合书本阅读,一方面开始实操体验,两者对照来加深理解。从这个意义上,书籍成为了读者综合体验的门户。
如果站在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俯瞰书籍,未来的出版社将提供端+云+大数据的服务模式,其中的端就是书籍本身,包括前面讲述的阅读体验。而在云一侧的大数据平台上,前述读者的所有阅读行为将被记录和分析(在取得读者授权许可的前提基础上),由此获得读者的阅读偏好、阅读行为、链接阅读信息、交互信息、社交信息等,在此基础上开展对于读者的进一步深度服务。书籍开始成为连接读者与出版社的智能桥梁。
未来的书籍,变化的不仅仅是载体形式,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人与知识、知识与知识、人与人的连接载体。连接是未来书籍的真正关键词,连接不仅促进知识的流通、组合与衔接,连接本身在在创造新的知识。
本微信公众账号“沈拓2011”,聚焦移动互联网、战略转型及领导力,可点击本文上方的“沈拓2011”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