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废掉宰相的职位?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08-12-9 17: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初期曾设置过丞相(宰相)职位,有三人担任过丞相(宰相)职位,第一任是李善长,第二任是汪广洋,第三任是胡惟庸。洪武十三年正月,涂节和中书省吏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先后处死。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的政务,实际上等于兼任宰相,把君主独断专行扩大到了顶峰。宰相制的废除,实际上是为了加强皇权,使皇帝可以独断专行。后期,内阁制度逐渐形成,内阁拥有“票拟”之权,内阁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但和以往宰相不同,在制度上始终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12-9 17: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君权和相权自封建社会开始就是矛盾很大,历史上很多朝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中央集权,比如说唐超实施了三省六部制度,用中枢,门下,上书三省长官作为宰相,但却不给予实权。。。到明朝时期,朱元璋索性废去宰相这个职位,权分六部。。。其中兵部又不能完全掌握君权,只有掌兵却没有出兵的权力。。。主要原因其实还是一点,皇帝为了进一部加强中央集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12-9 17: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