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圈怎么拉?、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6 | 2012-2-23 08: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2-23 08: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2-23 08: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业余圈子中不会拉弧圈,永远是业余阶段,一旦会拉弧圈就有点层次了。显然,面对对方搓过来的球,拉弧圈可以直接起下旋。弧圈有加转和前冲之分,先练加转比较容易。我对弧圈球有点体会,是看了一期杂志上蒋澎龙的正手拉球动作解析,注解是大名鼎鼎的李惠芬,她提醒蒋澎龙拉球最后瞬间手指是曲放的,这样手腕手指在触球瞬间能加上力。就那么一句点拨,我能挂起高吊弧圈了,看来,这学东西,放松才能入门。后来,去青岛采访全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向两位教练调教拉球秘诀,一位给我的建议是,拉球大臂向后展,直到伸不动了,再猛的向前收小臂,另一位说的恰恰相反,引拍大臂不能向后甩到无法控制,要学会引肩找球,击球点是两脚组成的等腰三角的“尖部”。回来尝试,觉得第一种比较适合我,再练了一段,觉得引肩论更合理。近日,又到省队拜访,碰到一位世界冠军,他主要给我讲了正手摆速,我们以为摆速是正手挥动手臂,正确的摆速是腰腿蹬摆的速率,拉球时手要不要发力的问题,他打球的经验,尽量放松,能控制球拍就行,拉球的关键是重心交换,右脚换到左脚。至于球拍,触球前拍头自然放松,注意最后转拍头。@@我是一个乒乓球运动业余爱好者,从来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从前也是一个不会拉弧圈球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学会了拉弧圈球,这也多亏精英论坛,论坛里有很多关于拉弧圈球的方法。下面我谈几点拉弧圈球的个人体会:
1、击球的部位很关键,拉弧圈球时,先是要打是后要充分进行摩檫,球拍要击球的中上部位,向前上方摩擦,拉前冲弧圈球时拍型向前方,拉高吊时拍型向上,要判断来球方向进行发力摩擦,身体重心必须向前倾,不能后仰,要用腰部和收小臂、手腕的爆发力来摩擦球。好的击球时间有利于拉出想拉的弧圈,好的击球点是命中率提高的关键。前冲弧圈一般击球高点期,高调一般击下降前期。把握击球时间有利于充分地把动作做好,做全。有利于形成自己的击球节奏。拉弧圈的击球点一般是球的中上部。下旋拉中部为好。拉球的上部与高点期意味着击打多于磨擦,击球的中部与下降期意味着磨擦多于击打。正确理解击球时间与击球点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发力。
2、击球力量是重中之重。首先拉弧圈球时必须要求引拍、发力、击球点要协调一致,即腿、腰、大臂、小臂、手腕、手指的发力要协调一致向同一方向发力,手腕也要有引拍动作,但不要太大。其次拉弧圈球时与腰部的配合很重要,腰部的作用主要是起到传递全身力量枢纽,拉球时腰、腿、大臂基本上是同步转动,手指、手腕和手臂都要放松,接触球的那一瞬间发力,拉球力量与身体的爆发力是有很大关系的。击球时注意发力,要有甩鞭子的感觉。这样拉的弧圈球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关于发力问题,不用多说,当然是腰为轴转动,下带动重心与脚,上带动手臂。然后腰的力量、下肢转动的力量与上臂挥动的力量合而为一,形成弧圈的发力。但这是大动作,还需要有一些小细节保证力量的传输。手腕与手指影响着力量是否可以有效地被利用起来。很多有以为在拉弧圈的时候应该甩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一旦甩手腕,那么刚刚一开始腰与上下肢开成的合力就不会沿着直线直接传输给球拍,反而变成了单纯的手腕力作用于球拍,影响发力,拉弧圈球时,手腕应挺直,基本固定,一方面有利于击球稳定,另一方面有利于发力。第二个影响发务的细节是手指,对于直板来说,中指在拉弧圈时的作用很是重要。在球拍击球的瞬间,中指前顶有利于更好发力,特别是拉前冲弧圈的时候。第三个影响发力的细节是拍子与手臂的角度问题。一般来讲,拉弧圈时拍子挺起,拍子下沿与手臂成一直线更利于发力。即拍形成横状
3、拉完球后能迅速回位,那就真正达到了拉球的效果。本身拉弧圈球的动作比起快攻要大得多,回位起来就没有快攻那样容易,要迅速回位关键是如何用好腰,这就要用腰来带动手臂。有的人拉球时把手向后摔一个大圈,甚至有的人身体向后仰,好象要向后倒下的感觉,动作过于大就根本无法回位的。拉弧圈球时身体必须要向前倾,重心要稳,这样回位起来比较容易些。拉完弧圈球后,不能还保持拉完球时的姿势,要迅速回位。所以我认为拉弧圈球时不能动作过大,身体要保持平衡,这样可能回位比较容易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2-23 08: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liclass=\"goo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2-23 08: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2-23 08: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2-23 08: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手前冲弧圈球技术特点:出手快,球速度快,力量较大,飞行弧线低,落台后有下沉.进攻性强,是对付发球、推挡、搓、削的有效技术。横、直动作要领基本相同。站位:比拉加转弧圈球稍近抬一些。身体中心也稍高一点。引拍:向后下方引拍,根据来球的弧线高低,确定引拍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低于来球,但位置比拉加转弧圈要高。拍面前倾稍大于拉加转弧圈,身体重心移到右脚。击球:向左前略向上挥动球拍,在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中上部。手臂借助身体转动的力量发力,前臂和手臂在击球瞬间,发力摩擦球。(手腕控制,且不可把发力来交个手腕完成,拍面的角度可由大到小调整到适合个人的最佳角度后固定下来)随势挥拍:击球后,为了让力量充分的作用在球上,同时保证身体平衡和利于还原,随势挥拍动作就十分的重要,身体重心移至左脚。特别提示:1.拉下旋时,引拍要充分,拉上旋时,引拍不宜过大,身体前迎拍形前倾较大,发力挥拍。2.身体和挥拍动作向前较多(很多教练在教球时都以网上方5CM处来提醒队员)3.大多数人在拉前冲的时候只注意的快的概念而忽略了转的概念,这里提示:前冲威力是由快速和有力的摩擦而产生的。4.容易出现的错误:拉空,有力用不上,拉下网,手腕发力过多而失去控制。这就需要通过逐渐前倾的拍面和完整的技术动作加之到位的步法来配合改正。拉前冲一定要通过重心的转换来获得力量,以小臂的快手发力为主,手腕控制落点来完成正个动作。其中重心转移和小臂快收最为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