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为何长在死牢里?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12: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安天牢里的刘病已是一名钦定的死囚。他这辈子似乎连平平安安做个老百姓都是奢望,却鬼使神差地成为皇帝。所有这一切,都得从公元前92年、汉武帝末年的长安城说起。
这一年,长安城内在年老的汉武帝和并不年轻的卫太子刘据之间发生了“巫蛊之祸”。刘据因受敌对势力和佞臣们的诬陷,为父皇汉武帝所疑。他惧祸而被迫起兵讨伐江充,兵败后又被迫自杀。其母、武帝皇后卫子夫也随之上吊自杀。汉武帝在盛怒之下,丧失了清晰的判断力,严令深究卫太子全家及其党羽的责任。不仅卫太子全家被抄斩,而且长安城几万臣民也受株连。许多京官被削籍为民。因“巫蛊之祸”案情复杂,涉案人员极多,加上许多京官本身又受到株连,因此朝廷从只好地方抽调办案人手。在地方任职的丙吉,因为担任过廷尉右监,因与本案没有牵涉,便被调回长安参与案件审理。
一天,长安的天牢中来了一个刚满月的“犯人”。他就是卫太子的孙儿,汉武帝的曾孙。卫太子刘据纳史良娣,生下了史皇孙刘进。皇孙刘进纳王夫人,生下了这个婴儿,称为皇曾孙。小婴儿刚出生就遭到“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等亲人都遇害身亡。小婴儿尚在襁褓之中。政敌们不知道如何处置他,就将他关在大牢中等待命运的审判。尽职的丙吉在检查监狱时发现了这个小皇曾孙。当时的婴儿经过长期的哭啼,又长期缺奶,早已是奄奄一息。善良的丙吉于心不忍,就暗中在牢房中找到了两个刚生育还有奶水、人又忠厚谨慎的女犯人(一个是淮阳人赵征卿,一个是渭城人胡组)轮流喂养这个婴儿。丙吉还给小婴儿找了一间通风、干燥的牢房,尽可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在接下去的几个月里,丙吉每月得到俸禄,就先换来米肉供给牢房中的小皇曾孙。他坚持每天检查婴儿的生长情况,不准任何人惊扰孩子。有时候,丙吉实在太忙或者生病了,也派家人早晚去探望小皇曾孙,看看被褥是否燥湿、饮食是否得当。然而监狱中的条件毕竟恶劣,刚出生的皇曾孙经常得病,甚至数次病危,每到这时,丙吉都会及时地命令狱医诊断,按时给孩子服药,从而使孩子多次转危为安。可以说,正是丙吉无微不至的关照,加上两位罪犯奶妈的精心照料,在狱中竟然创造了奇迹——孩子度过了危险期。在小孩一次大病痊愈后,丙吉看着体弱多病的小皇曾孙,替他起名为“病已”。意即孩子的病已经全好了,以后再也不会得病了。这个孩子于是就被叫做“刘病已”。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也许上苍还嫌刘病已遭的罪不够多,也许上苍还要考验丙吉的承受力,总之,这一年的某一天,生了重病,往来于长杨、五柞宫殿之间调养的汉武帝,听说“长安监狱中有天子气”后,竟要求将“关押在长安监狱中的犯人,无论罪行轻重,一律杀之”。汉武帝希望通过这样决绝的做法来扫除一切对自己权力的威胁。
内谒者令郭穰连夜赶到丙吉主管的监狱,要求执行皇帝的旨意。可丙吉勇敢地抗拒圣旨,命令关闭监狱大门,拒绝使者进入。他隔着墙壁高喊:“皇曾孙在这里。其他人因为虚无的名义被杀尚且不可,更何况这是皇上亲生的曾孙子啊!”双方僵持到天明,郭穰还是进不去监狱。他只好返回宫中将情况报告给汉武帝,并弹劾丙吉抗旨。汉武帝受到这次挫折后,反而头脑清醒了许多,叹气说:“这也许是上天借丙吉之口来警示我吧!”汉武帝没有追究丙吉的罪过,也没有继续下达杀犯人的圣旨,相反却宣布大赦天下。说来也奇怪,不久汉武帝的病竟然好了。
晚年的汉武帝最终知道了“巫蛊之祸”的真相,明白了儿子刘据的苦衷与冤情。他悔恨不已,下诏罪已,开始为案件平反。刘病已的命运开始也改变。汉武帝临终前,也许对亲自害死自己的儿子有所忏悔,想到刘据这一脉中还保留着一个独子——刘病已,于是下诏令宗正(主管皇室族系的官员)将他的名字重新载入皇室的牒谱,正式恢复了刘病已的皇室成员身份。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血缘身份是个人非党重要的组成要素。对于皇室政治来说,血缘尤其重要。它通常是一个人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对于刘病已来说,在恢复皇室身份之前,尽管他是前太子的孙子,但作为被排除在皇室队伍外的人,他是毫无政治前途可言的。相反,他可能成为政治祸害的来源,因此达官贵人们都不愿意收养刘病已。可怜的孩子只能住在舅祖父家中。现如今,刘病已恢复了皇室身份,不仅上升为贵族阶层,而且具备了进入政治核心的可能性。更值得留意的是,刘病已的血脉出于汉嫡长子刘据,而且是刘据这一脉唯一的后人。尽管他还没有封爵,但其政治前途已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按照制度,未成年的皇室成员当由掖庭令看管抚养。刘病已也因此从杜县舅祖父家被接到了长安。在这一时期,刘病已接受了系统的教育。
与刘病已分开后,丙吉转任车骑将军军市令,后来升迁为大将军霍光的长史。霍光很器重他,又将他升迁为光禄大夫给事中。今天的我们不知道当时共同居住在长安的刘病已、丙吉二人是不是经常遇到。我们知道的是,丙吉对刘病已恭敬如常,绝口不提当年之事。刘病已竟然不知道丙吉就是当年那个抚养自己的狱官。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汉武帝的儿子、年轻的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没有留下子嗣。大将军霍光奏请皇后征昌邑王刘贺为新皇帝。七月,刘贺即位后,荒淫无道。霍光以刘贺淫乱罪废黜了他。于是,中国大地出现了短暂的没有皇帝、又缺乏继承人选的情况。
新的皇帝首先要从汉帝的子孙中挑选,而且辈分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刘弗没有子嗣,刘贺已被实践排除了;汉武帝的儿子中在世的还有广陵王,但是广陵王无能无德,汉武帝生前就将他排除在皇位继承人选之外了,现在自然也不能再去迎立他这一支的人选;燕王一系也出自汉武帝亲子,但是燕王刘旦谋反自杀,属于大逆不道,他的子孙自然也丧失了继承资格。现在剩下的就只有同是汉武帝儿子、并曾经是太子的卫太子刘据这一系的人选了。在这一系人选中,只有刚满18岁的刘病已一人而已。丙吉及时抓住机会,向霍光进言说:“将军,您是否记得,武帝临终前的遗诏中提到将皇曾孙刘病已认祖归宗,由掖庭抚养。这个刘病已就是前太子刘据的孙子。我在他幼少的时候见过他,现在已经十八九岁了。刘病已通经术,有美材,举止有度,名声在外。希望大将军先让刘病已入侍皇宫,令天下人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那么天下幸甚!”霍光觉得丙吉的建议非常有道理,觉得刘病已不论从血统上还是才干上都适合做皇帝,就下定了尊立皇曾孙刘病已为皇帝的决心。统揽大权的霍光点头后,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于是霍光和众大臣经皇太后同意后,便迎立刘病已,是为汉宣帝。
刘病已即位后,对丙吉,认为他拥立有功,依惯晋封为“关内侯”(关内侯不是正规确切的侯爵,而只是表明受封者的侯爵资格)。刘病已并不知道丙吉在幕后对自己的两次大恩。朝廷中的官员也都不知道丙吉与新皇帝的关系。丙吉为人敦厚,依然对过去的事只字不提。在争夺功利早已是常态的政坛上,丙吉的品德显得格外地高贵,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