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瓷器知多少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12: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历史教科书里,汉唐无疑是我们的历史学家所推崇的强大帝国。其实,距今七八百年的元朝,才是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与国家力量唯一领先于世界的辉煌时期。尽管元朝只有短短的百年左右时间,她却创造真正举世无双的影响力。
13世纪伊始,在(南)宋与金的冲突之中,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蒙古人的力量得以壮大。1206年,蒙古各部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即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统领的政权实体就是历史上第一个蒙古军事奴隶制国家——蒙古汗国或大蒙古国。它当时的疆域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起大沙漠,北抵贝加尔湖。蒙古汗国的建立,是蒙古人真正意义上的军事扩张的开始,此后骁勇善战的蒙古铁骑向西方大范围推进疆界。1209~1218年,蒙古人先后征服高昌回鹘与西辽,为其打开了挺进中亚与欧洲的门户;接着便是蒙古人威镇世界的三次大规模的血腥的西征。三次西征奠定了这个世界性帝国的大部分版图,将现在的俄罗斯与欧洲大部、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波斯与印度西北皆收入势力范围。在这些帝国的版图上,成吉思汗的儿孙统治着历史上著名的几大汗国。几大汗国其实只是军事征服下的联合体,各自独立发展成为几个不相统属的国家。而元朝就是蒙古人在闯进中原及击败南宋,将中华大地纳入游牧民族棋局的基础上建立的。
是元世祖忽必烈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分裂状态:1271年采纳汉人建议,定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即今天的北京);1279年剿灭南宋统一中国。巩固和发展了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元朝在经济上奉行开放的政策,积极鼓励并参与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而陆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无疑是元朝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元朝继承与发扬两宋开放沿海与沿江的政策,并且较之有大幅度的提升,例如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在口岸城市设立专门管理商业船运及贸易的行政机构。元朝口岸极其繁华,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均远远超过两宋时期。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专家学者考证,当时的刺桐港(今福建泉州)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的世界两大港口之一。至今屹立在泉州沿海的六胜塔,就是当年引导航船进出的灯塔遗迹。当时的刺桐港港口里船舶相连无边无尽,巨宗货物堆积如山。在元朝开放的经济政策鼓舞之下,阿拉伯、波斯与印度等地的香料、药材等物质大批舶至中国,以至“来华商贾不绝于途”;而中国著名的丝绸、瓷器亦大批漂洋渡海,甚至远赴欧洲。
元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的钧窑、磁州窑、霍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主要窑场,在前代的基础上,仍继续生产传统品种,景德镇窑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是制胎原料的进步,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因而能烧造颇有气势的大型瓷器。其次是青花、釉里红的烧成,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釉下彩瓷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最后是颜色釉的成功。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和蓝釉,是熟练掌握各种呈色剂的标志,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银的局面。
元代瓷器的造型主要有罐、瓶、执壶、盘、碗和高足杯等。罐是元瓷中一种常见的器物,有敞口和敛口两种;盘是元代瓷器中主要用器之一,传世品也较其它器物为多;而高足杯是最流行的器型。元代瓷器的装饰方法有刻、划、印、贴、堆、镂、绘等多种。在元代青白瓷大型器物上,尚多见划花装饰,但这种装饰方法已不占主要地位,盛行的是印花装饰。印花除在枢府器和青白釉瓷器上大量采用外,红釉与蓝釉器物上也有。常见的作为主题纹饰的有植物:如松、竹、梅、牡丹、莲花、菊花、牵牛花、芭蕉、灵芝、山茶、海棠、瓜果、葡萄等。动物如龙、凤、鹤、鹿、海马、螳螂、狮子等。除上述这些纹饰内容外,历史故事题材极为盛行。如周亚夫细柳营、萧何月下追韩信、蒙恬将军、三顾茅庐等,都被作为元青花瓷器的装饰画面来用。元青花的装饰特征是层次多,画面满。但由于处理得当,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并不给人以琐碎和堆砌的感觉。
元代的青花,时代特点很鲜明。这时使用的钴料有进口与国产两种:进口料绘画的青花色泽浓艳,釉面有黑色斑点。所谓“至正型”的一类大件青花器,多采用进口料;国产料的青花色调与进口料的浓艳显然不同。没有黑色斑点,纹饰比较简单草率,多用于小件器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