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紫紫:我不靠向外寻求回声而活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12: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年前,面对各种质疑和唾骂,“裸模”苏紫紫在博客里写下:王嫣芸,从今天起你就是苏紫紫。两年过后,这位曾饱受争议的女生摘下了“苏紫紫”这个符号,重新以王嫣芸的身份投入生活:她从中国人民大学退学,遵循着自己的兴趣去学英语、看名著;她与比自己大22岁的男人结了婚,享受着平淡温馨的婚后生活;她也还在继续创作,试图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她说:“我希望自己随遇而安,能在平凡和无聊的生活本质里找到乐子。”
文/柴彦超 图/受访者
赢未来 如今在百度搜索栏输入“苏紫紫”,后面就会提示“干露露”,对此你怎么看?
刚开始我也很生气,觉得对方无聊和下作;但久而久之,对对方的怜悯也就越多。一个人无止境地寻求外界的回声来确定自己的存在,这本来就是件可悲的事情。在这里我不想评判她的价值观,因为我不是她,所以没有那个权力。
赢未来 现在,无论是博客还是微博,你都用回本名“王嫣芸”。为什么“苏紫紫”变回了“王嫣芸”?
在我看来,其实两者并没有什么表面的不同,她们有同一具身体,同一个头脑,同一个灵魂。但本质上,“苏紫紫”是向外扩张和延展的,是我创造出来的符号,是我给外界留下的印象,也是世界对我的理解;而王嫣芸是向内的,她直指我的内心,是我和世界、自己相处的桥梁。
有很多人会问,既然是同一个人,为何不用“苏紫紫”的名字一直生活下去?我是这样理解这件事情的,“苏紫紫”是我在一个时期内的状态,然后被公众媒体放大为一个符号,但作为我本人来说,灵魂不可以停滞不前。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我要给予的回报不应该是畏缩在“苏紫紫”的壳子里享受它带来的一切便捷,而是要最大程度地去认清自己。从“苏紫紫”到“王嫣芸”,我想是因为我拒绝被外界左右自己。我是个很容易感到满足的人,有自己就够了。
赢未来 退学之后,你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退学是为了反抗现有的教育体制的吗?
我目前每天都会去一家英语学习中心学习英语,同时也会自修一些感兴趣的科目,最近也在读《恶之花》、《悲惨世界》等名著。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持自己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乐趣,当然还有独立判断事物的权利。
退学的初衷不是为了反抗,我只是觉得另一种学习方式和环境让自己更舒服,于是就离开学校了。如果这会让学校感到我在反抗在挑衅,我道歉。
赢未来 听说你结婚了,而且先生的年龄比你大很多。你是觉得年长的男性更有安全感么?
我比较早熟,想的事情会多一点,丈夫的年龄正好适合我,能和我讨论更多深层次的问题。有一次我跟丈夫讨论到我们的年龄差距,他说:“你是90后?我怎么没觉得,60后还差不多吧。”找对象这事情,还是要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吧,我需要一个能和我讨论问题、享受生活的人;我的丈夫则需要一个活力十足、能照顾他的人,所以我俩一拍即合。感情爱情都是后话,首先要符合对方的心理需求,不然跟错的人谈什么爱情呀,还幻想对方能陪伴你天长地久,做白日梦呢。
赢未来 那你如何看“婚姻是恋爱的坟墓”一说?
很多人觉得婚姻和恋爱必然不同,恋爱必须是浪漫的、不计后果的,而婚姻就只剩柴米油盐的约束。我个人觉得这种看法很可笑,生活本来就充满各种琐事,为什么要觉得这是束缚呢,难道光恋爱不结婚的就不吃饭了?感情的最终本质还是陪伴,我们都是在无聊的生命里面找个不无聊的人相互陪伴,并且享受这种陪伴而已。沉入生活,感受生活,才不误解生活,无论结婚还是恋爱先把自己的生活过清楚吧,别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迷糊。毕竟没人想找猪一样的队友陪伴,更不想找猪一样的爱人搭伙过日子。
赢未来 从2012年开始,似乎有不少商家找你洽谈小说影视化的合作,也有出版社向你约稿。你是否一直保持创作?
我的生活重心一直都在创作上,以后的五年内应该也不会改变。最近本来打算在7月1日前改完一部20万字的小说,但到目前为止才改完前半部。都怪自己生性懒惰。
在个人展览方面,《苏紫紫》并未完结,除已发的四组作品,还有一部《进化》即将发表。《WHO AMI》是我第一次想要弄清楚自己,《采访》是我对媒体的第一次讽刺,《墨》是一次充满戏谑的挑衅,《看客》中,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和世界保持一种平行的关系。而《进化》是全面的重生,目前我只能剧透给大家:我理解的重生或永生,其唯一可能是个体的人类能和社会共同进化,不管以什么方式。这一系列的XD实验艺术创作是依托现实的戏剧性产生的,所以我很乐意大家把它理解成一部多集电影。
这两年来,你还在网上发起了“WE阅读传递”的活动,怎样理解这个“WE”?你觉得这个活动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么?
“WE”就是我们,而“我们”是由千万个在“WE阅读传递”里面传递自己的读者汇聚而成的。活动的初衷是想知道我们究竟能在阅读中开启多少个维度,毕竟有机会去感受他人的存在是件幸福的事情,而我还在等待他们给我的答案。这个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你想对书籍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可以在书籍里面留下自己的印迹,这种印迹可以是直观的对书中观点的疑问、感叹,也可以是无声无息的指纹。
我并不排斥读者在规定的日期结束后不把书传递下去或者还给我,无论如何,只要他们觉得合适就好,虽然他们给书留下的一切都会被后面的人阅读,但这个行为本身,只与他们自己有关。对于这个读书活动,我提供无条件的信任,我管理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其余的,读者自便。
前阵子,北京出了个“裸奔哥”厉槟源,媒体像当年对你那样,迅速给他贴上“自我炒作”的标签。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王嫣芸 我觉得,如果那件事是他自己喜欢的,并且他有能力面对事情的结果,那就不成问题了。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在没有防备地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后,我发现自己更像是被利用的工具,有些记者根本不会听你在说什么,而只是想把你钉在几个名词上面,那样好卖新闻,也比较符合他们认为的大众的品味。有一次,某电视台的编导问我能不能在他们节目现场表演,我真的很不明白到底是谁在“炒作”,谁在恶意迎合大众甚至引导低俗?
对我本人来说,并不需要炒作甚至宣传,我需要的是尊重,所以现在我对新来的媒体都是持这样的态度:如果你只想利用我身上的符号赚眼球,那么帮帮忙,好走不送;但如果你真的想要了解我,想要去理解自己不曾理解的事情,我无条件欢迎,并且由衷感谢。
赢未来 你曾说,“最困难但仍最想坚持的是本心”,你如何知道自己的本心在哪里?
我一直在强调“自我”,也就是说我只想做自己。有一点必须注意,我所强调的“自我”其实一直在变化,甚至在某种维度里它根本就不存在。相对于把“自我”理解成一种恒定唯一的东西,我更趋向于把它看成是此时此刻自己最舒服的状态。我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神经都会告诉我,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我要做的,就是放松并聆听它们的隐语。
“做自己”最大的捷径是放开自己的同时,不断阅读和吸取别人的人生经验,阅读和思考会让你的思维独立。当我们有强大的判断力和独立意识,并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才有资格完全平等地站在世界的对面,和它聊聊共生和共存的问题。否则就只有跟着社会走,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附属品。
(此文章版权为《赢未来》及其作者共同所有,不得用作其他商业用途。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