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研发智能车有先后之分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01: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去参加车云网主办的“未竟之境--互联网+汽车日”。现在互联网和汽车,是分别代表着创新和保守的两大支柱行业,二者的关系是最热门话题。车展期间互相抢人、比拼级别的的各大论坛,也不怎么谈自主品牌的生存发展,也不谈营销创新了,全都顺应李总理的号召,说起了“互联网+”。昨天这场论坛,集一时之胜,搞的颇为热闹。上午的环节是谈互联网和造车的关系,主题叫做“下一代被用户接受的智能汽车先出自谁手”。来自主机厂、互联网公司和正在“造车”的各界达人们,一共12位,坐了满满一台,被安排成对立的两方。主持人是从汽车营销投身投资领域,钢牙利口的任剑琼。我和付玉武老,以及车联秘书长庞春霖作为观察员对双方的发言进行点评,可能是台上人太多,就坐下面了。现场采用了“弹幕”的形式让观众发表观点,由于是匿名,给现场嘉宾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话题从双方对智能汽车的理解出发,开始还比较平淡,观众颇有些不耐。直到乐视汽车副总裁吕征宇顺应形势的跳将出来,说这么坐而论道没有意义,自己人掐自己人太low,大家还是回去踏实工作。这时气氛才有点热烈。接着主持人让大家摆明立场站队。我是最后一个点评,已近饭点,不免有些饿得慌。这席话也代表了我对现在所谓“互联网颠覆汽车行业”之说的态度。

造车是个很诱人的话题,我们车音网是个小企业,但燕雀也有鸿鹄之志,我们也想攀上这个顶峰,不过主办方请我来,可能还是希望我以媒体人的身份进行点评。其实我们现在是处于一个传统和创新激烈交锋的时代,比如说,我们讨论一个如此新的话题,但是还采用着传统的会议形式,如果大家都在网上对话,先不表露身份,也许观点会更鲜明。会场上听众和嘉宾的交互,从递纸条,到微博上墙,到如今的弹幕,沟通成本越来越低,也给嘉宾带来更多挑战。赶上这样的变革时代,我们应该感到幸运,因为这带来了机会。按照老话说,吕总(征宇)出身主机厂,现在到互联网公司造车,那是“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是闹革命的,闹革命当然不能温良恭俭让,主机厂当然应该“镇压”他。然而这种对立,只不过是为了顺应媒体报道,人为的分为两方,大家在以对立的身份“表演”的同时,私下更多的是融合与竞合。我们的主题是智能汽车先出自谁手,实际上这里已经无分先后,如果现在还没出手的,也未必再有机会。这个主题,我觉得体现了两点。第一是主机厂的心态,还能不能接纳、认可后来者。所谓的后来者,沃尔沃说自己88岁,宝马说自己99岁,还有120多岁的奔驰,对于他们来说,李书福就是后来者,从一个卖打火机的,到“四个轮子一个沙发”,到如今造出了让海外大公司高管集体关注的车型,这种后来者,也已经进入了主流阵营。那新的后来者,指的就是互联网梦想家,或者夸张点,可以说是互联网野心家。(在这里我开了个玩笑,我说博泰董事长应宜伦就是野心家,我们叫他KEN总,谐音有点像CAN总线,天生就是搞车联网的)实际上主机厂的代表们,谈到对智能车的理解,都说到安全第一,这句话是暗藏机锋的,就是指互联网造车不够安全,不够严谨。其实互联网公司造的也是“汽车”,一样离不开设计、生产、物流等环节,只不过和传统企业相比,少了些历史包袱,同时也少了些历史积淀。互联网公司,有勇气,有独特的出发点,但也要尊重传统。行业需要后来者,但是不需要不切实际的后来者。所以我同意付老的意见,不要奢谈颠覆,实际上很多说颠覆的人,都是选择性颠覆。但是互联网企业能带来突破是毋庸置疑的。第二个问题,是主导权的问题。这使我想起了电影《梅兰芳》中的一个梗,章子怡演的孟小冬去见黎明演的梅兰芳,不知道该叫他梅(重读)大爷还是梅大爷(重读)。套用现在的主题,就是未来的汽车,是互联网(重读)汽车还是互联网汽车(重读)。现在的汽车,除了自己的品牌之外,能露出的品牌只有轮胎和音响(部分车有,特别是音响品牌知名的时候),估计主机厂都不希望自己的车里写一个大大的“百度”或者“腾讯”。他们恐怕更希望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合作伙伴都是供应商,但在营销上还要打跨界的概念。这点上,互联网公司倒是普遍摆出了开放的态度,不过我理解这也是处在弱势地位下的一种姿态。未来的智能汽车,不是谁先谁后,而是谁主导谁。这些才是双方真正值得一辩的东西。其实互联网倒真是中国汽车的机会,在传统的核心技术上,我们也别提弯道超车了,市场换技术那么多年,合资企业中方的技术话语权仍然不高。但中国的互联网是领先于世界的,中国的市场也是世界最复杂的,中国本土企业,在对用户的理解上,绝对有机会有空间。不过,科技发展如此之快,我们几年前讨论的东西,现在已经不值一提了,也许再过一段时间,整个汽车生态都要变化。比如说自动驾驶来的超乎想象之快,比如以后消费者买车不花钱,反而赚钱,比如以后消费者都不再买车,等等。那个时候,互联网已经根本不是个事儿,因为所有产业都是互联网产业。也许在车云网庆祝十周年的论坛上(如今是两周年),大家再坐在一起,回首当年,会更有一番感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