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带客户坐地铁被老板骂:为何“待客之道”不能常态化?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02: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媒体报道,近日,南京95后小伙儿称,自己去机场接客户开会时,为不耽误开会时间带客户坐地铁,结果被老板怒斥“不带脑子”,但客户反馈其实不错。事实上,人们也清楚,老板的意思,就是让小伙儿“地铁去,打车回”。也就是,对“客户”的态度,要在常态化的基础上,更高标一些。

坦白讲,上述事件中的“老板”,所强调的“待客之道”,并没有超出世俗范畴。甚至,算是典型的国人待客逻辑,就是“自己人都好说,但是有外人,必须高标准”。所以,导致,所有的“待客之道”都会显得有些非常态。

这种超常的“待客之道”下,往往会导致“一家请客,两家难”的境地。简而言之,就是“待客标准”如果很高,除却请客者有面子,客人也会很有压力。总之,待客之道本身,还是人心博弈的过程。毕竟,没有平白无故的“高标准”。

当然,就上述事件而言,还谈不上“高标准”。但是,对于“打车”和“乘地铁”,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即便小伙儿的初衷是怕耽误开会时间,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地铁),但是,待客的结构性的秩序,已经被打破。所以,作为“老板”才会生气。

可事实上,作为一个只为“办事的客户”,对于乘地铁和打车来讲,并没有什么区别。尤其,在大都市里,车流高峰期,公共交通可能效率更高。于此,作为95后小伙儿的处理方式,就不完全是“不带脑子”(不谙世事)的问题。

但是,这样一段插曲儿,所反映出的却是世俗社会中,一种较为虚妄的待客秩序。作为请客者,到底是为客人着想,还是想通过体面的,高标的方式,博弈更多世俗利益,好像并不能完全地被掰开来看。毕竟,所谓的“好印象”如果是强装出来的,就代表“高标待客之道”不单纯。当然,商业性的待客秩序,我们可以理解,但是,社交中的非常态待客,总让人感到些许不自在。

“待客之道”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社交逻辑,并且,在国内的“待客之道”,往往会成为一种“证明自己的过程”。比如,事后让客人(客户)说好,留下好印象。说到底,就是国人对于外部评价,看得很重。至于交情本身,越是烟火气重,可能越经不起考验。

就比如,世俗中的“随礼之交”,看起来也是很庄重。但是,往往会因“几百块钱”闹的不可开交。所以,所谓的“待客之道”很用心,多半是一种算计之道。因为,真要是交心之友,多半会考虑对方的感受,而非裹挟利益,还装作很体面。

说到底,每一个机构都有人怨恨他(她)的同事,每一个家庭都有人怨恨他(她)的兄弟姊妹,每一个国家都有人怨恨他(她)的官吏。大老板的本领,就是为这种情况安排一个建设性的借口。所以,非常态,就成为常态,着实让人感到虚妄不堪。

不过,回到常人社交,自古以来“君子之交淡如水”被奉为一种上乘的社交圭臬。但是,这样的社交之态却并不主流。而绝大多数人社交,被各种利益裹挟着。所以,才会出现“落难无人问,得道添锦花”的极端世相。于此,对于真正的诚心社交,才会被赋予各种美誉。

只可惜,“淡如水”的社交,往往被多数人误解。主流的认知,还是建立在物化社交的基础上,所以“淡如水”的社交,就是不掺杂物质交换的社交。可现实的困境是,很多人抽离物化社交后,就不知道怎么来往和互动。

于此,才会有“无事不登三宝殿”,“来电必有事儿”的尴尬预判。所以,有时候商人交朋友很难,因为,所有的行为都在预判和谋划之中。于此,人心隔着利益,自然很难有真诚之交。所以,“待客之道”也就凝结成一种显学,被普遍应用,并且,还不觉得有什么尴尬。

当然,做大老板的人都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人嫉妒别人,人厌恶别人,人提防别人。所以,才会出现“客户”要高标的反常秩序。于此,出现上述事件中,老板的“生气反应”,也是见怪不怪。毕竟,依多数老板的认知,利禄当前,客户当重。

只是,对于这些背地里的逻辑,似乎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所以,绝大多数时候,只要不拆穿,也就能暗自运行。但是,如上述事件中,客户的反馈不错,也在此印证,这依旧是一种商业上的弥合逻辑。这边老板生气,那边客户原谅,很明显,面子都给到,也算万事儿大吉。

不过,小伙儿的方式,之所以触发很多人的探讨,还是基于人们对于虚伪的套路,早已深恶痛绝。于此,当回到人与人的本初交往上,人们还是渴望套路少一些,真诚多一些。毕竟,当“地铁更快”成为现实时,“打车更慢”纯属一种强装姿态。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