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司机遭劫持后故意撞车:为何“自杀自救”总被津津乐道?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02: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媒体报道,6月14日,在山东临沂,一女司机遭持刀劫持,之后她“故意”与另一车碰撞获救。据视频显示,女子赤脚坐在地上痛哭。并且,警方已经查明犯罪嫌疑人劫持轿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弃车而逃。对于,这样一件事情,劫持者的存在感很弱。反倒是,被劫持者显得很强悍,并且,被媒体定论为“机智”。

事实上,类似的“自杀自救”能成功,往往也并不容易。毕竟,刀架在脖子上,还能正常应变的人并不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所以,很难判断出恰当好处的时机。并且,很多时候,时机并不是处处都有。

就拿“女司机遭劫持后故意撞车”的事情来讲,如果,路上找不到可以撞的车,很可能就会被“劫持者”得逞,并且后果不堪设想。总之,“自杀自救”带有某种孤注一掷的可能性。只是,这种“孤注一掷”,但凡失控,往往就会酿成大错。

所以,普遍来看,“自杀自救”总能成为“新闻焦点”。可是,从根本上讲,这是一种典型的“归因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人被绑架都是小概率事件,起码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中是这样的。所以,所谓的“机智”多半也是渲染出来的结局。

因为,当“女子赤脚坐在地上痛哭”的时候,就说明精神已经崩溃。所以,舆论上赋予的“机智”,可能都是后加的帽子。至于,真实的事件经过,很可能并没有那么思维清晰。但是,对于舆论认知来讲,好像并不重要。这就像“执行任务”似的,结果导向为重。

所以,女司机遭劫持后,到底是不是“故意撞车”,这其实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对于“舆论认知”来讲,大众总期许自己认为是更为“积极的答案”或者“消极的答案”。一般而言,正义总是会被积极化,邪恶总是会被消极化。并且,在这种裹挟的逻辑下,“归因错误”很常见,而且,近乎显学化。

认知随时变化,但是,终将汇入主流舆论。很多人,在看到“女司机遭劫持后故意撞车”的新闻时,第一反应是“女司机很机智”,接下来就会顺势迁移,这种问题自己遇到也会处理的很好。可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逻辑共情,往往站不住脚,并且会误导很多人,作出错误的判断。

一方面,在没有确切的结果下,女司机遭劫持后“故意撞车”只是一个可能性的推理,这种推理符合“新闻的传播”,也符合“正义的落地”。总之,这样也能很好的震慑坏人,让坏人知道“劫持司机有风险”。可是,也会让很多“被劫持者”走向危险之路。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既然有“女司机遭劫持后故意撞车”的事情,就一定有“女司机遭劫持后先奸后杀”的存在。甚至,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这从近几年来,女性“走夜路”出事儿的问题上,也能窥探出几分端倪。总之,“机智”不能被过度放大。

与此同时,文化差异的变化,也会导致归因错误的形成。就比如,一个持有西方式世界观的人,更可能认为是人本身而不是环境导致事件的发生。在这种文化下,用内因解释人的行为,更加受到人们的尊重。就比如,“你能做到”,我们更多受西方积极思维文化中的通俗心理学支配。

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能不能逃离危险的境地,就好像唯独靠自己。可事实上,我们在一开始已经说到,“自杀自救”需讲究时机。所谓“时机”,就不只是自己能决定的,而要靠外界的因素制约。就比如,在闹市里被劫持,“自杀自救”是大概率事;但是,要是在野外,基本上就没什么可能。

所以说,很多事情的促成,并不是单独因素的结果,而是很综合的结果。但是,对于意见的表达,往往是单独生发的。所以,这就容易形成归因偏差。只是,总体上而言,大家更青睐自己愿意相信的结局,而非只是实际的结局。这也导致,主流意见有时候也会成为蒙蔽的根源。

当然,“归因偏见”的根本原理,是因为,人们更相信真实的事物。就像许多发生争论的观点,我们基本会犯“归因错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眼见为实”。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因为,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关注认知,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就拿“女司机遭劫持后故意撞车”的行为来讲,从旁观者视角看,这确实是一种“自杀自救”,起码外部表现是这样的。但是,对于女司机的真实内心写实是怎样的,其实并没有确切的答案。因为,对于“自杀自救”而言,本身属于瞬间的反应,有出于本能的原因,也有出于恐惧的原因。

总之,单就一个“机智”,挺难“自圆其说”。只可惜,在现实的舆论场上,“自杀自救”却总被津津乐道。就好像,舆论认知比女司机更清楚瞬间发生的事情。只是,就一个劫持事件来讲,单靠想象力复盘,其实根本不太可能。因为危急关头,理智是最缺乏的。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