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能否具体谈谈自己的看法?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12-3-31 07: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3-31 07: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知行合一]的观点,来源于《传习录》中徐爱的对答。其中原话翻译如下: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先生曰:「试举看。」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先生曰:「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安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工夫!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做两个,是甚么意?某要说做一个是甚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说一个两个,亦有甚用?」爱曰:「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个分晓,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先生曰:「此却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维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而这里重点说一下知与行,很多人认为知就是知识,行就是行为,这是用西学的认知论来解释中国古代文学的错解。其实心学是以“良知与致良知”为宗旨的学说。所以他的内容离不开“良知”二字。所以这里的知是为良知所发出来的[真知],而行是良知在经验层次的所感,所行。但这是同时发生的事情,不是分开来说的。知行合一的精髓,在于行与知的统一,而非只提行或知的重要性。而真正的知行合一,才是最真诚,最真实的修为。是应用于万物都能起效的世间真理。只有符合自然,符合社会,知行才能真正合一。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