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要吃维生素B12和铁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13-9-8 10: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道
我朋友老感觉头晕分享到:
今天 12:00网友采纳热心网友贫血的症状:贫血会导致乏力、低热、身体虚弱、头晕、指甲、嘴唇及眼皮苍白、烦躁或忧郁、昏昏欲睡、嘴痛、妇女停经。慢慢形成的贫血症其最初症状包括没有食欲、头痛、便秘、烦躁及很难集中注意力。它一般起因于急慢性失血或红细胞生成不足,如缺铁、维生素B12、叶酸及蛋白质等,使用药物、荷尔蒙病变、外科手术、病菌、胃溃疡、痔疮、憩室病、经血过多、多次怀孕、肝受损、甲状腺毛病、风湿性关节炎、骨髓疾病、放射照射及饮食缺乏症等都是造成贫血的可能原因;而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也是造成贫血的原因之一。老年人使用过量的阿司匹林,可能造成内出血。 头晕的原因很多,不能肯定是贫血!贫血的分类也有很多种,不能单吃些什么药品的!建意去医院检查。贫血具体分类如下: 1.“缺铁性贫血”,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见于营养不良、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和钩虫病;只要是女性就比较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女性每个月生理期会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平均大约有20%的女性、50%的孕妇都会有贫血的情形。如果贫血不十分严重,就不必去吃各种补品,只要调整饮食就可以改变贫血的症状。比如首先要注意饮食,要均衡摄取肝脏、蛋黄、谷类等富含铁质的食物。如果饮食中摄取的铁质不足或是缺铁严重,就要马上补充铁剂。维他命C可以帮助铁质的吸收,也能帮助制造血红素,所以维他命C的摄取量也要充足。其次多吃各种新鲜的蔬菜。许多蔬菜含铁质很丰富。如黑木耳、紫菜、发菜、荠菜、黑芝麻、莲藕粉等。2.“出血性贫血”;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 3.“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 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巨幼细胞贫血是指骨髓中出现大量巨幼细胞的一类贫血。实际上巨幼细胞是形态上和功能上都异常的各阶段幼稚红细胞。这种巨幼细胞的形成是DNA合成缺陷的结果,核的发育和成熟落后于含血红蛋白的胞浆。身体多种组织细胞皆受DNA合成缺陷的影响,但以造血组织最严重,特别是红系细胞。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也都有形态上的改变和成熟细胞数量的减少。巨幼细胞包括原巨幼细胞、早巨幼细胞、中巨幼细胞和巨幼细胞各不同发育阶段的幼稚红细胞。这些巨幼细胞均比相应的正常幼红细胞大,浆核比例比正常略高。经Wright染色后,原巨幼细胞的胞浆呈深蓝色,无颗粒,核周围有一染色较浅的圈;核圆形,染成紫色,最显著的特点是染色质呈颗粒状,彼此隔开,隔开处比较透亮,有时在核的周边有彼此分开的染色质小块,形成所谓“钟面”的状态;核仁较大,蓝色。当细胞逐渐成熟,染色质保持其颗粒状结构,不易形成深染的固缩块状物。有时巨幼细胞贫血较轻,巨幼细胞的形态往往不很典型,称为类巨幼细胞。绝大多数巨幼细胞贫血是由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是例外,如抗代谢药物引起的巨幼细胞增生、红白血病和红血病、铁粒幼细胞贫血的巨幼细胞增多、遗传性乳清酸尿等。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巨幼细胞的形态都是相同的。经过适当的治疗,这些巨幼细胞都能很快变成正常的幼稚红细胞。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疗程后期可能出现相对缺铁现象,要注意及时补充铁剂。 5.“恶性贫血”,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6.“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理变化主要为红骨髓的脂肪化,也就是说原来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取代的数量越大则贫血越严重。根据起病缓急、病情轻重、骨髓破坏程度和转归等,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在我国经部分地区调查,每10万人中有1.87 ~2.1人发病,与日本报道的发病率相近。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急性型与慢性型病例的比例为1∶4.6。再生障碍性贫血似属中医学“虚劳”、 “虚损”及“血证”的范畴。以往认为是不治之症,经过4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践,对其预后已有改观。据调查,平均死亡年龄延长,病死率下降,患病率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类、退热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药物。评论|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今天 12:00热心网友 我感觉不一定贫血,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名称,它是多种不同病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系列共同症状。造成贫血的原因很多,治疗也各不相同,对症下药是关键。 ⑴缺铁性贫血正常人体是不易缺铁的,因为食物中含铁丰富,而且体内不断衰老破裂的红细胞所释放出的铁又可反复被机体所利用。但是在慢性失血(如钩虫并痔疮、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等)、胃肠道对铁的吸收功能不良(如胃酸缺乏)、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如妊娠期妇女)和红细胞大量破坏(如疟疾)等情况下,往往引起铁的缺乏而致贫血。铁剂是治疗这类贫血的有效药物,常用的有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富马酸铁、右旋糖酐铁等。口服铁剂一周,血液中网织红细胞即可上升,10~14天达高峰,2~4周后血红蛋白明显增加。但达正常值常需1~3个月。为使体内铁贮存恢复正常,待血红蛋白正常后尚需减半量继续服药2~3个月。 ⑵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类贫血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食物中每天有50~200微克叶酸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正常人每天需要叶酸约50微克,一般来说不易造成缺乏。但由于某种原因致使体内叶酸贮量减少、摄入不足或需要明显增加时(妊娠期及婴幼儿),常常造成叶酸缺乏,引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能帮助叶酸在体内循环利用,而间接地促进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故维生素B12缺乏时亦可引起与叶酸缺乏相类似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恶性贫血)。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口服一定量的叶酸即能生效,但对肝硬化或使用了叶酸对抗剂(氨甲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苄胺嘧啶等)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叶酸治疗无效。因为此时体内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缺乏或受到抑制,不能使叶酸转变成四氢叶酸而发挥效应,故必须用其代用品——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才有效果。 对因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恶性贫血,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治疗。单用叶酸仅能改善血象,对神经系统损害无能为力,故两药合用可起协同作用,疗效更高。 ⑶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造血机能减退或衰竭而引起。血液中不仅红细胞减少,而且白细胞和血小板也减少。对此类贫血,国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用药物有苯丙酸诺龙、碳酸锂、氧化钴等,以刺激造血功能,对部分病人有一定效果。 加拿大、美国科研人员试用精氨酸丁酸盐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效果,正准备生产片剂和针剂使用。 由上看出,治疗贫血,对症选药很重要,但必须强调: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必须积极寻找病因,只有去除病因,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评论| 其他类似问题 2009-06-212012-06-022010-12-232010-12-312009-10-131等待您来回答 0回答 1回答1回答 1回答 3回答 55回答 30 6回答 0回答
123 精彩知识在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3-9-8 10: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 2013Baid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