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天文学名著的求全之毁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8 02: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天文学家西蒙·纽康(1835-1909)在19世纪后期的国际天文学界名声响亮:他24岁因小行星轨道的计算成果声名鹊起,42岁那年成为美国航海天文年历编制局局长,主持制定天文常数系统,后一度担任美国数学学会会长,又创建美国天文学会并任第一任会长。纽康一生勤奋高产,身后留下书籍论文500多种,其中甚至包括一部科幻小说。但到如今,纽康这个名字却似乎已经完全“过气”了,他的学说渐渐被人淡忘,他的名字也很少再被世人提起——在《剑桥插图天文学史》这样有名的著作中,对他居然一字未提。
之前对纽康也只是耳闻,真正有深入一点的了解,是后来做研究时读到一篇文章,记述1868年年轻的纽康写了一篇论文,驳斥德国著名天文学皮特·汉森提出的一个在天文学界流传了十数年的月球理论,使得该理论被彻底终结并逐渐淡出了学界视野。在天文学历史上,大小新旧理论的更迭频繁发生,尽管纽康后来也成了月球运动理论方面的权威,他这篇论文却算不上有名。不过,小字辈撼动大权威的故事,无论在什么情形下发生,总让人记忆深刻。所以,当看到纽康的《通俗天文学》(Astronomyfor Everybody)中译本时,平添几分亲近之感。
本书初版于1902年,其实是在纽康1878年出版的另一本天文普及读物《大众天文学》(PopularAstronomy)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中译本依据的新版为了“包罗新知而跟上时代”,增补了一些后来天文学发现的新内容。不过,如果把译本和纽康的原著比照,会发现增补的同时,原著中的一些内容也被删减了。比如“第三编”和月亮有关的章节,原著中有一节专门讨论“月亮上是否存在空气和水”就被删除。纽康在这一节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由于没有证据表明月亮上存在空气和水,所以“很难想象一种生命形式是由月球表面的沙烁或其它干燥物质所构成的”。
纽康这个观点算不上新颖,类似的看法17世纪伽利略在他《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中就已经表达过。只是有关月亮生命的讨论,放在今天的语境中来看,形同废话,但在19世纪,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论题。譬如,在同期的另一本天文普及读物——法国天文学家弗拉马利翁的《大众天文学》(1880初版,1894年首次被翻译成英文)中,也有类似的讨论。不过有意思的是,通过比照可发现,在该书1965年初版和2003年再版的中译本中,相关内容已经被删除。
两部西方天文大众读本出版中译本时,有关“月亮生命”的内容都被删除,这至少证明,月亮生命的讨论在国内一些人士的心目中,被当成了完全“错误”或“荒谬”的事情,他们很可能认为,这样的内容出现在一本权威天文学著作中简直是格格不入,所以应将其删除——哪怕是在违背原著作者本意的情形下。
另一个放在今天来看同样“错误”的内容——火星运河,在中译本中总算被保留了一点。不过比照原著,会发现这种保留其实也相当有限。火星运河作为判定是否存在火星生命的重要标志,是19世纪后期西方天文学界极受关注的问题。和当时很多有名的天文学家一样,纽康也加入这场论战。从原版“火星运河的可能本质”和“火星大气”两小节可以看出,纽康在争论中基本站到到反对的一方,他认为运河是视觉幻象,至于“火星大气”则比地球上稀薄很多,而且几乎不会包含任何水蒸汽。然而这两小节也被删除了。
尽管纽康对“月亮生命”和“火星运河”都持保守态度,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地外生命问题保持着持久的谈论兴趣。在此前的《大众天文学》中,纽康用最后一小节来讨论这个问题,他认为类比地球的情形,适宜智慧生命居住的星球数量很可能微乎其微,但考虑到宇宙中数以百万计的星体,数量还是很可观的,不排除其它星球上存在智慧等级比人类更高的物种。只是这一领域在给想象力留下了自由施展空间的同时,却已经超出了科学可以证明或反驳的范围。在1897年发表于《科学》杂志上一篇概述“天文学相关问题”的文章结尾,纽康以权威的口吻重申这一看法,并建议天文学家们“不要把精力浪费在不能带来任何收获的那种毫无希望的思考上”。
按照惯例,天文学史著作为了兼顾观赏性,总是会配上一些插图。纽康的这部著作也不例外,原著配有61幅插图,反映那个时代最新的天文学成果,但中译本或许是为了“跟上时代”,将这些如今看来深具史料价值的珍贵图片几乎全部删除,换上了一批新的天文彩图。姑且不论这些彩图品相如何,对读者而言,翻开一本100多年前的著作,进入眼中的却是一些现代天文望远镜拍下的图片,总感觉不太搭调。
纽康的这部《通俗天文学》和弗拉马利翁的《大众天文学》,都是那个时代很有名的读本。对今天的读者而言,这些经典的价值是双重的,既有知识价值,更有历史价值,而且某种意义上,后者的份量还要远远超越前者。因为,那些流传下来的知识性成果,读者很容易就可以从当下新的天文史著作中获取,但其历史价值,也就是这类著作所反映出的那个时代的学者看待某些问题的方式和态度,却是今天的著作无法给予的。
但是,上述删减替换的例证恰恰证明了,中译版本更看重的是其普及知识的作用,至于其史学价值,则几乎完全没有考虑。说到底,这其实还是落入了传统科普的窠臼,认为科学普及就是要向公众传播正确的知识成果,至于科学发展过程中那些错误甚至荒谬的东西,则被认为会对科学“纯洁”的形象造成损害,所以应当予以删除和过滤。但如此一来,经典原本具有的重要历史价值却被消减殆尽,岂非求全之毁?

《通俗天文学》,(美)西蒙·纽康著,金克木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11月第1版,定价:39.80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