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信,行必果”出自何处,它的原意是夸人的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3-10-30 03: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自论语,是孔子回答子路的问话时说的。他的古义和今义有区别,不过总体上看也算是夸人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3-10-30 03: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br/>〖读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言必信,行必果。<br/>〖解释〗信:守信用;果:结果、果断。说了的话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不拖拉。<br/>指这个人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算稍差一等的人才。<br/>〖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br/>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br/>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br/>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br/>
<br/>《言必信,行必果》·篆刻[1]<br/>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br/>
<br/>
<br/>很多人都在讲“言必信,行必果”,讲到这个话时都言之凿凿。但你读《论语》会发现孔子对“言必信,行必果”评价很低,他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坑)然小人哉《论语·子路第十三》”这个小人不是指坏人,而是指境界不高的人,境界不高的人才会这样想问题。这个地方首先要做个说明:孔子赞成“言而有信”,“言有信”没问题,“行有果”也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言必信,行必果”。他反对的不是“言”也不是“信”,不是“行”也不是“果”,反对的是这三个字中间的“必”。“必”就是必然,就是极端。万事万物一旦推到极端那就一定不对,一定有错误了。所以孔子反对的是这个“必”,第一,必是极端。第二,必然和自由是一个对立的概念。孔子既然崇尚自由,既然他经过一生磨炼终于领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由的,那他就一定反对必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3-10-30 03: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