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经济”是克服惰性的“救命稻草”?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2-10-30 00: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不久,“河北一县城开办超10家共享自习室”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付费学习”一座难求,花钱买“罪”甘之如饴,引发社会热议。不少网友深有同感:“花钱买自律其实就是找一种有人跟自己齐头并进的氛围,用花钱给自己‘肉痛’的感觉,也能倒逼自己选择自律。”
人们选择“付费自习室”其实是在为两件事买单:一是合适的学习空间,二是弥补自律性的不足。人们追求自律的背后反映出对生活现状的焦虑,这种焦虑往往来自于保持身材、职业发展、提高收入等多个方面。当人们无法控制惰性而又产生目标焦虑时,“自律经济”横空出世,被人们视作克服惰性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自律经济”瞄准人们渴望改善现状的心理诉求,采用付费手段,通过线上监督、线下激励或他人提醒等方式,激发人们的内在驱动力和自我掌控力,进而达到学习、健身、升职、提高等多种目的。近来兴起的付费自习室、线上监督员等都是“自律经济”的表现形式。
不过,“自律经济”在赋以人们提升自己的信心的同时,也容易陷入“虎头蛇尾”的困局,随着时间的推移,花样百出的自律手段的有效性往往大打折扣。曾苦练一个月的“健身小白”极易因为健身效果未达到预期效果而放弃,曾扬言三个月决胜各类考试的“职场打工人”也易因为生活琐事而逐渐懈怠……
或许,自律的核心,在于“自”。尽管付费自习、打卡健身一定程度上能为人们带来进步的感觉,获得情感上的安慰,但这并不能带来个人自律能力的提升,还极易造成一种“努力错觉”——认为按程序执行既定任务就是进步,从而忽略了对自习效果、健身成果的审视。
诚然,自律的形成离不开他律的约束,但自律真正的意义还是在于自己的内心建设。清晰审视自身,关注自己内心所需,以“内生型”动力寻找到自主个性化成长方式,才能持续构建自我,过上令自己满意的自律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