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题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09-4-27 18: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陆续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你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为什么没有摘到最大的一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4-27 18: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这类题目,有个基本的套路。你可以在文章中找出对应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答出来就差不多了。 一般这种重要语句会出现在文章的最末一句(段),或者开头一句。也就是所谓的中心句。 具体的答案大概意思可以是:东张西望,没有抓住时机。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飘渺的未知,而没有把握当下。 这个故事其实和一个寓言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猴子掰玉米,摘西瓜等等。 从文中可以看出,弟子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在最后,所以都失去了,从这得出结论:弟子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的原因是:他们一再错过最好的时机,总是想当然,不知麦穗有多大,所以弟子才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 因为谁都不知道最大的麦穗有多大!只好见机行事。 因为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更需要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4-27 18: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他们心中总想着还有很多麦穗完全没有必要过早的定夺老师对答案了哟!听我的没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4-27 18: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更需要抓住出现在眼前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4-27 18: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fty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4-27 18: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这类题目,有个基本的套路。你可以在文章中找出对应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答出来就差不多了。一般这种重要语句会出现在文章的最末一句(段),或者开头一句。也就是所谓的中心句。具体的答案大概意思可以是:东张西望,没有抓住时机。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飘渺的未知,而没有把握当下。这个故事其实和一个寓言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猴子掰玉米,摘西瓜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